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发现孩子
18033900000008

第8章 自然教育(1)

然而,在当今社会中,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已经远离大自然,并且很少有机会去亲近大自然,更没有任何直接体验。

伊塔在经典著作《丛林之子》一书中,详细描述了以驱散痴呆儿儿童心中阴影以及拯救脱离野蛮状态为目的的非凡教育方法。

这个野男孩被遗弃在丛林里,于纯粹自然的环境中长大。他身上有严重的伤疤,欲杀害他的那些刺客或许认为他已经死了。然而,经过大自然的治疗,他已经在丛林里自由裸露着生存了很多年。被一个猎人发现后,他又被带入了巴黎的文明生活中。弱小身体上的疤痕充分显示出他在丛林中与野兽进行的不平凡斗争,似乎还有从高处掉落的经历。

野男孩几乎又聋又哑,皮内尔医师得出一个结论,这个野男孩是无法根治的白痴,不能接受任何智力训练。

但是,科学教育对这个男孩来说拥有先决优势。致力于哲学研究的伊塔医生,非常擅长治疗聋哑缺陷患者,他承担起了教育这个男孩子的重任,他使用了已被证明在恢复几近全聋状态的听力治疗中卓有成效的方法。他认为野男孩的低能是缺乏教育所致,并非官能的紊乱。他赞成爱尔维修的原则——“没有人类的工作,人类就一无是处。”而且他还认为教育无所不能。在法国大革命之前,他就是反对卢梭的教育主张,卢梭认为教育对人类是有害的。

伊塔得出的第一个结论是,这个野孩子在实验中通过其行为证明了爱尔维修的理论的可靠性。然而,在皮内尔医师的协助下,伊塔又开始被说服,自己正在治疗一个白痴患者,而他的哲学理论此时便让位给了教育实践经验的尝试。

伊塔将对野孩子的教育分成了两个层面。首先,将野孩子带入大量普通社会生活中。其次,对这个白痴患者的心智进行教育。生存在被遗弃环境里的男孩子,已经能够在现有条件下怡然自乐。他俨然已经成了迷人的大自然中的一员。无论在雨中、雪中、在暴风雨中,还是在无限美好的远景中,他都能享受内心的快乐,因为这些都是他触目可及的对象,与他朝夕相伴,而且还是他的感情依靠。文明生活意味着放弃这一切,但又带给他另一种能促进人类进步的胜利。伊塔在书中用生动的语言大幅描述了自己所做的努力,目的就是让这个小野人回到文明状态。这就意味着,目前被爱包围着的野孩子,他的需求非常广泛。伊塔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密切关注着这个学生的自主行为。他那耐心细致的工作和自我克制能力,对准备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充分利用实验方法的教师们来说,不啻为一种鼓舞。这一点可从下文中了解:

当他待在观察室里时,经常爱无聊地来回蹓跶,但他的眼睛却总是望向窗外,盯着无尽的虚空。如果突然刮起一阵风,或者阳光突破云层普照大地,这个孩子都会发出爽朗的笑声,仿佛在欢呼雀跃。有几次,他不但没有喜悦的表现,反而出现了疯狂的愤怒。他扭动着胳膊,用攥紧的拳头揉搓着眼睛,咬牙切齿地吓唬每一个靠近他的人。

有一天,晶莹的雪花从天而降。他还在床上,但醒后马上就发出了喜悦的叫喊声,一跃而起,马上跑到窗边,然后又跑到门边。缺乏耐心的他,来来回回地奔跑,最后光着身子猛冲到花园里。在那里,他自由地高声欢呼、东奔西跑,他在雪地上打滚,还堆起了一大把雪,并且带着让人难以置信的渴望吃掉了手中的雪。

不过,当他受到自然界的伟大场景召唤时,并不是总表现得这么活泼和喧闹。有几次,他看上去像是有点平静中的悲伤和忧郁。例如,当天气变坏,大家都离开花园时,这个小野孩就会恰在这时出去。他有几次在花园里到处游逛,然后就坐在了喷泉边上。

我在那里花了好几个小时心潮澎湃地关注着他。我注意到,他那张毫无表情并扭曲变形的脸,如何逐渐呈现出一种难过和忧郁的表情,他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水面,时不时地扔几片落叶过去。

在皓月当空的美丽夜晚,当银色的月光倾泻到房里,他总能醒过来,走到窗边。几乎整个夜晚都会驻守在那里,一动不动地伸长了脖子,盯着月光普照的外面,沉浸于自己的审美之中,这种寂静和安宁只会在长长的深呼吸中被打破,如同悲伤来临的信号一样渐渐衰弱。

在书中的其他篇章里,伊塔指出该男孩不能以正常的姿势行走,只会奔跑。

他还告诉我们,在带着他去巴黎的街道上散步时,自己也经常跟在他后面奔跑,而不是在测量男孩的速度。

伊塔对这个小野孩的治疗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多种教育原则相结合的珍贵案例,可被提炼并应用到所有的儿童教育之中。我们在此特别指出,伊塔在野孩子身上使用了循序渐进的温和方式,慢慢带他走进了社会生活之中,这是他第一次让自己去适应学生,而非等待着学生来适应自己,他使新生活充满了吸引力,并借此魅力赢得了野孩子的心,而不是以可能会使对方痛苦和反抗的方式粗暴地强迫孩子去适应。

我认为没有其他作品可以给我们提供自然与社会生活之间如此生动的对比了,这部作品还清楚地告诉我们,社会生活中充满了遗弃和束缚。它足以让我们深思,奔跑如何演变成有节奏的漫步,以及激动的呼喊如何被降低到一般讲话的模式。

然而,在当今社会中,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已经远离大自然,并且很少有机会去亲近大自然,更没有任何直接体验。

长久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大自然对儿童教育只有道德上的影响。人们只是努力开发针神秘大自然、花草树木、动物、风景、风、光的一种适当反应。

随后,通过给儿童一小块可耕种的土地使之对大自然产生兴趣。但是,在自然中生存却是最近新兴的儿童教育观念。实际上,儿童需要自然地活着,并不仅仅是了解自然知识。我们所做的事情中,最重要的是解放儿童,如有可能,让他从各种可脱离人为的城市生活关系中得到解脱。当今的儿童保健方法有助于儿童生理教育,如让孩子们到露天公园里玩耍、暴露在阳光和海水中。从城市生活的过重负担中解放儿童,在当今也有一些胆怯的尝试,例如,现在的家长们会给孩子穿更简单、更轻便的衣服,让孩子穿凉鞋或赤脚走路。实验证明,现代疗养院里治疗儿童肺结核和软骨病的唯一方法,就是让他们暴露在大自然中,让他们在露天里睡觉,让他们生活在阳光下。当我们开始深思这个问题时就会清楚地了解,正常强壮的儿童不应该抗拒在自然中暴露,还能从中获益。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对此持有偏见。我们已经轻而易举地放弃了自己的自由,最终还爱上了生活中的这个牢笼,不仅如此,还要将此继续传递给后代。渐渐地,我们会把大自然当成一个仅限于有鲜花或者有家畜的地方,它可以给我们提供食物,可协助我们的劳动,有利于我们保护自己。这会让我们精神萎靡,充满矛盾。甚至,我们还会混淆看见自然动物时产生的快乐与为了口腹之欲而接近一个注定要死亡的动物时产生的高兴心情。或者,我们带着一种热爱大自然的模糊感受,去欣赏被囚禁在笼子里的小鸟发出的美妙歌声。或许,我们可能会认为从大海里捞起的一盘细砂对孩子有帮助。海滩经常被当作儿童教育场所,因为那里有沙子,和每个家庭中玩具盒里的沙子一样。我们被囚禁在这样一个持续混乱的牢笼中,无疑会得出荒谬的结论。

事实上,大自然使许多人望而却步。他们害怕空气和太阳,仿佛那些都是道德天敌。他们害怕夜晚的森林,仿佛那是一条草丛间隐藏着的毒蛇。他们害怕下雨,仿佛那就是一场大火。其实文明人就是满足于现状的囚犯,假如被告知应为自己的健康欣赏大自然,那他就会战战兢兢地接触外界,不时用双目警觉地关注着周围的危险。露天宿营、暴露于风雨中、对抗炙热的阳光、跳水等,都是人们敢于谈论却又不敢付诸实践的活动。

因为担心草案外泄,谁不会跑过去关上门?谁不在睡觉前关上门窗,尤其是在狂风大作或大雨倾盆时?几乎每个人都认为危险无时无刻不存在,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才能单凭大自然提供的庇护在野外风雨无阻地长途跋涉。据说,要想有此壮举,必须得精通此道,故没有人敢随便活动。但是,人们又该如何精通这样的活动呢?或许应该给儿童提供这样的环境。非也,他们是最大的受保护者。即使热爱运动的英国人,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为大自然所困、为疲劳所累。甚至等孩子已经慢慢长大了,保姆也会在春光明媚的时候推着他坐的小车到阴凉的地方玩耍,即便如此,也不会让他走得太远或者任意而为。当人们参与体育运动时,最优秀和最勇敢的年轻人之间会进行真正的战斗,他们都被称为武装抗敌者。

对我们来说,下面的内容或许为时过早:让儿童自由发挥;多鼓励他们;让他们在雨中漫步;让他们赤脚踏入水池中体验水花四溅的快乐;让他们在带着露水的牧场草地上尽情奔跑,并且尽量赤脚奔跑;当大树发出邀请时,让孩子在树阴下安然入睡;当清晨的阳光像唤醒所有生灵一样唤醒了孩子时,让他们放声欢笑,清醒和睡觉的差别就在于此。但是,现实中的我们却与此恰恰相反,我们焦虑地问自己:如何让孩子在艳阳下睡觉,如何教孩子不要脱鞋或者不在草地上徘徊?在这样的限制下,儿童只能退化,只能在自己的囚笼里苦恼,只会杀死那些小昆虫或无害的动物,可我们却把这些当成了某种自然现象,并没注意到孩子的心灵已经与大自然疏远了。我们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适应属于他的牢笼生活,不再给我们添加任何麻烦。

即使幼童的力量也绝对超乎我们的想象,但为了揭示这一点,必须要有一个让他自由施展的舞台。

城市中的儿童走几步路可能就会感觉疲惫,这就让人们以为他缺乏力气。但是,这种惰性完全来自于人造的环境,来自于无聊的心情,来自于难看的衣服,来自于他那双被套在坚硬皮鞋里的小脚所遭受的痛苦,尤其在人行道的坚硬水泥地面上行走时,来自于那些在身边来回穿梭的萎靡不振的人,他们个个都保持沉默,满脸冷漠。他们可能会关心加入的俱乐部,或者人们交口称赞的漂亮衣服,对他们来说都不算什么。他被无形的枷锁束缚住了。他被懒惰诱进了陷阱中,并且还希望就这样被动地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