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通人情懂世故让你人见人爱
18050100000012

第12章 保持善意的距离

“距离产生美”,不要时时刻刻把自己的透明度设置为百分之百,要懂得运用距离效应。

做人的道理就像装修房子一样,都讲究留出一定的空间。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兴趣、习惯,因此,人们在相处的时候出现一些摩擦和矛盾都是很正常的,这就要求我们不要太计较,给他们留出足够的空间。距离产生美,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隔一段距离去看对方,也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两只小刺猬,因为天气实在太冷了,被冻得瑟瑟发抖。其中一只刺猬向另外一只建议道:“我们靠近一点,或许身上的热量会散发得慢一点。”另外一只觉得有道理,于是,他们开始靠近对方。但由于他们靠得太近,他们身上的刺扎到了对方。

虽然第一次尝试失败了,但由于他们在被对方刺痛的同时,也确实感到了对方的温暖,所以他们没有气馁,又开始了第二次尝试。这一次,为了不伤害对方,它们小心翼翼地一点一点地靠近,最后,它们终于成功地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距离。

有很多人遇到过这种情况,朋友的热情让你害怕甚至恐惧。人们各自的家庭、工作和其他社会环境都不尽相同。作为朋友,如果不考虑实际地以自我为中心,强求朋友经常与你在一块,势必会给朋友带来困难。此外,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必然存在的,彼此交往的次数越频繁,这种差异就越明显,经常形影不离会使这种差异不断突显。因此,交友不要过往甚密,一则影响了双方的工作、学习和家庭,再则会影响感情的持久。交友应以心相交,来往有节。

朋友间建立一份真诚的友谊,的确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能够保持一份友好的情谊,使之能够经受风雨的吹打,则更为可贵。友情就像弹簧一样,保持适度的距离以及适度的拉伸和压缩,都会使之保持永久的弹性美。

小鹏一直认为自己在理智地选择朋友。他最不屑与那些虚伪做作、口是心非的人交谈,但后来碰到的一件事,使他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一次,他去外地参加一个聚会,有一位嘉宾为人坦荡,性格豪爽,说一不二,认准一个方向决不回头。这自然很符合小鹏的交友条件。但相处几天后,大家都感到与此人在一起很尴尬,比如他坦荡得无所拘束,别人的什么毛病他都能当众说出口;豪爽得不拘小节,不分场合地大声说话。他说话办事不看场合,不理解对方的难处,只顾自己说得痛快。后来,大家只能对他敬而远之。

小鹏为此很困惑,我们不是一直提倡真诚坦率吗?为什么大家对这个人的言行举止有无法相处之感呢?原来,人类要生存,就不能随心所欲,就要认识和懂得世界的复杂性。只有不断地锤炼自己,不断地认识自我并适应环境,才能做出有益于朋友、有益于社会的事情,并成为大家欢迎的人。小鹏终于懂了,真诚坦率是指一个人的内涵,在具体问题上,我们应该有弹性。

青年人崇拜直率,热爱真诚,这是值得肯定的,但直率与真诚都有一定的度,说真话也要看场合。记住:真诚直率不等于没有弹性!

何谓保持距离?简而言之,就是不要太过亲密,整天在一起。也就是说,彼此的心灵是贴近的,但肉体是有距离的,给彼此留有一定的自由空间。但是有时太过保持距离也会使双方疏远,尤其是竞争激烈的社会,大家都忙,很容易就忘了对方。因此,好朋友也要经常通通电话,了解对方的近况,偶尔聚在一起吃吃饭,聊一聊。否则,你们就会从好朋友变成一般朋友,最后变成相识的人了。

成为好朋友,只说明你们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的目标、爱好或见解,并不能说明你们之间是毫无间隙、融为一体的。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其独自的个性,事物的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共性是友谊的纽带,而个性则是彼此相吸引根本。

也许你会说,好朋友就应该亲密无间呀!你这样想表明你是个肝胆相照、有情有义的人。但问题是,人心很复杂,你能这么想,你的好朋友未必这样想,到最后,不是你不要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朋友受不了你。更何况,你也不一定真的了解自己,你心理、情绪上的变化,有时自己也不能掌握。

交友的过程往往是一个彼此相互吸引的过程,但再怎么相互吸引,双方还是有些差异的,因为彼此来自不同的环境,受不同的教育,因此人生观、价值观再怎么接近,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当两人的亲密感一过,便不可避免地要碰触彼此的差异,于是从尊重对方变成容忍对方,最后成为要求对方!当要求未能如愿时,便可能结束友谊。

未得到时,总想得到;未靠近时,总想靠近,真正得到和靠近后,却又太过苛求。人们总在无意中伤害着自己。很奇妙的是,好朋友的感情和夫妻的感情很类似,一件小事也有可能造成感情破裂,所以,如果有了好朋友,与其因太接近而伤害彼此,不如“保持距离”,以免发生碰撞。对朋友应该真诚坦率,肝胆相照,但要有一定的度,要有一定的弹性,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样,彼此的友谊才能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