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毛泽东健康之道
18075600000112

第112章 酷爱诗词

读书、吟诗、歌咏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适当地读、吟、唱一些积极健康的书、诗、歌,有悦心怡性的作用。

明代龚廷贤《寿世保元·延年良箴》说:“诗书悦心……可以延年。”龚居中《红炉点雪·静坐功夫》亦说:“歌咏所以养性情。”特别是老年人在闲居之时,更应当培养这方面的兴趣爱好。

古人在读书方面十分强调要读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书,反对读那些低级庸俗不健康的书。如王珪《泰定养生主论·论衰老》便提出:“无益之书莫读。”这一点也是读书、吟诗和歌咏时应当加以注意的问题。

毛泽东一生酷爱诗词。

1945 年 9 月,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接见了许多著名文化人。诗人徐迟请毛泽东在他的精美画册上题词。毛泽东若有所思后挥毫写下“诗言志”相赠。建国后,《诗刊》创刊时毛泽东再次题写“诗言志”。

“诗言志”在毛泽东的诗词创作中得到始终如一的体现。毛泽东把诗词题咏当作“养性情”的一种方法。

毛泽东自少怀有鸿鹄之志,他的改造世界、建设新天地的远大理想,他的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情操,他在长期革命斗争中表现的坚韧不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的彻底革命和不屈于外来压力的英雄气概,他的对待爱情、亲情和友情的革命情怀,在诗词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毛泽东把诗作为一种特殊的言志方式。毛泽东的诗词,写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胸怀和情操,言了人民之志。

古人认为,吟诗作赋,交友览胜等活动能够陶冶人的性情,培养乐观的性格。毛泽东是一位革命的实践家,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他同时又是一位豪放的浪漫诗人,在他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始终以诗为伴。在他一生的各个重要阶段,都留下了令人难忘的诗篇。

作诗是毛泽东的一大雅兴。从学生时代开始,他每有感触,必发而为诗。

1925年8月下旬,毛泽东从韶山来到长沙。

长沙是毛泽东青年时期学习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他对这块土地有着特殊深厚的感情。湘江是他的母亲河,他曾多次投入她的怀抱。橘子洲是湘江中的一个岛,因盛产橘子而得名。橘子洲西面湘江对岸是风景优美的岳麓山。毛泽东站在洲头,任袅袅秋风吹动满头长发。他远眺岳麓,红色似火;仰望长空,雄鹰展翅;俯瞰水底,鱼儿嬉游。他想到了当年学生时代的生活。这一切都进入他的视野,留在心中,激起了他的诗兴,随即,他挥笔写了《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填这首词时32岁。在他眼里,一派秋景,宏伟、辽阔、壮丽、生机勃勃,更重要的是他面对这美丽的景色,发出了“谁主沉浮”的询问,这正是他远大抱负的反映。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年轻时的借景抒情。1936年,他写的《沁园春·雪》,则是又一首不朽华章。

1935年10月,毛泽东率中央红军到达陕北。这一年12月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据此,中共中央决定东征,扩大红军影响。1936年1月26日,毛泽东、彭德怀率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出发东征,到达黄河边。

2月6日,毛泽东来到了黄河边视察敌情。这天,天色阴沉,乌云密布,北风凛冽,越刮越大。深夜,天降大雪。第二天天亮时,毛泽东推开窗户,他惊奇地发现,一夜之间,大地变成了银色的世界。

毛泽东走出窑洞,兴致勃勃地走向黄河,他一边观察敌情,一边欣赏雪景。纵目远眺,山峦、深谷、平原、黄河尽收眼底,只见长城内外、黄河上下,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只剩下白茫茫一片。连绵的群山好像银蛇飞舞,起伏的高原宛若白象奔驰。望着这一幅雄伟壮丽的北国雪景,毛泽东神思飞跃,浮想联翩,诗情翻滚,写下了千古绝唱《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9 年后的 1945 年秋天,毛泽东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与此同时,毛泽东与重庆各界广泛接触。柳亚子与毛泽东见面后,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便将这首词录赠给他,并致信说:“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

同年11月14日,重庆《新民晚报刊》首次刊出这首诗的传抄稿,一时引起重庆的轰动,传到全国,引起全国轰动。

曹庭栋在《老老恒言·消遣》中说:“能诗者偶而得句,伸纸而书,与一二老友共赏之,不计工拙,自适其性可也。”

毛泽东的诗友除了柳亚子外,还有郭沫若、陈毅等许多诗人。

毛泽东的诗词,气势博大恢宏,有一泻千里之势,给人以壮美的感受。毛泽东为什么能在诗词中显示出如此巨大的豪气和魄力?

姚雪垠说得好:

毛泽东同志一身兼伟大的政治家和革命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伟大的军事家、伟大的诗人。他身上这几个特点是统一的。如果没有前几个伟大作为条件,他不可能写出光辉夺目的革命诗篇。他不是为写诗而写诗,而是由他在长期革命斗争的大风大浪中培养成的革命乐观主义与革命英雄主义的伟大人格,以及蓄积于胸中的革命激情,喷发而为诗,加上也对诗词艺术有深厚修养兼天赋的过人才华,所以能写出光辉夺目的诗词。

毛泽东一生与诗为伴,他读诗,爱诗,评诗。诗有婉约、豪放两大流派,他更喜欢豪放一派。毛泽东在叱咤风云的一生中,扮演的是豪迈雄壮的浪漫诗人和独领风骚的领袖,他的人格意志、浪漫情怀、巨人意识,决定了他不喜欢伤感、哭哭啼啼的诗歌,而特别欣赏那些气势沉雄、豪拔奇诡、慷慨悲壮一类的作品。因此,他对屈原、曹操、李白、李贺、辛弃疾、苏东坡、岳飞等人的诗词都十分喜爱。

对《楚辞》,尤其是对《离骚》,毛泽东一生都非常热爱,诗中的浪漫主义风格、爱国主义情操和不屈不挠追求光明与理想的精神常常感染着他。

毛泽东还喜欢曹操的诗,也是因为曹诗的气魄雄伟、慷慨悲凉,这种精神引起他的强烈共鸣。毛泽东喜欢李白,称李诗“文采奇异,气势磅礴,有脱俗之气”。他欣赏李白那种不畏权贵,不崇拜偶像,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毛泽东还喜欢李贺、李商隐的诗。

在词人中,他喜欢辛弃疾,每当读起辛词时,他常常为其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叫好。

毛泽东留下许多诗词。他的诗词中有一种不受任何桎梏的约束,能够迎战任何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通过咏诗吟词,毛泽东常常把自己的思想和情绪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

养生学认为,这样可以使肺脏清爽,脉通气顺,达到健康怡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