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羊皮卷.世界上最伟大的励志书
18071300000049

第49章 凝念——大师的方法

人会变成自己所想的那样。

——圣雄甘地

无论是耶稣还是佛陀,也不管是康德还是瓦特,到底是什么使人伟大?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凝念!

不,这并不神秘,而是一种简单易行,却足以改变我们每个人生活状态的方法:

1799年,在法国杜尔市的一栋豪华别墅里,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事实上这栋别墅的主人并非什么世袭的贵族,他们祖祖辈辈都不过是普通的农夫,只是因为在战争中发了横财,一夜暴富成了暴发户。

可以想象,这样的家庭与所谓的文学或者艺术全无联系,甚至连基本的家教都很难做好。果然,那个婴儿刚刚长到7岁,他的父亲就把他扔到了一所以对学生管理严格而著称的寄宿学校。

在那所学校中,学生不能随便说话,老师们更是每天都留下大量的作业,让学生们几乎没有任何课余时间可以追寻自己的梦想。单调的学校生活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很是压抑,为了逃避这种枯燥无聊的感觉,他开始有意识地找到一些小说来阅读。书中的那些情节深深地吸引了他,仿佛一扇大门在他面前缓缓打开,而门后则是一个与他所经历的现实完全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美丽新世界。

就这样,这位在生活中倍感压抑,却习惯于从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寻找安慰的年轻人开始了大量而广泛的阅读,甚至还开始了一些自己的写作。他经常在上课的时候不注意听讲,而是埋头去写一些在老师们看来“毫无意义的奇怪东西”,这种行为自然让他的老师们很是恼火。不止一次,那些严格的老师们将他们眼中的这位不听话的坏孩子关进小黑屋,让他好好反省自己的错误。

这样的惩罚自然极大地打击了年轻人的自尊心,却并没有打消他对于文学的热爱,相反,他由此立誓,一定要好好地写作,写出个样子来,成为一位作家让那些老师们看看!

终于,在15岁的时候,这位已经发下誓愿要成为一位优秀作家的年轻人借着全家搬家的机会转到了巴黎的一所私立中学——一所相对来说环境宽松一些的私立中学。他的大量阅读也开始获得了一些初步的回报,他所写的文章总是受到老师们的称赞,而学校中的语文老师也非常喜爱这位在写作方面有着不错才华的年轻人,经常借给他一些当时著名作家的作品阅读,以拓展他的眼界与思想。

又过了两年,这位小伙子在17岁的时候考入了巴黎大学,可惜的是他的父亲却并没有考虑,自己儿子对于文学的热爱,而是以“当律师好赚钱”为由,武断地为自己的孩子选择了法律专业。尽管没能进入向往已久的文学院学习,但我们的主人公仍然没有放弃自己对文学的热爱,他总是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寻找着每一本他所能找到的文学书籍,疯狂地汲取着前辈作家所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当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大学毕业的时候,他的父亲仍然希望让儿子按照自己的设计进入法院工作——在他看来,这不但是赚钱的好途径,也是在社会中获得地位的不错选择。可我们的文学青年却因为自己对文学的无限热爱,第一次开始试图反抗这种被别人设计好的人生道路,他与自己的父亲经过激烈地争论最终达成了一个协议:两年,他的父亲给他两年时间去进行文学创作,并且为他提供基本的生活费。但如果两年之后他依然默默无闻,就必须服从父亲的安排去当律师。

就这样,我们的文学青年怀着满心的梦想与热情,在巴黎市郊租下了一间破旧的小房子,真正开始了“作家”的生活。

他的第一部作品以英国17世纪的资产阶级领袖克伦威尔率领英国人民推翻封建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历史为蓝本,他直接将这部历史题材的小说定名为《克伦威尔》。

可惜的是现实是残酷的,因为当时他不过是个刚刚毕业,根本没有什么人生阅历,也并未掌握太多史料的穷大学生,他的这部作品并没有真正地写出克伦威尔传奇一生中的那些曲折与精彩。当他把自己的处女作拿给当时在巴黎比较有名望的作家们阅读鉴赏时,得到的并不是肯定,而是讥讽——他们认为这个年轻人根本没有天分,没有前途,他投身于写作简直是在胡闹。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文学青年备受打击的时候,他与父亲约定的时间也到期了,但此时他竟然为了自己的写作梦想对父亲食言,再一次没有进入父亲为他安排好的法院工作。为了这件事,他的父亲大为恼火,为了给自己的儿子施加一些压力,他甚至断了每月支付给儿子的生活费。

无奈的文学青年只好找了一份工作时间相对自由的工作勉强糊口,却仍然将大量的时间用来创作文学作品。同时,他也对自己上次的失败做了深刻的反思,他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在于知识的贫乏与生活阅历的不足。从此以后,他不再将阅读的方向限制在文学领域,而是广泛地涉猎自然科学、经济学、哲学、政治、历史,甚至是神学等书籍,总之,只要能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涵养与眼光,他基本上无书不读。而为了提高自己的人生阅历,他还找了一份兼职的律师助理工作,这样他就可以通过经手的种种案件看到现实生活中的人生百态。

就这样,通过不断地积累,这位文学青年终于创作出了《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人间喜剧》这样的不朽之作,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大文豪。

看到这里,我想读者朋友们应该已经知道了,这位不断追寻着梦想的文学青年就是著名的法国文学家巴尔扎克。我们可以说巴尔扎克的一生就是不断向着自己的梦想努力前进的一生,他真正“变成了自己所想的那样”!而真正让巴尔扎克最终走向成功的却并非什么“从小良好的教育”,或者“优越的家庭环境”,甚至是在某些人成功之后才被别人贴在身上的“天才”标签,只有对理想的坚持与对其他实现理想无关事情的忽略。

我们可以想想,如果巴尔扎克在学校顾忌着老师的感受或者自己的面子,在毕业后顾忌收入,在他的父亲断绝他的生活来源之后顾忌一时生活的安乐与享受,在他的作品被人批评之后顾忌自己被打击的自信心与无助的挫败感,他是否能够有所成就,最终成为一代伟大的文豪——别人眼中的天才?

不!不可能!答案明显是否定的!如果说巴尔扎克是一位天才,他的天才也仅仅在于他拥有着一种将自己的注意力完全凝聚于自己的梦想之上的能力,是这种能力引领着他感悟人生,汲取知识,也是这种能力赋予了他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伟大力量,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之上,巴尔扎克,或者一切的天才如此不可战胜,正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凝念”的能力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