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给经理人每天看的经济学
18071700000285

第285章 烟税与禁烟

自2005年2月27日,世界上第一个旨在限制全球烟草及其制品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40个国家生效后,全球的烟税水平正在迅速提高。

通过“提高征税”这把经济利器,是不是就一定能够降低香烟消耗、削减烟民队伍呢?就实际情况看,结果恐怕并没有那么乐观。

虽然统计资料表明,的确有一些国家吸烟率得以下降,但是更多国家的吸烟形势却是不升反降,禁烟效果并不明显。比如在我国,烟草制造业依然是我国税收贡献的第一大税源,甚至连年出现税利大幅增长。为什么高税率对香烟并没有取得明显的限制作用呢?

(1)香烟有一种成瘾特性,烟民不会因为加税了就不抽

(2)要是烟价因为税收上涨太多,烟民就采用了“商品替代”的办法继续吸烟

在我国烟民中,绝大多数都是低收入阶层,加之卷烟市场上有各种价格的香烟,最终中国烟民(尤其是其中的两亿农民)没有因为卷烟高价选择了放弃吸烟,而是转为吸食未经加工处理的烟叶或假烟,而它所带来的社会成本将会更大,因为烟叶以及假烟对人体的危害更大。

另外,卷烟高税也促进了黑市的发展。面对超额利润的诱惑,假烟、走私屡禁不止。假烟在世界的卷烟消费量中,已经占据了相当大的部分。

由此可见,高税政策在抑制吸烟、维护消费者健康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要抑制吸烟,不能单纯依靠税收这个经济杠杆。最根本的办法是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加强吸烟有害的教育,改善医疗条件,从立法上规范卷烟生产和销售,扩大公共场所禁烟区,推广科学有效的戒烟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长期地控制烟草带来的危害。

无论从医疗、社会还是经济学角度看,都应该限制香烟。但是,如果一个国家只是寄望于通过提高税率来达到这一目的的话,则往往适得其反。限制烟草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征税可以作为其中的一个手段,但不是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