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回忆录卷(下)
18011900000104

第104章 从新疆回延安(2)

不多时,来了一帮国民党“要员”,要给我们“训话”。他们一个个趾高气扬,盛气凌人,一个接着一个地大骂共产党,要我们到重庆去,听国民党调遣,等等。在“训话”时,不许我们坐下,不许交头接耳,并不时有士兵到我们队列里检查。就这样,从早上8时至下午4时,不让我们喝水,站得我们头昏眼花,腿痛肚子饿,身体弱的同志难以支持,便嘴吐白沫昏倒在地。他们还企图与我们每个人分别谈话,妄想瓦解我们。我们的领导提出强烈抗议,拒绝个别谈话,坚决要到延安去学习,并表示除了去延安,别的什么地方我们都坚决不去。他们看到我们的态度很坚决,无可奈何,只好将我们放行。这里得出了一条经验,就是坚决与他们斗争。

经过许多曲折,我们的车队来到咸阳城外,这里的国民党军队又不让我们走了,让我们住在一个广场里,周围布满了岗哨。他们不许老百姓接触我们,不许卖给我们吃的,不准我们通信、发电报、打电话。在此住了三天,我们买通了一个人,请他把信送到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林伯渠同志那里。林老得信后,亲自给我们送来了两卡车大饼和咸菜。林老见到我们后非常亲切,他不断地讲:“同志们辛苦了,你们吃苦了,我代表党中央向你们问好!”我们这些九死一生的战士,像孩子见到母亲一样,一拥而上,把林老和办事处的同志们团团围住,异口同声地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林老向我们作了简短的讲话,讲了西安国民党的情况和陕甘宁边区的情况,同时指出了国民党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革命伎俩,要我们提高警惕,继续坚持斗争。

我们在咸阳住了五天,汽车站不给加油,我们就把两台汽车的汽油合并到一台汽车上使用,这样,汽车减少到15辆了。到延安还有700多里路程,沿途经过泾阳、三原、耀县、铜川、宜君、黄陵、洛川等县。我们为了节约用油,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使用,凡遇上坡路,就将车推上去,是下坡路,就把油门关了滑行。走了好几天,才到紧靠陕甘宁边区的洛川县。

驻洛川的军队是蒋介石从甘肃和青海调来的马禄骑兵旅,是专门来围攻陕甘宁边区的。我们到洛川后,他们便把我们集中到城外的一个广场里,不让老百姓接触我们,虽经多次交涉,仍不放我们走,不知他们又要耍什么鬼花招。现在我们马上就要回到延安了,却又遭到马匪军的阻拦,大家实在不愿再忍受了,便纷纷要求带队的领导,快下决心,拼上命也要冲到边区去。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同志决定,把几百人组成若干小队,并指定了队长,必要时把油桶打开,取出枪支弹药,上山打游击,冲破敌人的封锁线回边区去。大家立刻进行认真准备。第二天拂晓前,全体人员集合,大队领导下了命令:“向边区交道镇出发!”我们以五路队形前进。马军看到我们整装出发,毫无办法,只得干瞪眼以目相送了。

交道镇是边区我军与国民党的分界线,双方都驻有重兵把守。我们部队走了一阵,天就渐渐亮了,看到公路两边的马军,个个荷枪实弹,刺刀寒光闪闪,整个公路上三步一哨、五步一岗,把枪口对准了我们,每隔一百米还架有一挺轻机枪,公路两边步兵的后面排列着大队骑兵。我们目睹这一切,都置之不理,昂首阔步地继续向前,下午1时到达交道镇。

盛大的欢迎,热情的关怀

距交道镇不远,我们就看到了迎风招展的红旗。我们不约而同地跑步前进,不一会儿,便清晰地看到了带八路军袖章的同志们。这时,锣鼓声、鞭炮声和口号声响彻云霄。我们万分高兴,急速跑步,一个冲刺就冲到我军警界线内。在这里欢迎我们的有八路军驻防的同志们,有富县人民政府的领导同志及机关干部,还有延安派来迎接我们的代表,他们都热情地向我们问好。我们热泪盈眶,亲切地拥抱,手挽着手来到广场。看了一场精彩的狮子舞后,就开饭了,吃的是大米饭和好几个菜。自新疆出发一个月来,我们这才吃到了一顿美味可口的饱饭。

饭后稍微休息一会儿,延安就送来了汽油。我们一边加油,一边取掉了车上的篷布,又坐汽车出发了。经过富县、甘泉时,沿路的群众不断地向我们招手,向我们鼓掌。我们站在车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纵情歌唱《游击队之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抗日进行曲》。这里是革命根据地,是自由的土地。我们的欢唱声压倒了汽车的马达声。

下午4时,我们的车队到了三十里铺,延安派出的代表告诉我们,边区政府已通知驻延安党、政、军机关、部队和工、农、商各界群众团体,组织了盛大的欢迎队伍,在南河川公路两边列队欢迎我们。越来越近了,我们在车上远远就看见了满山沟里都是欢迎的人群,人们拿着的红旗在摇动。距欢迎队伍两三百米时,我们都跳下车,整好队伍,进入了这巨大的欢迎人群的洪流中。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享受这样盛大的欢迎。此时此刻,我思前想后,心潮澎湃,我和许多同志都是热泪滚滚。

这里到处是锣鼓声,鞭炮声,有节奏的鼓掌声和好听的唢呐声,还有“向西路军归来的同志们致敬!”“向西路军归来的同志们学习!”“热烈欢迎同志们回到党中央、毛主席身边”等口号声。我们也振臂高呼:“向边区的同志们致敬!”“向边区的同志们学习!”“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此起彼伏的口号声,震撼着山川。一直到晚上9点多钟,我们才被迎接到总政招待所。

到招待所后,受到同志们的热情接待,到处是问寒、问暖、问辛苦的热情话语。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炉子早已生了火,屋子里暖烘烘的。招待员为我们准备好了洗脸水、洗脚水,我们洗漱完毕就开饭,又吃了一顿丰盛的夜餐。饭后,上级考虑到我们长途疲劳,让我们赶快休息,但兴奋的心情使我们久久不能安静下来。想起由洛川出发经交道镇到延安,这一天所发生的一切,竟是两个世界两重天,想想西路军遭到失败的情景,再比比今天我们回到党的怀抱,受到这样热情欢迎的场面,不禁感慨万分,泪水横流。

第二天领导集合我们开会,安排了一个月的生活,让我们先洗衣服、洗澡、理发,然后总结一个月的行军情况。每天晚上都有晚会,那时延安有鲁迅艺术剧院、青年剧院、延安杂技团、边区政府剧团、保安剧团、京剧团,演出的节目丰富多彩。

当时边区部队的生活非常艰苦,主食是小米,油也很少。为了优待我们这些从远方回来的战士,整整一个月,全让我们吃大米、白面,每顿饭还有肉,上三四个菜,生活搞得很好。每天都有上级首长抽空来看望我们,热情地慰问我们。来慰问我们的有朱德总司令、陈云、凯丰、邓发、孔原、王稼祥、张闻天、博古等,有总参、总政、总后的首长,有留守兵团的萧劲光司令员,还有边区政府的首长。

由于党中央和各级首长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我深受教育和鼓舞,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件大事。回想当年,至今还记忆犹新。

原载《戎马春秋》。作者李映光同志,四川阆中人,生于1921年。1933年参加红军,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任西路军第三十军八十八师二六五团通讯员、军政委李先念同志的勤务员,于1937年4月进入新疆,学习无线电通讯,1940年返回延安。此后历任军委第三局报务主任,西北军区通信总台台长,兰州军区司令部通信部副部长,宁夏军区副参谋长、军区顾问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