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说起孝顺来,太后笑道:“要说这孝顺,还得分真孝顺和假孝顺。不说宁儿娴儿都是孝顺的好丫头,便是你们,亦都是好的。若是不论咱们帝王之家的身份,便算作是普通人家,都算是极和睦的了,儿孙都是极孝顺的。再不像那些个浪荡儿孙之家,背着父母长辈,早将家给败坏完了,还惦记着老人的一点儿体己。偏表面上都装的极孝顺,背地里都骂着巴不得那老人早点儿死了。”一个公主道:“母慈子孝,母后向来慈爱体下,倒是儿臣不孝,时常让母后操心了。”说着众人都起来起身给太后行了一礼。太后笑道:“倒不是让你们赔罪来的,都坐下说说话儿。”
一个王太妃笑道:“才刚皇太后说起这真孝顺假孝顺,臣妾倒是想起前些日子听得一个故事,还挺有趣儿的,说来大家解解闷。”太后笑道:“如此说来大家当笑话听也好,节下里一家子是该说说笑笑的。”那王太妃笑着应了方开口讲起来:
话说有一户人家,老夫妻俩有两个儿子,都是极不孝顺的,两个儿媳妇儿也是不孝顺的厉害。当日老爷子还在时,日子倒也还过得相安无事。偏生老头没几年过世了,夫死从子,两个儿子将家里一应东西都分了,各自单过。老太太便轮流上他们家去,说的是每家各养十日,比如这十日是大儿子家,接下来十日便是小儿子家。
刚开始倒还可以,老太太凑合着还能每日与儿孙一桌坐了,按时吃上顿饱饭。可惜没过多久,两个儿子儿媳妇都不耐烦了。渐渐的开始吃饭不叫老太太,后来便不在通常吃饭点儿吃饭,再后来便背着老太太吃饭,又或是当面吃些儿粗糠杂食,待老太太走后才端出细食肉饭来。到了最后,每每轮到该谁家吃饭了,便门窗紧闭,老太太进不去,故而吃不上饭。家里只有个狗洞开着,再或是翻围墙进去。老太太没法子,这回钻了狗洞下次翻墙,为了活命,少不得还是要去做的。
这一回轮到大儿子家吃饭,老太太一早便过去候着了,结果儿子家不仅门窗紧闭,便是狗洞,亦给堵了,钻不进去。只得到一边儿翻墙去,偏大儿子家的围墙比小儿子家的高,很是难爬。好容易爬上去了,又下不来,骑在墙头上,左右为难。正在这时,路旁来了个人,倒是知道这家老爷子的,此时见了老太太此番模样,便问道:“老太太,你这却是为何?”老太太骑在墙头上一行哭一行诉道:“今儿该着大儿子家吃饭,他将门窗紧闭了,狗洞亦堵了,我进不去。”那人道:“那你为何不去你小儿子家吃饭?我记得你有两个儿子的。”老太太道:“到哪儿都一样,且今日轮到大儿子家。”
那人听了甚是生气,定要出个主意帮帮老太太才好。只是一来老太太有儿子,他不能将老太太接走了照顾;二来他自己亦不是富贵人家,不过普通人,只是个热心肠而已。是以定要出个好法子来,方能救了老太太,想了许久方道:“老太太,你且忍耐几日,待我回去帮你一帮。”老太太道:“多谢你了,只是这事儿也就这么着了,都是命啊。”那人不理会老太太,笑了笑说了句“你听我的便是”便走了。
果然过了几日,这大儿子家门口来了好几个人,那人带的头,使劲敲门问道:“敢问这可是那谁谁家吗?”大儿子心下纳闷:并不曾听说我父母认得什么人,不知来者何人,待要不理,却见门外几人还算有些儿气派,还抬着东西,而领头的那个,更是衣着光鲜、风度不凡,于是忙开了门笑迎道:“不知爷来,光临寒舍,蓬荜生辉。”那人却不理她,只问道:“这可是那谁谁家吗?”大儿子道:“是啊,正是家父。”那人道:“我来找老爷子有事儿,你快些儿叫他出来。”大儿子道:“不巧得很,家父前些日子故去了。”
那人故作大惊道:“这却可惜了,这么多年不见,偏生这会儿我来了他又去了。不知老爷子可留下什么人?”大儿子听说应道:“家母尚在。”那人忙喊道:“快快有请。”这儿子儿媳妇儿都纳闷:为何偏要见他妈妈?孙子道:“许是老不死的旧交吧,他不认得我们,自然是要认故人的,将老不死叫来便是。”那老太太听得叫,忙出来了,一眼见了那人,眼睛还真是霍霍跳了两下,心道:你还真来啊,真是个好人,只怕未必帮得了我。
儿孙一见:果真认识,看这样子便是熟识,这事儿有门。那人见了老太太,仔细端详半日,方叹口气道:“多年不见,老人家何以竟是这般模样了?唉,都怪我事情繁忙,竟耽搁了,连老爷子最后一面都未曾见上,却是可惜。罢了,当日老爷子借我银子做生意,如今我好歹好些儿了,亦是该还了。如今先还一箱子来,待来日得空了,再还一箱子来。不如老太太领我到你房里看看,也好叙叙旧?”
大儿子闻言又仔细打量了那箱子半日:乌木镶金的大箱子,落着金灿灿大锁,由两个壮汉吃力的抬着,怕不是一般东西吧。忙看了老婆一眼,便将老太太及那人都领到正房去了。那人让人将东西安放好,便将大儿子等都撵出去了,方对老太太道:“老太太,当日承蒙你们照应,方有我今日,便是我再生父母。若是受了委屈,来找我亦使得,平日里对自己亦好些儿,别委屈了自己。想什么好吃的好喝的,若是自己不便,差人来找我亦就罢了。”言罢又小声儿趴在老太太耳边叮嘱道:“你只千万别让他们开了箱子,别的都随他们去,你生受着就好。”
老太太茫然不知所措,只是看着那人及想起当日的那句话,此人固然不是坏人,且再坏还能坏过他儿子?于是当下便应了。两人说完话,便一起出来。大儿子已做好酒席,准备款待那人,不想那人大手一挥道:“不用了,我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待有空了再来看老太太吧。”说着领着来人便走了。
待走的远了,那人方脱下衣裳配饰等递给其中一人,又递过一吊钱,笑道:“多谢兄弟了。他日定得好报。”另一人接过衣裳笑道:“区区小事,何足挂齿。”众人一笑便散了。
这里儿孙媳妇儿见那人走远了,方拉了老太太在桌上坐下,百般拿好话说给她听的,又说儿孙一时错了,怠慢了老太太,又将那满桌的鸡鸭鱼肉不停的夹给老太太吃。老太太一边儿高兴的吃着,一边儿明白了那人的意思,不过看那日那人并不似今日这般模样,为何会有这么些东西送她?只是既然那人不说,亦懒得理论,既然儿孙对她好了,便受着对了,管他们说什么以前孝顺不孝顺,一概装糊涂不知。
这一下可好了,不说大儿子家每日好吃好喝的,还给做新衣裳,病了还给请郎中看病,真个是极孝顺的。没几日,那小儿子亦听说了此事,便也忙活起来,还未到日子,便急着来接老太太去他那里吃饭。从此两儿子变着法子的伺候老太太,还互相攀比着来,生怕那个落后了,倒将老太太伺候的极是周全。
待老太太不再屋里时,儿子儿媳妇亦曾好几次去摸弄那箱子。偏生那箱子厚实,用手去掂,竟沉的掂不动,又瞧那锁,乃是上好的铜锁。新下美滋滋的,想着那人说还有一箱,更是喜从中来,遂从此一心一意的对老太太好起来。那老太太亦极争气,这一活便是三年,端的是将那好吃的好喝的都享受了个遍,便是那燕窝熊掌亦曾品尝过好几次。两个儿子儿媳妇成了远近闻名的孝顺儿,但凡人一提起,便要说他家如何如何,那些个老人更是羡慕的不行。
儿子们见那人许久都不曾将另一个箱子送来,开始还有些儿盼望,后来又都想着自父母在时都未曾见过或提起过此人,怕是行大事的,一时半会儿忘了亦未可知。他日若是记起来了,必定还会来的。是以将家中所有钱都花完了,又开始典当卖东西。想着那箱子沉甸甸的,八成不是金子便是银子,肯定不会吃亏。是以当东西卖完了,便开始卖地,务要将老太太伺候好。
老太太快活的享受了三年,一撒手走了。儿子们此时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眼见老太太咽了气儿,忙找来斧头等将那箱子砸了。待双眼看得明白,都昏了过去:原来箱子里放的不是别个,却是满满的一箱子小石子儿,难怪那么沉!待醒来后,俩儿子都气愤不已,不知该如何是好。此时倒是儿媳妇开口道:“不如再凑凑给老太太好生安葬了吧,既然得了个孝顺的名声,何必毁在这一时,反正都是最后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