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给经理人每天看的经济学
18071700000102

第102章 利率与债券的关系

一般来说,利率调整的方向与债券收益率变动方向一致,与债券价格变动的方向相反。也就是说,当市场利率上升时,持有固定利率债券的投资者会发现,这时候自己持有的债券收益率也同样提高了,不过这时候的债券价格相对来说却降低了。

这种变动方向,有可能促使投资者用原有价格迅速卖出手中持有的债券,从而造成该债券在市场上供大于求,直接引发债券价格下跌。这种供大于求局面,反过来又会使得该债券的收益率重新回升、向市场利率靠拢,慢慢扭转原来的局面。

举例来说,如果面值10000元的1年期债券,年利率为3%,那么到期后它的本利和就是1000×(1+3%)=1030(元)。毫无疑问,如果这时候的市场利率就是3%,那么该债券的价格就是1000元,即1030÷(1+3%)=1000(元)。假如这时候的市场利率上升到了 5%,那么该债券的收益率也就相应提高了,变成了1000x(1+5%)=1050(元);与此同时,债券价格却相应降低到了1030÷(1+5%)=980.95(元)。相反,如果这时候的市场利率下跌到了2.5%,该债券的收益率也会相应下跌到1000×(1+2.5%)=1025(元);债券价格相应上涨到1030÷(1+2.5%)=1004.87(元)。

利率与债券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在不同期限的债券上表现各不相同。虽然利率变动与债券收益率的同方向变动、债券价格的反方向变动规律不变,可是对投资者所带来的风险、投资收益高低各不相同。

一条普遍规律是,由于债券到期时要按票面载明的利率进行兑现,所以,离债券到期日越近,该债券的投资风险就越小。换句话说,长期债券的利率风险要大于短期债券的利率风险,当债券即将到期时,就意味着这种风险也即将消失。

利率调整会促使债券收益率同方向调整,债券价格反方向调整。也就是说,利率上升后债券收益率会相应提高、债券价格相应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