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3秒钟读懂孩子的心——深刻解读0-3岁宝宝的日常心理
18032300000029

第29章 我家孩子的黏人心理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一个问题——孩子太黏人!

家长一

我家女儿今年3岁,真是太黏人了。我走一步,她就跟一步,有时甚至听到开门的声音,她就会跑出来找我。明明自己玩得挺好的,想趁她不注意做点自己的事情,可是,我一动,她就会跑过来,怎么办?

家长二

我的孩子已经2岁半了,最近一段时间很黏我,总喜欢让我抱,一会儿也不离开。如果看不到我,就大哭大闹,今天竟然连我上厕所也不让去。我该怎么办?

家长三

我的宝宝现在已经1周岁了,可是每天从早到晚都离不开我。周末的时候,我想和老公出去买点东西,他也闹着非要一起去,一路上还要让我抱着……

相信这样黏人的孩子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而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个孩子似乎都会经历这样“黏人”的阶段,只不过有的时间比较短,有的持续得时间长一点而已。

其实,如果父母能够积极想办法,改变孩子的不良生活习惯,是完全可以帮助孩子去掉这种“黏人”的毛病的。

为了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我们先来看看,孩子为什么喜欢黏着父母?不可否认,这跟婴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是有一定的关系的。研究表明:在 0~3岁这个阶段,婴幼儿对母亲的依恋最为强烈。这种依恋感主要来自于强烈的安全需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依恋”是每个孩子的一种正常的情感需求。孩子的“依恋”只是其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他会逐渐成长为一个有自信心、独立性的“人”。

在 0~3 岁这个特殊的时期,父母千万不要用任何粗暴、武断的方式来对待孩子,使他们失去安全感,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一般来说,从出生起,孩子与父母的依恋关系会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出生~3个月。孩子对所有人的反应都没有区别,会用抓握、微笑等几乎完全相同的方式来“回应”。

第二阶段:3 个月~8 个月。孩子开始与人建立起一种真正的依恋关系,能够辨别熟人和陌生人了。

第三阶段:8 个月~3 岁。孩子特别粘妈妈,很少会亲近妈妈以外的人,并把妈妈作为唯一的安全保障。

这就告诉我们:绝大多数的孩子在1岁以后都会经历一个“黏父母”的阶段,尤其是当日常生活中有了变化或周围有陌生人时,他们更会紧紧地跟在父母的后面,片刻不离。

不可否认,孩子“适度的黏人”并不是一个坏现象,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进步,可是,一旦超过了这个度,孩子就有些问题了。如果家长们了解了这一点,然后对症下药,就可以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

1.把关爱传达给孩子

孩子从小就和妈妈(爸爸)在一起,看见妈妈(爸爸)的次数最多,和妈妈(爸爸)在一起他们会感到安全和快乐,看不见妈妈(爸爸)就着急。妈妈(爸爸)的爱是孩子的心灵成长素,孩子越小就越需要它。

孩子的这种依恋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要把这种关爱传达给孩子。如果妈妈(爸爸)是一位职场人士,没有条件给予孩子一切,可以利用休息的时间,多陪陪孩子。

我们都知道,不管家长平时如何忙,每天总会有下班的时间,每个星期都会有休息的时间,对于这样的时间,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比如:每天下班回来,可以和孩子做一些简单的亲子游戏,每个周末可以带着孩子出去玩等。

2.让孩子意识到偶尔分开是件很自然的事

有些妈妈(爸爸)抱怨说,早上离家准备去上班时,家里的孩子总是缠得脱不开身,很烦恼。其实,孩子每天早上看到妈妈(爸爸)离开,都以为再也见不到妈妈(爸爸)了,心里非常害怕,才会黏着不放手。

妈妈(爸爸)在离开的时候,即使再难受,也要让孩子意识到:你们的偶尔分开,是件很自然的事。你要坚定地对孩子说“妈妈(爸爸)一下班就回来”,使你们的分离变得很自然。需要注意的是,首先,不要把自己的焦虑传给孩子。有些爸爸妈妈害怕孩子黏着自己,便采取捉迷藏的方式,趁着孩子不注意的时候,悄悄离开,这样只会让孩子变得更焦虑,最好不要使用这种方法。其次,和孩子分别的时候,要面带微笑。如果妈妈一脸愁苦,会加重孩子的担心,只会让他们大哭。最后,声音要轻柔。要使用正常的语调说话,不能严厉地斥责孩子,否则会让孩子产生恐惧的心理。

3.让孩子知道妈妈(爸爸)爱他

孩子很想和妈妈(爸爸)玩,可妈妈(爸爸)总是在忙。妈妈(爸爸)不陪孩子玩了,孩子认为妈妈(爸爸)把自己忘记了,不再爱自己了。

妈妈(爸爸)要充分利用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全心全意地关注他。这样做会让孩子知道:你们是愿意和他在一起的。他的焦虑,就会慢慢平息下来。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耍,一起做些游戏,也一起玩积木。再如:可以和孩子坐在那里,给孩子讲些小故事。

4.对孩子进行适当的独立性训练

妈妈(爸爸)下班一回家,就急着和孩子亲密接触,又抱又亲的,孩子特别理解妈妈(爸爸),从来也没有嫌妈妈(爸爸)黏人。可是,有时候孩子缠着妈妈(爸爸)玩,妈妈(爸爸)却觉得孩子黏人,这是非常不公平的。

孩子的依恋需要是不定时的,有需要时就表达,他可不会考虑到妈妈(爸爸)是不是有时间,或有没有心情。妈妈(爸爸)如果只关注自己的感觉,忽略了孩子作为另一个个体的需要,两者就会出现矛盾。如果想防止孩子过度黏人,可以在孩子黏人时进行一些适当的独立性训练。比如:让孩子学会自己玩。在刚开始的时候,爸爸妈妈们都会经历一个和孩子一起玩的阶段,如果孩子长到2岁左右了,就可以试着让他们自己玩,比如:自己玩积木、自己摆拼图、自己给布娃娃穿衣服等。

总之,对于孩子黏人的问题,家长一定要多加注意。仔细想想,你的孩子是不是也很黏人呢?如果发现了这样的苗头,最好重视起来。读了本节对孩子的心理探视,相信你在面对孩子黏人这个问题时,一定会处理得很好。

练习时间

游戏名称:做懂礼貌的乖宝宝。

训练目的:训练宝宝与人交流的能力,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

操作过程:

1.妈妈一只手戴上手偶,和宝宝面对面坐着。

2.妈妈用手偶和妈妈说话,并用手偶亲宝宝的小脸蛋,说:“很高兴认识你,小宝宝。”让宝宝学着和手偶打招呼问好,宝宝会微笑着和手偶打招呼。

3.可以让手偶递给宝宝一个他很喜欢的玩具,妈妈在一旁引导宝宝说:“谢谢。”并做出点头或者鞠躬的动作,让宝宝来模仿。

4.妈妈可以用手偶做一段表演,表演完毕后,对宝宝说:“拜拜。”引导宝宝和手偶挥手再见。

做这个游戏的同时,爸爸妈妈最好告诉宝宝,手偶虽然和你很亲,但是它不能一直和你在一起,就像妈妈,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让宝宝理解妈妈只有闲的时候才能陪伴他,工作的时候,希望宝宝能够自己玩,允许妈妈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