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每天读点趣味心理学
18072000000112

第112章 你总是以为有些东西会伤害你吗

有句话叫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说如果一个人曾经被蛇咬过,那么他可能在看到蛇或者与蛇类似的哪怕只是一根绳子的时候,就会产生恐惧感。这样的症状在心理学上称为“恐惧症”。

什么是恐惧症

恐惧症属于一种神经症,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会对某些特定的对象产生一种强烈的并且是不必要的恐惧,同时伴有回避行为。比如,害怕带毛的东西,害怕狗,害怕开车,等等。

恐惧的对象有单一的,也有对多种对象都恐惧。患者能够知道自己的反应不合理,但是没有办法控制自己。在恐怖症的患者中,女性更为多见。

恐怖症患者一般都胆小怕事,害羞而且依赖性强,他们通常是高度内向的性格。

约翰·穆勒曾说:“除了恐惧本身之外,没有什么好害怕的。”

恐惧源于人内心的情感,是一种本能的东西。恐惧的存在是与生俱来的,想要克服它很不容易。

相比之下,儿童是最容易产生恐惧的群体,因为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情绪的控制能力都还不完善。心理学家推测,通过研究儿童的恐怖心理,也许可以解开恐怖感的来源。

害怕毛绒玩具的婴儿

约翰·华生是早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曾经在一个9个月大的婴孩身上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这个小婴孩叫阿尔伯特,他平时惧怕敲击钢铁制品发出的尖锐声,但对老鼠却毫不惧怕。

一开始,华生在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情况下给阿尔伯特玩毛茸茸的老鼠玩具,小家伙显然很开心。随后,在阿尔伯特兴致勃勃地玩玩具的时候,华生突然敲击钢轨,阿尔伯特吓得扔下毛绒玩具,号啕大哭起来。

当钢轨声和毛绒老鼠配对出现一段时间以后,阿尔伯特就对老鼠形成了完全的恐惧条件反应,这种反应甚至泛化到了兔子、狗、绒毛玩具等一切带毛的东西上。

这个实验揭示了在一个婴孩身上是如何形成对恐惧的条件反射的。

恐惧源于无知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我们不恐惧那些我们相信不会降临到我们头上的东西,也不恐惧那些我们相信不会给我们招致事端的人,在我们觉得他们还不会危害我们的时候,是不会害怕的。因此,恐惧的意义是,恐惧是由那些相信某事物已降临到他们身上的人感觉到的,恐惧是因特殊的人,以特殊的方式,并在特殊的时间条件下产生的。”

恐惧源于无知,源于我们无法把握未经历的事情,或者不认识已经历的事情。

不同年龄段的人对恐惧的感受和对象也不相同。一般说来,年龄越大,心理越成熟,恐惧的来源就越抽象。

比如孩童会害怕庞大的动物,害怕打雷的声音,害怕恐怖片里怪兽或鬼的面孔。而成人的恐惧便抽象化了,表现为他们恐惧烟尘、恐惧黑暗、恐惧一望无垠的开阔或者密闭空间。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社会阅历的增加,人们主观臆想的或者预料中的危险能够引起的恐惧会越多。

怎样克服恐惧

当恐惧来袭,人的身体会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这种激素有时甚至会让人头晕目眩。当你的身体活动起来的时候,正好会消耗这些肾上腺素。所以,感到恐惧的时候,不要坐着不动,站起来走动一下,深呼吸几次,如果条件不允许站立,那就尝试坐着收缩能够活动的肌肉,在收缩与放松之间,也能够消耗肾上腺素。

心理学上认为,如果你足够勇敢和坚定,就能够克服恐惧。因为几乎所有的恐惧都与人内心的不自信和无助感有关。因此,意念是很重要的,勇敢地面对让自己感到恐惧的事物,才有克服恐惧的可能。

如果这些都不行,心理治疗上还有一种强迫疗法。其基本原则是交互抑制,也就是说在每次引出让人恐惧的刺激物的同时,让患者做出抑制恐惧的反应。长此以往,恐惧感就会削弱,并最终消失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