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非虚构的我
18035400000029

第29章 谈事(5)

谁能笑到最后

曾听一位青年朋友聊及一件网络上的小事。这位青年身材十分好,身高一米八二,体重七十五公斤,宽肩窄臀,典型的“倒三角”,美男子。一次论坛上有人问起他仪表,他实话实说,结果疑者有之,骂者有之。他不作辩解,那些人自当他心虚,赠他一个“火车推手”的绰号,就是吹牛大王的意思。从此,他常被人围攻、嘲笑、谩骂。后来他换了马甲,发帖说自己只有一米六○,自嘲为武大郎,之前攻击他的人纷纷变作慈眉善目之敦友,旁征博引地安慰他,鼓励他,仿佛他离拿破仑只剩一步之遥。

这事微小,一点日常的谈资而已,但那天不知为何,却令我生出感慨。我的新作《风语》在《人民文学》连载时,李敬泽在卷首语中写到:长期以来,文学力图回到人,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不由自主地简化和贬低了人,我们不惮于想象人的弱,却不敢想象人的强。何止是文学,我们如此之民生源远流长。战国末期,魏臣须贾嫉妒同僚范雎的雄才大略,诬告他暗通齐国,权相魏齐不由范氏分辨,揍他个半死,丢在厕所里,与蛆蝇同居。范雎不甘,九死一生潜逃到秦国,以“远交近攻”之策赢得秦王赏识,一路做到丞相。不久,强秦伐魏,势在必然,须贾衔命出访秦国求和。范雎着一身破衣,沦在街头,与之相见,谎称在秦状如丧家犬,流浪为生,牛马不如。须贾见他落魄至此,衣不裹体,寒风中瑟瑟发抖,动起恻隐心,买一件茧绸大褂相赠,还请他饱食一餐。范雎由此饶了他性命。

同是须贾,判同两人,前者因嫉妒行恶,后者因同情行善。类似人事在我国史海里不胜枚举,在生活中也是屡见不鲜。于是,伪装的谦卑者大行其道,只因国人大有“难容人之强,擅纳人之弱”之德行。有人称,须贾赠衣送饭说明其内心有善良的一面——范雎因此饶他小命一条,或许也是这么想的。但在我看,此善乃伪善,是见人落魄后的得意派生的乐善好施,说到底是“见不得人好”的反面反映。你优秀时被他当做威胁铲除,你寥落时才争得他一点怜悯施舍。要我说来,这种同情比落井下石还龌龊,它有欺骗性,具有更隐秘的杀伤力。有时候落井下石确实卑鄙可恶,但至少贯彻始终,不为所动,有种深思熟虑之后的理性坚持;但扳强扶弱,表面上看起来有平衡利益的作用,其实是赤裸裸的权术,其本质和欺善怕恶如出一辙,可恶至极。

须贾是古人,然今天哪个单位没有一两个须贾?因为时时处处有须贾,国人勤学苦练“以弱当强”之功,自以为深谙“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生存之道,实际上却生生地将谦逊和涵养曲解成了韬晦和示弱。于是,厚黑学大行其道,踏实严谨被人嘲笑,以平庸为优秀,把圆滑当杰出。于是,我们常常放弃高度,取消难度,同时我们尊严的底线被不断放低,尊严的形象被屡屡模糊。可笑的是,今时今日,学校总在呼吁,家长总在盼望,孩子要做阳光少年,可是请问阳光在哪里?谁给他们阳光?我们血脉里缺少阳光,我们名弱不名强,强了也要装弱。人怕出名猪怕壮、风吹墙头草、高处不胜寒、退一步海阔天空、树大招风、屋大藏鬼……我们有各种理论奉劝你不要争强好胜,要急流勇退,要见好就收,要敢于装,勇于哭,哭了就有奶吃。

所以,在我们这个以示弱为砖墙建造的大厦里,这个以虚伪为细胞组成的社会中,你若问我谁能笑到最后,我说一定是会哭的人,会装的人。好了,现在你可以哭了,你哭其实是为了笑。

2011年2月12日

幸福就在我们身后

我养过两只狗。

一只是朋友送的黑背德牧,系出名门,血统高贵,仪表不凡。品种的因袭分量和朋友的一片情谊,使我不敢轻忽怠慢,顿顿都以上好的骨肉款待,有时还喂羊汤、牛奶。如此悉心维护,犹恐失其身份、屈其美好。日宠夜呵下来,渐渐的,它除了精肉细骨一概不食,包括龙骨和猪皮。到后来,甚至连超市买来的高价狗粮它都懒得睇一眼,给我感觉,它一时自珍为娇生惯养的千金,一时像足了崖岸自高的贵胄,一时摆弄成满腔愁郁的怨妇。以至于不论怎么着紧它,我都分明能从它慵懒冷漠的眼神里,看到它深彻的不满和沉沉的怨气。

另外一只,是自发跟我回家的流浪土狗。那时我在部队,家里不开伙,吃食堂。条件差,只能粗生陋养,想起了给他从食堂带点剩菜剩饭,想不起就任他自生自灭。日子长了,我发现,我慢待的其实不是贱种卑物,不是杂草闲花,而是“朋友”。这朋友,需要的仅仅是一碗粗粝的糙米饭,掺上一点点碎菜和残汤,若哪天加上一段排骨或一只鱼头,就能叫它乐得心头开花,尾巴都能笑出声。它皮肤有病,生相丑陋,我平常懒得理它,可它从不计较,一看到我,总是神采奕奕,欢欢喜喜围着我转;一见我要走,总是恋恋不舍,送我一程又一程。

两只狗,前者是官家小姐多怨怼,身在福中不知福;后者是残羹冷炙漫销魂,知音见采唱阳春。说白了,其中的道理很简单:粗茶淡饭出滋味,穷奢极欲总空虚。

联想到自己,外人看来可能觉得我名利双收,风光无限,其实在这个光鲜形象之后,我却时常感到乏力沮丧。因为这时代与我的愿望是有距离的,物质过分泛滥臃肿,过分强大,情感过于复杂纠结,过于虚假,真相在习惯性被歪曲、掩盖,公理和常识在逃之夭夭,恍然间一切都像被物质这团势不可挡的大雪球滚了进去,裹成良莠间杂的一大团脏。而这样的脏雪球,在这个季节里,满山遍野都是,动辄就能引发几场极具摧毁力的大雪崩。

我时常想,我们至深的需要其实很最简单,冬天有阳光,夏日有轻风,粗茶淡饭,容膝小斋。但总有人,太多的人,带动更多的人,喜欢把生活搞得花团锦簇,冬日渴望骄阳似火,夏天奢求西伯利亚的寒风,渴了要琼浆玉液,饿了要珍馐百种,而且想到做到,决不姑息迁就。人们学会了极端地展览生存,极端地催肥生活,极端地优待皮囊。殊不知,这是极端地遗忘了幸福之根不系于身体,而是系于身体里的一个特殊器官,一个独立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感官系统之外的部件——灵魂。它是如此一尘不染,可又是如此易惹尘埃!于是常常出现这种可笑的现象:—边是极端地享受,—边是极端地痛苦。我的德牧就是这样,在高规格的款待中学会了痛苦,而那只丑陋土狗在剩饭剩菜里尝到了甜蜜,尝到了主人的温情和爱,并感念在心,知恩图报。

人自然是比狗高等,我们读书,我们思考,我们感悟,但我们有些感悟却并不如一只狗的情感自觉。其实,很多感悟并不需要我们主动去感去悟,而只要照搬套用即可,比如如何获得幸福的问题,先哲早给我们立下公式,留下警言。有个说法,叫“过犹不及”,有个成语,叫“欲壑难填”。确实,欲望是个永远无法满足的东西,如多米诺骨牌,动一牵百,一生二,二生三,有始无终。可静下来想,你不难发现,很多欲望是无用的,只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复杂、脆弱,复杂叫你惘然,脆弱叫你惶然。

当代人精于图谋,却疏于思考,很多问题我们是不问的,因为生活节奏太快,没时间去问。我们总是在不停地往前冲,以为前面有很多好东西在等着我们,其实很多好东西是在我们身后:家在我们身后,老朋友在我们身后,美好单纯的友情在我们身后。印度有句谚语说的好:请慢点走,等一等身后的灵魂。所以,我总告诫自己,要经常停下来,想一想灵魂在哪里,可别把它丢了。灵魂丢了,空了,我们能拿消化系统去感受温暖,能拿神经系统去感受幸福吗?

2010年7月19日

去罗马的路只有一条

这些年,我很在意整理身边的物件,譬如时刻保持鞋架的整洁或是书架的井然。我无洁癖,也不是没事找事,而是刻意为之。因为,深知成功之难,挫折时时躲在镜子的死角或侧翼。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日常细节,善待它,就能成为阳光或氧气滋润自己,让心沉下来、慢下来、静下来,令自己保有一颗恒心,让坚持成为一种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去坚持做一件事。

亚里士多德说过:是我们的习惯造就了我们。卓越不是一次行为,而是一种习惯。是的,只有当坚持变成习惯时,坚持才能成为潜行,成为寻常,成为自然而然,从而才可能被喝彩、祝福。

很多人说过,我也这么看的:做什么事天分很要紧,但光靠天分是做不成事的。天分是飘忽在云端的锦彩,闪耀在水面的流光,虽然能够感觉,但并不真正被你攥在手中,踩踏在脚下。它像你呼出或吸入的气,是你的,又不是你的。它比淡扫的蛾眉更纤细,比新人的目光更敏感。它急促而瘦弱,消耗或闲置是摧毁的前奏,寒冷落寞无言。当你蓦然想起它时,也许早已随着时光流走,如同女人美丽的睫毛,秋蝉声中,含不住任何一滴眼泪。

记住,当你发现某种天分,请盯紧它,如同盯紧你的生命,然后朝着它来的方向寻去,以疯狂的坚持,歇斯底里的坚持,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坚持,直到它逃无可逃,撞进你的怀里。你不必惮于进度缓慢,亦不必惮于走向极端。当我们的目光一丝不动,当肌肤古铜,背影沉重,当我们的宿命干净,请相信,这一切并非苦吟,而是“未到江南先一笑”。

何为坚持?两个字:一个“勤”,一个“忍”。

说起勤字,或许首先让人想到“勤能补拙”这个质朴又带点儿褒奖意味的成语。我要说,这是一个谎言。勤是补天的,不是补拙的。让勤去补拙,无异于哪壶不开提哪壶,让自己谋杀自己。我不敢想象,倘若让陈景润辛勤补拙去绿茵场上踢足球,博尔特去编电脑编程,吴清源去研究天文,克林顿去救死扶伤……这个世界将会变成怎么一番模样。人倘不能循天分而动,越是坚持,是越发自我为难,自我损耗,最后即便成功也是范进中举式的成功。而我们的教育制度偏偏倡导“勤能补拙”,追求“全面发展”,学中医的英文不好不能毕业,工程师记不清主义不能深造,学艺术的要追问牛顿定理。呜呼哀哉矣!全面其实是最大的片面。字典燃烧,哲理哭泣,唯有愚蠢和狡黠在黑暗中笑得开怀。我以为,天道酬勤,是天在先,这里的“天”字,既代表青天,也意味个人的天分。人人都有自己的天分,把事业种在自己天分的土壤上,做自己擅长做的事,辅以勤劳,辛勤浇灌它,有天助,有地助,有自己助,风顺雨来,雨过天晴,埋下的种子在默默微笑。

再说“忍”字。人天生最怕忍字,卡夫卡说过:人类因为没有忍耐心才被逐出天堂,因为没有忍耐心,所以又永远无法返回天堂。人不过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草,软弱、渺小流淌在我们心液里、骨子里,渴了要喝水,饥了要进食,冷了要加衣取暖,热了要制冷降温。这么娇气软小的生命,怎么受得了天天在忍字中煎熬?在忍耐中坚持,犹如热锅上蚂蚁,只想逃生,是做不了事的。但没有一个读书人会把天天掌灯读书当罪受,正如没哪位晨跑者会为天天早起而苦,因为习惯使然。习惯既是生活方式,也是内容,在习惯中做事,像风消失在风中,是天人合一的意味,大道无痕的感觉。所以,要把“忍”字写好,最好的办法是养成习惯,让习惯去把这个字抹掉。

人生苦短,路途却漫漫长长,沿途风大波恶,机遇与挑战并肩,诱惑与陷阱同生,你要自卑,更要自信;你要知彼,更要知己;你要辛勤劳动,更要循天分而动。天分是天意,要为天意去执着,不要让勤去补拙。通往罗马的大路只有一条,多一条都是歧途。

2012年8月13日

1此文是在第三届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上的发言。

22008年,《风声》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这是获奖感言。

32011年8月29日讲于北京现代文学馆,2012年5月21日根据速记整理。时隔295日,与老父却是阴阳两隔,恍若隔世,心有余悸。

42008年3月19日,本人应林建法和王尧二兄邀请,赴苏州大学文学院“小说家讲堂”与年轻学子作了题为《作家·博尔赫斯·军事特情小说》的交流,全文共三部分,此为第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