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给经理人每天看的经济学
18071700000358

第358章 不生孩子的“丁克。”

古语有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如今这个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的社会,这个观念已经慢慢被人们遗忘了。取而代之的是两人吃饱全家不饿的丁克家庭。

丁克族就是指那些有固守的高收入、无子女的都市人群,他们大多出生在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丁克族的标志:有比较高的学历背景;消费高,不用存钱给儿女;几乎不用厨房,不做饭;经常外出度假;收入高于普通人的平均收入水平。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丁克族,比如说“生育成本”,你对此可能只会联想到钱。有人计算过“金钱方面”的生育成本,养一个婴儿一月起码2000元:保姆费、奶粉费、尿不湿、衣物等。婴儿会一天天长大,要上幼儿园、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他有爱好,他要上特长班。每一道门槛,都有无数双伸着要钱的手等着你。

除此之外,“人力资源”何尝不是“生育成本”!如今,生活节奏、工作压力等问题,对双职工来说,如果双方都不想下岗,是不是需要请保姆过来带孩子?那请保姆是不是又要花费?况且,请保姆带孩子不一定放心。

就算是“人力”齐了,那还有“空间”问题呢?你得让你的孩子和帮助你养孩子的人有地方住吧!很明显,“空间问题”实际上还是经济问题。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生育成本”远不止于此。一些人,为了孩子,他们可以丢弃从前的爱好情趣,比如说,看电影、听音乐会、旅行、锻炼、聚会等,生活方式的彻底改变甚至是“连自己也丢了”。

从经济学的角度去分析,生养一个生命,最起码应该是一件能给活在这个世界的人增添愉悦而不是负累的事,于家人于社会都应如此。否则,不要也罢。有人自认“不想”或“不能”做这样的“生养”,也不失为面对现实的负责任的态度。至于成年人应有的责任感,与制造不制造新生命无关。只要对周围的人微笑,给父母、朋友、同事以及每天擦肩而过的路人带来快乐即可。从这个角度讲,“丁克族”的出现也是理性经济人的理性经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