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忍小谋大的智慧:忍耐是成功的必修课
18036000000056

第56章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这两个成语大家并不陌生,“扬汤止沸”是愚人之所为,“釜底抽薪”才能真正从实处解决问题。在商战中,我们也必须懂得一点兵家策略,才能够出奇制胜。

的确,“扬汤止沸”很容易,而且效果立竿见影,但我们若想真的从实处解决问题,恐怕还需要“釜底抽薪”。

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野心勃勃,他串通了楚汉等七个诸侯国,联合发兵叛乱。他们首先攻打的是忠于汉朝的梁国。汉景帝派周亚夫率30万大军平叛。这时,梁国派人向朝廷求援,说刘濞大军攻打梁国,我们已损失数万人马,抵挡不住了,请朝廷急速发兵救援。汉景帝命令周亚夫发兵去梁国解危。周亚夫说:“刘濞率领的吴楚大军,一向强悍,如今士气正旺。与他们正面交锋的话,恐怕一下子难以取胜。”汉景帝问周亚夫准备用什么计谋击退敌军。周亚夫说:“他们出兵征讨,粮草供应特别困难,我们如果能断了他们的粮道,敌军肯定会不战自退。”

荥阳是扼守东西二路的要地,必须抢先控制。周亚夫派重兵控制了荥阳后,分两路袭击敌军后方:派一只部队袭击吴、楚供应线,断了他们的粮道;自己亲自率领大军,袭击敌军后方重镇冒邑。

周亚夫占据冒邑以后,下令加固营寨,准备坚守。刘濞听了消息以后非常震惊,没有想到周亚夫没有和自己正面交锋,而是迅速抄了自己的后路。他立即下令,部队迅速朝冒邑前进,夺回冒邑,打通粮道。刘濞数十万大军气势汹汹,扑向冒邑。周亚夫避其锋芒,坚守城池,拒不出战。敌军数次攻城,都被城上的乱箭射回。刘濞无计可施,数十万大军驻扎城外,粮草已经断绝。双方对峙了几天,周亚夫见敌军饥饿了好几天,士气衰弱,毫无战斗力了。他知道时机已到,调集部队,突然发起猛攻。精疲力竭、软弱无力的叛军不战自乱。叛军大败,刘濞落荒而逃,在东越被杀。

周亚夫不费什么力气就将敌人击退,还彻底除了后患,其原因就在于他深知“釜底抽薪”的道理。倘若他们与刘濞的军队硬碰硬,就算这次赢了,他们还会发动下一次进攻,战争无休无止,令双方元气大伤。周亚夫一次就对敌军来个“釜底抽薪”,彻底打败敌人,使朝廷免于战争。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河北袁绍乘势崛起。公元199年,袁绍率领十万大军攻打许昌。当时,曹操据守官渡,兵力只有两万多人。两军离河对峙。袁绍仗着人马众多,派兵攻打白马。曹操表面上放弃白马,命令主力向延津渡口进发,摆开渡河架势。袁绍怕后方受敌,迅速率主力西进,阻挡曹军渡河。谁知曹操虚晃一枪之后,突然派了一只精锐部队回袭了白马,斩杀了大将颜良,初战告捷。

由于两军僵持了很长时间,双方粮草供给成了关键。袁绍从河北调集了一万多车粮草,屯集在大本营以北四十里的乌巢。曹操探听乌巢并没有重兵防守,决定偷袭乌巢,断其供应。他亲自率领五千精兵打着袁绍的旗号,夜袭乌巢。乌巢的袁军还没有弄清真相,曹军已经包围了粮仓。一把大火点燃,顿时浓烟四起。曹军乘势消灭了守粮的袁军,袁军的一万车粮草,顿时化为灰烬。袁绍大军听到这个消息,都惊恐不已,供应断绝,军心浮动,袁绍一时没了主意。曹操此时发动全线进攻,袁军士兵已丧失战斗力,十万大军四散溃逃。袁军大败,袁绍带领八百亲兵,艰难地杀出重围,回到河北,从此一蹶不振。

“釜底抽薪”的做法在于战场上,往往能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而这样的战略战术不仅仅适用于战场,在今天的社会生活里,仍被利用到各个方面,尤其是在风云莫测的商场之中,更是被人们视为一种经营策略。

A公司是国内蓄电池设备领域里的老大,其产品序列,几乎包括了蓄电池生产制造和检验过程中,所需要的所有设备。在充放电设备领域,A公司更是有明显的技术优势,所以国内其他绝大多数企业无法与其竞争。

就在A企业意气风发的时候,一些原本技术能力较低的公司,产品序列突然丰富起来,在充放电设备领域竟可与A企业展开竞争,不仅价格更低,而且在设备功能上、设备可靠性上与自己的产品逐渐趋同,甚至,产品序列中,出现了A企业所没有的高难度产品。A企业当机立断,在手握品牌优势的前提下,通过主动大幅度降价,封死竞争企业的生存空间。

正是由于A企业的果断决策,以最致命的一击,不给这些竞争企业新的生存空间,才垄断了自己在充放电设备的地位。

忍小谋大的智慧

无论是在战场还是在商场,我们解决问题都要从实处出发,不能光看表面现象,贪图一时的利益,鲁莽行事。要忍住焦躁之心,动用智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