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粮食安全
18037100000036

第36章 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继续加强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大多选建在粮食主产区,这些基地是增加商品粮有效供给的骨干力量,从一定意义上说,抓好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就抓住了全国粮食生产的关键,掌握了全国粮食生产的主动权。为此,国家应集中有限的财政资金,加大投入力度,继续以地市为单位建好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保障粮食稳定供应,增加粮食主产区粮农收入。

(一)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

今后一段时期,中国人增地减的矛盾不会根本性改变,粮食生产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会对粮食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将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粮食供求仍然呈偏紧的态势。根据中国粮食供求关系的变化趋势,以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今后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按照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的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扶持农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商品粮供给,促进粮食总量平衡、区域平衡和品种平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主要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为重点,依托农业科技进步,以地市为单位,集中连片统筹规划建设旱涝保收的基本农田,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和粮食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推动节水农业的发展,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加快优质、高产粮食生产的发展,增加优质粮食供给,满足市场需求,增加粮农收入。

——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商品粮供给为主要目标。随着中国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粮食需求将呈刚性增长的态势,粮食数量和质量需求会逐步提高。同时,经济快速发展使建设用地不断增加,加上生态环境建设等因素,耕地面积会进一步减少,农业用水资源也难有增加,粮食生产资源约束将越来越明显,从而导致今后一段时期粮食供求平衡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大型商品粮基地作为粮食生产的骨干力量,必须以增加粮食产出,发展优质粮食生产,实现粮食总量、区域和品种平衡,满足市场需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主要目标。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优质粮食生产。中国已顺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经济发展总体上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这一阶段,人们对粮食的需求明显不同于以往农产品短缺时期的市场需求。除了必需的数量要求外,人们将更加注重粮食的品质、卫生、安全、便捷,而且,粮食加工业的发展也对优质、专用粮食提出了新的要求。上述市场需求的变化对粮食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大型商品粮基地在发展粮食生产,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还要根据市场供需关系变化调整粮食品种结构,积极发展优质、专用粮食生产,重点增加供需缺口较大的粮食生产。

——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为重点,提高粮食单产水平。虽然中国粮食产量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从总体上看,中国农业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薄弱,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欠帐较多,粮食生产抗御旱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制约中国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因此,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首要任务是改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旱涝保收的基本农田,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发展节水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中国水资源短缺,人均水资源占有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工农业用水比较紧张,特别是近年来部分地区干旱频繁,灌溉水源不足,直接影响着粮食生产。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态势,今后粮食生产所需要的耕地、水资源将是逐步减少的趋势,农业用水资源难有增长空间,粮食生产面临的资源约束越来越大。因此,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可持续的路线,改变过去浪费资源的粗放经营模式,以降低农业耗水水平为目标,坚持发展节水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二)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

根据上述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今后一段时期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主要是:

以地市为单位,统筹规划建设的原则。实践证明,以地市为单位统筹规划、建设大型商品粮基地,能够使项目区集中连片,提高投资规模效益;项目县建设内容能够各有侧重,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基地建设的整体效益;能够发挥地市级财政状况较好的优势,落实基地建设地方配套资金,减轻县级财政配套的压力;能够发挥地市政府的协调作用,推动粮食产业化经营;能够避免以县为单位建设商品粮基地出现的投资分散、规模小而散、重复建设、投资效益偏低的缺陷。

优化品种结构,发展优质高产粮食生产的原则。基地建设除了要实现增加粮食产量的目标外,还要注重提升粮食的品质,优化粮食品种结构,推广种植优良品种,加快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粮食生产,满足市场需求。

以粮食主产区为主,适当兼顾其它地区的原则。粮食主产区是增加商品粮供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力量,因此,基地建设要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发挥其粮食生产优势,增加全国粮食产量。同时,中国地域辽阔,从实现全国粮食总量平衡、区域平衡的宏观大局考虑,基地建设还应适当兼顾非主产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粮食生产,扶持适宜地区建设粮食生产基地。

政府投入支持为主,吸引社会参与的原则。大型商品粮基地主要是社会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加上粮食生产比较效益较低,种粮农民收入水平低,投入能力有限,决定了基地建设只能以政府投入支持为主。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信贷、税收优惠等方式,吸引社会广泛参与基地建设。

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提高粮食单产的原则。在粮食播种面积不可能大幅度增加的前提下,提高产量主要依靠增加粮食单产。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在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的同时,要发挥地方农科院所的优势,推动新品种、新技术研发,促进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单产水平。

促进产加销衔接,实现产业化经营的原则。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不仅要提高粮食产出水平,还要解决好粮食销路问题。要按照产业化经营的思路,引导基地农户与周边粮食加工流通企业建立稳定的粮食购销合同,防止出现卖粮难。

创新管理机制,长期发挥项目效用的原则。吸取以往项目工程重建设轻管理、产权不清、工程设施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工程设施使用寿命短、损毁快,无人管护的教训,积极探索项目管理新机制,明晰产权,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工程设施长期发挥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