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粗心大意,妈妈怎么办?
18027700000055

第55章 检查了吗?——教孩子做完事一定要注意检查

对于有的孩子来说,能将一件事情做完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至于事后要不要检查,那些都不重要了。可是,处事并不精明的孩子还远远做不到完美,更重要的是,不可能有人能够做完事不检查就保证不出错。再加上孩子原本就容易犯粗心的毛病,如果再不进行事后检查,那他就很难发现自己的毛病,更不会主动去纠正毛病了。

妈妈其实还是很重视教儿子学会“事后检查”的,可是儿子却似乎并不领情。从他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妈妈就希望他能养成做完作业及时检查的习惯,但3年过去了,儿子已经上四年级了,他依然还是做完作业就直接合上作业本,丝毫没有再检查一遍的意思。

为此,妈妈苦口婆心地劝过,也严厉地骂过,甚至有一次还照着儿子的屁股给了一巴掌,可儿子就是记不住。有时候,他被妈妈说得多了,不得不检查,可他的检查只是简单地再看一遍,压根儿就没用心。

为此,妈妈感到无比无奈与担忧,孩子现在只是不检查作业,如果他养成了不检查的习惯,那又有谁能保证他未来不会因为粗心大意而出什么问题呢?到底该怎么教孩子学会事后检查呢?

这位妈妈遇到的问题应该很普遍,很多孩子都没有事后再检查一遍的习惯,做完了就完了,然后该玩就玩,他才不会管已经做完的事情是不是做对了,是不是存在什么漏洞呢。这其实也反映出孩子的一种不负责任的心态。

而我们虽然明白要培养孩子认真细心的习惯就要教他学会事后检查,可却会像这位妈妈一样,找不到合适的方法,结果弄得我们和孩子“两败俱伤”,我们越来越心烦,而孩子则怎么也学不会事后检查,还觉得我们是在找他的“茬”。

其实,教孩子学会事后检查并不难,我们不妨试试下面的一些方法。

向孩子展示事后检查的作用

前面那个故事有一个后续:

妈妈在报纸上进行了求助,于是便有教育专家给她支了一招,让她向孩子展示检查的作用。妈妈便拿着作业本对儿子说:“你看,以前你不检查作业,作业容易出错,老师只给了你B的分数,而上一次我让你检查的作业全对,老师给了你一个A。你不觉得检查了以后的作业就是不一样吗?检查了就是做得好啊!”儿子听了妈妈的夸奖,也有些得意了:“妈妈,您看着吧,以后我会得更多A的!”

其实,这种方法就是在唤醒孩子的内在动力,让他能主动接受这种正确的做法,使他自愿去养成好习惯。

不过,我们在给孩子展示检查的作用时,先不要因为他不检查而指责他,否则,他会因此感到反感,觉得我们是在借机训斥他,他也就不愿意认真听了。相反,我们应该尽量向孩子展示检查带给他的好处,让他看到经过检查后他的错误被纠正了,漏洞也被弥补了,他做的事情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这样,他才会更乐于去检查。

提醒孩子事后检查一定要认真

检查是为了要查出问题和缺陷,为了提高正确率、减少失误,保证事情的完成质量与效果。所以,检查一定要认真,否则就只是在浪费时间。

可是,很多孩子却经常会做那种浪费时间的事情,他在检查时总是粗略地看一遍就算了,根本没有投入进去,结果导致检查变成了“摆设”,很多问题明显地摆在那里他却查不出来。

所以,当孩子有了想要检查的意识之后,我们就要鼓励他认真去查。因为要检查的是他自己刚刚做过的事情,所以,事情的步骤、可能出现的问题他都应该一目了然,这时候再看一遍也许就能发现不经意间犯下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我们可以教孩子用重新做一遍的方式去检查,像对待新事情一样去对待已经完成的事情,会让孩子不拘泥于过去做事的框框里,也许他在这一次做“新事情”的过程中,就能顺利解决刚才没能解决的问题了。

教孩子将检查做到“少而精”

有的孩子对检查马马虎虎地应对,可有的孩子却将检查看得太过重要,对已经做完的事情反复检查好几遍,总是怀疑有不对的地方,这样的做法显然也是不对的。

一次考试结束后,女儿很郁闷地告诉妈妈:“我没做完所有的题。”

妈妈问:“这次考试很难吗?”

女儿摇摇头:“不难,可是我在检查的时候总怕把题做错了,有时候我就擦掉答案再写一遍,好几道题我重写了好几遍,结果,后面有一道题我刚擦完准备重写,老师就收卷了。”

妈妈叹了口气说:“检查应该少而精,你没完没了地检查当然会出问题啊!”

可能在孩子看来,多检查几遍就能做到万无一失,可是检查得太多了的话,人就会出现一种没来由的怀疑心理,原本是正确的可能也会怀疑是错误的,就像这个孩子一样,甚至还会重新做一遍,这样既浪费时间又不一定保证全对,其实是一种费力不讨好的做法。

所以,我们应该教孩子将检查做到“少而精”,要多注意容易出错的地方,比如,数学考试中的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位置就需要格外注意,对于那些能保证正确的地方可以看一遍就过。除非真的是整个步骤都出了问题,否则没必要再做一遍。我们还要教孩子合理分配时间,争取检查一遍就能解决所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