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给经理人每天看的经济学
18071700000049

第49章 价格歧视

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情况,你去商场购物的时候,同样的东西,你问是一个价格,而你的爱人去问又是另一种价格,商家给商品的定价似乎是“看人定价”。而这种价格差异化的策略,也就是“价格歧视”。

而对于商家的这种价格歧视的经营策略,大家应该可以理解的。因为做生意无非是为了赚钱和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因此,价格能抬高就尽量抬高。前提是商家也知道不是所有顾客都能接受他要的高价,因此在注重利润的同时,他们也要保证销量。这是因为如果商家只注重单件的利润,对所有的顾客都同等对待,按统一的高价出售,就有可能造成产品积压、卖不出去的情况。

所以,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商家就想出了一套办法,即按照消费者各自能承受的水平来定价。

这个条件是建立在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弹性上的,需求弹性就是指消费者对商品的需要程度,就如商场上的商品对某些人来说是不得不买,需求弹性就低;而对另一些人来说是可买可不买的,需求弹性就高。所以,需求弹性越高,消费者对价格就会越敏感。所以,商家会对需求弹性高的消费者收取低价,因为价格定高了就很容易失去这类对价格敏感的顾客。当然,对需求弹性低的消费者就要收取高价了,因为他们需求相对比较稳定。

商家根据消费者“需求弹性”这一心理特点对商品采取差别定价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方法就叫“价格歧视”。这种“价格歧视”可以让商家从中谋取一些利益,但并不意味着“价格歧视”就可以随随便便地运用。因为每一个消费者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已的爱好、需求。所以就导致他们的“需求弹性”是有差别的,而这种“需求弹性”也就给“价格歧视”的使用带来了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