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粗心大意,妈妈怎么办?
18027700000047

第47章 看到了吗?——教孩子在观察中明白细节的魅力

细节之所以被称为细节,就是因为它不太容易被人发现,我们可能并不能一眼就看出来,往往都需要细心观察后才能有所察觉。

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但他却可能只注意到了大的方面,忽略了小的方面;他也可能只注意到了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其他部分则被他完全忽视掉了。这样一来,孩子就会因为观察不仔细而出现疏忽,而也许那些被他疏忽的细节却恰恰是最重要的部分。

所以,要培养孩子细心的好品质,我们就可以从细心观察入手,让他在观察中明白细节的魅力。

星期五的傍晚,女儿刚进家就迫不及待地蹲在了家里的仙人球旁。原来,老师留的作业是要求描写自己熟悉的一种植物,她当即就想到了要写家里的那盆仙人球。

一番观察之后,她立刻趴在桌子上写了起来。可是没写几行,她就发现除了“圆圆的、墨绿色的、浑身长满刺”这几个特点之外,再也找不出其他可写的内容了。

看到女儿皱着眉头、咬着笔,妈妈问道:“怎么不写了?”

女儿说:“没得写啊!要不我换个植物写好了,仙人球的特点太少了!”

妈妈笑了笑,招招手让女儿和她一起站在了仙人球面前,然后说道:“你觉得它特点少吗?可是你仔细看看,这个仙人球其实并不是正圆的,它的顶部还有个小坑呢,而且整个球的颜色也不一样哦,好好瞧瞧,看到了吗?一半墨绿色,一半就有些发黄了。还有啊,刺的颜色、形状你注意到了吗?”

女儿忽然发现,经过妈妈这么一提醒,好像还有很多东西她都没注意到。妈妈这时才说:“要观察,就不能忽略细节,否则,你的观察可就是不完整的啊!而且,难道你没注意到吗?仔细观察这些细节后,你就会发现你眼中的仙人球是多么美丽啊!”

孩子眼中的观察,可能只停留在“看”的阶段,还并不是观察。他“看”得很快,也“看”得很粗,一些表面很明显的东西他看到了,但更细微的地方却可能会被他漏掉,同时,一些重要的信息便也因为他的粗心而被漏掉了。

所以,我们就要引导孩子学会细心观察,培养他良好的观察力,使他能注意到细节的魅力,并由此开始更主动地去发现细节,提升观察的缜密性,以减少粗心大意的情况。

提醒孩子要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观察

急躁状态下,很容易就会什么都看不到。而孩子是最容易急躁的,就拿前面事例中的孩子来说,为了写作文,她急匆匆地就去观察,结果,除了几个很明显的特征,其他的细节却一点都没注意到。而相反,如果孩子能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去观察,那么,他就能耐心地将所有地方都看到,一些细节自然也就不会被漏掉了。

所以,我们要提醒孩子,观察时一定要静心,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观察,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或者从里到外,有了平和的心态,有了一定的观察顺序,孩子的观察就能基本做到细致入微。

教孩子学会将事物“分解”开来看

孩子在看待一件事物时,总是习惯于看整体,但如果他看事物的范围太广的话,注意不到细节也就在所难免。那么,我们就要教他学会将事物“分解”开,让他能将一件事看得更加仔细。

比如,还以观察植物为例,如果整体来看一株植物的话,也许孩子只会注意到植物的颜色、形状、有没有开花,但再细致的地方他就看不到了。如果我们提醒孩子一下,让他把植物“分”开来看,分别仔细观察植物的叶子、枝干、花朵、果实等各部分,这样,他就能得到大量的细节信息。如果再仔细分的话,孩子还可以看到新长出来的叶子与快要枯萎的叶子有什么不同,即将开放的花朵与已经开放的花朵又有什么区别。这就是说,将事物分解得越细,孩子的观察也就会越细。

引导孩子观察我们对某些细节的处理方法

如果说前面提到的观察是一种静态的观察,那么,引导孩子好好看看我们生活中的各种行为,让他注意到那些行为中的细节,则是从动态的角度让他看到细节所发挥的作用。

周末时,儿子想要给全家人露一手,他便学着妈妈的样子,做了一道妈妈的拿手菜。虽然妈妈和爸爸都夸奖他的努力,但儿子也尝出来了,他做的这道菜其实还差些味道。

于是,妈妈再做饭时,便让儿子站在一旁看着,并提醒他仔细看。最后儿子才发现,原来是妈妈放调味料的顺序有讲究,难怪一样的调味料,味道却不一样了。

这就是细节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适当地引导孩子观察我们是如何处理一些细节问题的,会使他掌握处理细节的诀窍。

不过,这也要求我们善于发现细节,并处理细节。所以,我们平时就要注意细心谨慎,注意积累这些细节处理经验。这样,在引导孩子观察时,他才会有东西可看,我们也才能让他在观察中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