书城医学临床疑难病例分析
18009800000015

第15章 发热、视力障碍、抽搐、肺部小结节影

(Wegener肉芽肿)

病历摘要

吴某某,男性,26岁。因周身浮肿1年、视力下降半年、高热4个月于1989年10月13日入院。1988年9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冷、流涕。次日眼睑浮肿,相继尿少,周身浮肿,腹水,尿蛋白(++++),用中药与利尿剂后浮肿消退,尿蛋白(+)。10月17日劳累后复发,肾活检提示:“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经环磷酰胺、强的松治疗2个月,病情缓解,尿蛋白(-)。1989年4月23日,左眼睑红,1周后视物模糊,眼科检查为“左眼葡萄膜炎,右眼蛋白尿性视网膜病变”。因化验尿蛋白(++++)转泌尿内科,按“原发性肾病Ⅱ型”用环磷酰胺,强的松治疗2周后尿蛋白转阴性,激素减量。6月13日左眼痛加重,考虑“继发性青光眼”,行左眼睫状体冷凝术,术后视力丧失,并出现弛张高热。B超及CT检查为左眼内占位病变,病理检查为“坏死性炎症,肉芽肿性疾病待除外”。8月7日胸片疑为粟粒性肺结核。9月3日后出现抽搐,意识丧失5~6min,尿、便失禁,发作2次。腰穿2次,脑脊液无异常,转结核医院系统抗痨治疗2月余无效,右眼视力逐渐下降,仍不断抽搐,遂收入呼吸内科。病后无明显消瘦、咽痛、鼻衄及咯血。既往健康,无烟酒嗜好。

体格检查体温37℃,脉搏82次/min,血压18/12kPa,呼吸20次/min。右眼睫状充血,视力可见眼前手动;左眼混合性充血,光感消失。眼底镜检查,左侧窥不清,右视网膜平脱,有散在出血灶。双鼻甲肥大。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正常。肝肋下3.0cm,脾肋下3.0cm。

辅助检查血红细胞4.25×1012/L,血红蛋白135g/L,血白细胞7.7×109/L。谷丙转氨酶正常。血钾3.7mmol/L,血钠134mmol/L,血氯100mmol/L,血钙3.0mmol/L,血镁1.3mmol/L,血磷1.5mmol/L。血浆蛋白电泳:白蛋白63.8%,α1球蛋白0.5%,α2球蛋白9.7%,β球蛋白1.8%,γ球蛋白19.2%。尿、便常规、血沉、抗“O”、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功酶、类风湿因子、LE细胞、循环免疫复合物、补体C3、血、尿FDP均正常。1/2000PPD试验直径7mm(+)。痰查抗酸杆菌多次(-),血清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阳性。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B超:肝、胆、脾、双肾无异常。X线胸片:双肺弥漫分布小结节影,以中下野为多,肺门不大。头部CT:于3~9层中线两旁近颅板处见多数大小不等的小圆形高密度灶,边缘清楚,周围有水肿带;右侧额叶近颅板处见分叶状高密度灶,前缘与颅板相接;脑室、脑沟、脑裂未见异常。纤支镜检查各支气管通畅,右中叶支气管口发红;刷检未见抗酸杆菌及瘤细胞;病理为黏膜下间质轻度水肿,有少数淋巴细胞浸润,未见血管炎改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总数0.6×106/L,分类:巨噬细胞0.56,淋巴细胞0.42,嗜酸性粒细胞0.02,OKT453.3%,OKT836.8%,OKT4/OKT8为1.45。

讨论

甲医师本例有如下特点:①男性,以肾病起病;②病程中多脏器受累;③眼部病变后即出现神经系统症状;④双肺中下粟粒样结节影;⑤脑CT可见多发结节灶;⑥血α球蛋白轻度升高。故有肾病综合征存在。眼部病理最支持Wegener肉芽肿(WG),但也有不符合之处。如WG很少出现肾病综合征,肾脏受累多呈暴发性;眼部病变多为结、角膜炎。典型者多为上、下呼吸道、肾、肺三联征。第二考虑结节性多动脉炎。眼、肺病变均符合此病改变,同时有心动过速。患者无皮肤、肌肉、血压、血沉的改变,脑内多发结节病灶仅用PAN不易完全解释,可能为以肾病综合征起病的PAN伴发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乙医师根据病情,首先应考虑血行播散性肺结核,该病时肾、眼、肺、脑同时或先后受累。单纯大量蛋白尿而无红白细胞,周身浮肿,肾脏症状出现后10个月,肺内才出现弥漫性小结节影,肾活检未发现结核证据,用环磷酰胺、强的松有效,可除外肾结核。眼眶坏死性炎症,血ANCA(+)均不符合结核病。本例CT检查未见脑实质结节,脑脊液正常,可除外血播结核引起的脑病变。肺粟粒结核也有不支持处:①患者肺部小结节直径大都在4~5mm,分布不均,中下野较多。②如是应用激素及环磷酰胺引起的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病灶密度应较均匀。③两次纤支镜检查支气管内膜无结核病变,刷检及BALF未找到抗酸杆菌。多器官受累于PAN和WG中均可见到。但PAN很少累及眼部,眼眶的坏死性炎症往往是WG的特征性改变;而肺、脑、肾、眼的改变为血管炎性病变所致。

丙医师尿蛋白达每日7~8g,虽有高热,但精神状态较好,当时认为属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用环磷酰胺、强的松后,效果较好,可能是WG肾脏受累的表现。

丁医师通过本例认识到肾病综合征可以是其他疾病的早期表现。

戊医师患者肺部的粟粒样小结节影,随着治疗逐渐吸收,近期胸片已无明显异常;病程中脑CT呈多发环形结节影,周围水肿较重,近日复查脑CT,病灶部分消失。胸片及脑CT均符合肉芽肿样改变。脑CT中该种表现也可见于多发性脑脓肿,必须结合临床判定。

己医师WG的病理改变为坏死性肉芽肿伴血管炎,典型表现有上呼吸道、肺病变和肾小球肾炎。确诊须靠活组织检查,不典型病例易与血管炎症病混淆。1985、1989年对该病研究发现血清中存在一种自身抗体,在活动期滴定度很高,并证明为专一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其他血管炎疾病不出现ANCA。本例1989年8月查ANCA(+),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再次查ANCA(-)。遗憾的是未做稀释效价测定。

庚医师患者诊断为WG,但应注意:中下肺野的粟粒性结核也可见到,眼部病变往往是结核病变之一,这两者不能作为否定结核存在的条件。有人报告WG肾损害占85%,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不多见。

辛医师患者以肾病起病,继之出现眼部病变,其病理提示为血管炎性肉芽肿病变的可能。患者不像结核病,其胸片中粟粒样结节影之间存在有网状影不符合。系统抗痨无效,强的松、环磷酰胺使病情缓解,脑脊液正常及脑CT多发结节样改变等。近日复查,患者明显好转,说明治疗有效。据文献报告,WG脏器受累肺占94%,肾占85%,无上呼吸道受累者仅6%。国内报告以肾脏起病者仅占3%,治疗前几乎均有血沉增快。目前治疗药物主要为环磷酰胺和强的松。有人提出CTX的应用时间依病情而定,至少1年,以后逐渐减量,强的松可以初始剂量应用2~4周后,渐改为隔日口服或减量。

壬医师WG是:①上和下呼吸道坏死性肉芽肿病变;②坏死性肾小球肾炎;③小动脉和小静脉受累的系统性血管炎为特征的疾病。根据Liebow的血管炎肉芽肿病谱分类:具备①和②项者为典型病例,无肾脏受累者为局限型,但如仅有上呼吸道局部坏死病变,应考虑中线肉芽肿。本例临床表现具有肺部弥漫、多发性病变,球后病变导致突眼,眶部活检呈血管炎坏死肉芽肿所见和中枢神经受累,据报告后者的发生率为25%~50%。因脑实质肉芽肿病变,有报告发生脑血管意外者。

癸医师本例是不太典型的WG。X线胸片所见是以中下野为主弥漫性粟粒样小结节影,这在肺WG中甚为少见。WG病的X线常有如下4种表现:①典型肉芽肿型表现为大片状点状影或团块状影,其特点为多形、多发、多变,可形成空洞;②急性渗出型;③纤维瘢痕型;④为②与③的混合型。本例肺X线所见不符合上述4种类型的特点。这种弥漫性粟粒样结节影很可能是WG尚未形成肉芽肿的肺泡壁毛细血管炎的X线征像。据文献报道,本病36%肺部存在含铁血黄素沉着,本例肺部X线所见不能除外此种可能。可惜未做肺活检。本例可否诊断为结节性多动脉炎?回顾PAN与WG的关系,对本病的认识是有帮助的。1938年Wegener发现本病的三主征(上、下呼吸道,肺、肾病变)时,以PAN的诊断做了报道。1950年本病才从PAN中分辨出来而命名,足见两者的渊源关系。两者均在全身性血管炎病理谱中,本例之不典型也在于此。根据Godman、Churg提出的病理学诊断标准(①上下呼吸道坏死性肉芽肿与血管炎;②不同程度的周身血管炎;③局限性坏死性肾小球肾炎),本例眼部病理已证实坏死性肉芽肿,因此诊断为WG是合适的。

关于本病的分类既往用Deremee的临床分类。1987年Lehman提出反映病情及预后的新临床分类,即以受累脏器的多少分为4级。Ⅰ级为单独脏器受累;Ⅱ级为某一脏器加肾受累;Ⅲ级为不包括肾脏在内的其他两脏器受累;Ⅳ级为3个脏器受累;本例属IV级,为重症WG。本例首选治疗药物为CTX,Faucl报道CTX治疗,88%的患者获得疗效,平均存活为4年。CTX疗程尚无具体规定,可长达1年至数年;也可用8周CTX后,再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8~16个月。近年又有报道,使用磺胺增效剂TMP获得疗效者,其机制不明。本病可伴发恶性肿瘤、癌前综合征、皮肤癌等。

(中华医学会辽宁呼吸学会王晓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