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回忆录卷(下)
18011900000145

第145章 为活命装聋作哑十二年

刘思贵

梨园口战斗,我们部队被打散,我在康龙寺山上呆了三天三夜,被马家军搜山部队俘虏。1937年3月,天寒地冻,滴水成冰,我们200多名战俘从张掖被解往西宁。我们穿着单衣,喝着稀汤汤,途中不少难友被冻死饿死,有些惨遭敌人杀害。从扁都口到俄博途中,我亲眼看到敌人杀死了我们20多名难友。天黑后,我们像牲口一样被圈在一个庄廓里,当夜就冻死了五六个。因为冻、饿走不动路,第二天清早起程时,又有五六个难友被惨杀。从俄博到大梁,夜里蜷缩在挖过金子的沙坑里,我便趁敌人不注意逃跑了。

那里到处都是金掌柜金掌柜:淘金子的矿主。

开的金场,我给大通一个姓蒋的掌柜当一名“哑巴”沙娃沙娃:挖沙淘金的长工,形同奴隶。。

哑巴是装的,因为开口就说四川话,会暴露身份。在那个金场,我当了三年没拿一分钱的哑巴沙娃。

1940年,我流落到百经部落,住在贫苦牧民角尼的家里。角尼给了我一件破皮袄,一双旧靴子,一条藏式腰带,让我给他家放羊。为了怕马家军搜索抓去,我到角尼家仍然不说话。我在角尼家放了三年羊,又装了三年哑巴。

1943年春,百经部落的头人阿什杰传达马步芳的命令,让每家每户的帐房门上挂户口牌,同时派人在各帐房圈子搜查“共产娃”。角尼不敢收留我,要我到甘肃民乐一带去逃命。临走时,角尼的老伴担心我出门后被敌人抓住杀掉,整整哭了一天,还给我准备了一包羊肉,两碗曲拉。第二天,角尼全家人哭哭啼啼送我上路。走到黄草沟黄草沟:地名,位于祁连山南麓,西距俄博约50公里,今为乡,属祁连县。,我们遇到了两个老阿卡阿卡:藏语,寺院中普通喇嘛的称谓。

。角尼的老婆悄悄和那两个阿卡商量,让他们收留我这个哑巴,给他们打柴、背水、做饭,两个阿卡同意了。这样,我就再没有向民乐一带走,跟着两个在外念经的阿卡,在八宝一带转悠了两个月。

两个月后,回到百经寺,把我介绍给寺里的另外两个阿卡,一个叫奂曲乎,一个叫留义。我仍然给他们做饭、背水、拾粪、打扫卫生。离寺院不远的河滩里,驻扎着马步芳的一个营挖金子,他们常到寺院里骚扰。奂曲乎怕马家军发现我找麻烦,就给我起了个藏族名字:龙日克,又从附近一个死后的阿卡身上脱下一件袈裟,给我穿上。从此我就当上了一名披着袈裟、不会念经、也不说话的“塔娃”塔娃:在寺院做苦工的底层喇嘛,形同奴隶。。

我在百经寺当了两年塔娃,学会了一手做饭的本领。寺院管家听说我做的饭好吃,就叫我给他做了一年饭,年终,给了我一头牦牛。这是我干了九年苦工,第一次得到的报酬。

1946年,管家三木俊介绍我给次日金阿卡做了一年饭,次日金在年底也给了我一头牦牛。

从1947年开始,管家让我在寺院经堂的厨房里做饭,从此,我这个哑巴塔娃,又变成了哑巴“加玛”加玛:寺院的厨师,地位比塔娃高。,也有人叫我加玛龙日克。到经堂厨房以后,每天除了做饭,还要到一里远的地方背12大桶水。经堂只有在念经的日子才做饭,不念经时,我就在各大阿卡家帮工。

1949年9月,俄博解放了。在暗无天日的旧社会苦苦熬12年多,当了12年多的哑巴的我,终于盼来了日思夜想的亲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盼来了我的解放。我高兴得淌着幸福欢乐的泪水,开始说话了。由于12年多不说话,终年累月生活在藏族之中,这时我已不大会说汉话了。

百经寺距公路较远,我赶到公路上去迎接解放军时,从西宁开往张掖去的部队已经走过去了。我等着亲人解放军到八宝来,我要向共产党和解放军诉说草原上贫苦牧民遭受苦难的真实情况,请党和解放军像在我的家乡那样,彻底摧毁封建势力,让贫苦人民翻身解放。

1949年冬天,驻张掖的部队派了几个同志到黄草沟

一带购买菜牛菜牛:一种专供食用的牦牛。,我像见到亲人一样,向部队同志诉说了我在草原上流落多年的情况。我讲的是一种走音变调的藏、汉混杂的语言,他们听不大懂;他们讲的是带着浓重南方口音的话,我也听不大懂,双方都只能懂个大意。一个指挥员模样的同志,劝我不要急着组织群众搞翻身解放,他再三再四讲解党的民族政策,并说不能把几十年前川北老根据地的那一套办法搬到今天的草原上来。我慢慢地思考着他们的每一句话。当时我想,共产党、红军是领导穷人闹翻身、求解放的,这是党的根本主张,现在草原解放了,为什么不赶快把剥削压迫贫苦牧民的头人、活佛统统打倒呢?我想不通。

1954年,祁连县阿力克乡成立了乡政府,当时我仍然在寺院里做工,当“加玛”。我立即找乡文书蒋兆林同志谈话,提出了我的想法,在蒋兆林同志的帮助下,我慢慢地懂得了党在牧区的基本政策,思想上明确了在新的形势下,我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做。我向周围的贫苦牧民宣传党的政策和主张,团结贫苦牧民,跟着共产党走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

1957年,我把新中国成立后积攒的工钱,买了一顶牛毛帐房,买了五头牦牛,离开了百经寺,在阿力克乡草原上建立了自己的家,和藏族姑娘叶尔丽结了婚。1958年 3月16日,阿力克乡成立了第一个牧业生产合作社,我被选为副社长。1959年9月12日,由牧业社社长习木宫同志介绍,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9年7月,我兼任民兵连连长,曾带领十几名民兵到海西天峻县剿匪,抓国民党的空降特务,共40多天,胜利完成任务,我被评为民兵治安模范,受到县武装部和公安局的奖励。1960年成立俄博人民公社,我被任命为黄草沟大队党支部书记;8月调任双河大队支部书记;1969年又调回黄草沟大队任支部书记。1975年调任俄博公社社办企业副书记,1981年退休。

从1959年到1981年,我在基层担任党支部书记职务达23年,先后16次被评为省、州、县、公社各级模范,受到各级政府的表扬和奖励。 我退休后,在家里闲不住,就主动帮助公社照看文化室和水井,家里还养了两头奶牛,我要继续为四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韩风昌整理,原载《血染河湟》。刘思贵同志,四川营山人,生于1915年。1933年参加红军,原在红九军第二十七师八十团当战士、卫生员,1936年10月随部西征河西,西路军失败后落户青海省祁连县俄博村。解放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合作社副社长、民兵连长、大队党支部书记、人民公社社办企业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