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毛泽东健康之道
18075600000075

第75章 自信人生二百年

大凡一个成功者,一个不同于芸芸众生的伟人,其性格中无不含有自信的基因,舍此,就如大楼没有基础,大树没有根基。

基于这样的认识,从韶峰下的农舍走出的毛泽东,几经磨难,几十年的苦斗,始终不失去自己的信心。

在少年时代,毛泽东就显示出自信力的潜质。1910 年,他在去湘乡东山小学学习时,留下了他的誓言: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时,毛泽东年仅16岁,便有如此高度的自信,如此坚定的意志,表现出了与同龄人的差别。

在一师读书期间,他曾经写过一首诗,其中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神气十足,豪气万丈。

对此,有人评说:“居然要对自然生物指手画脚,发号施令!多么幽默,又多么自信。”

长沙求学时,为了求真知,他报了一个学校又一个学校,一旦看到学校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不如己意,便拂袖而去,另择他校,他总是自信自己能够考上自己喜欢的学校。

在第一师范的最后一年,毛泽东感到自己心胸开阔,理想炽烈,需要结交几个亲密的朋友,便登出寻友启事,寻求志同道合者来结为密友、同志,相濡以沫,共同奋斗。

毛泽东高于一般人的地方在于,他在一开始就非常相信自己的领导能力。他不仅佩服东方西方那些威武强健的统治者——秦皇汉武、彼得大帝和拿破仑,而且直言不讳地确信自己的能力能够超过他们。这样强烈的自信铸就了毛泽东强烈的进取心理,为毛泽东以后成为强有力的政治领导人奠定了基础。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充满理想,也充满自信。毛泽东面对中国自近代以来出现的落后挨打的局面,坚信将来掌握中国历史命运的重大使命会由他们这一代人承担。他在《民众大联合》一文中大声宣称:“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中国上空黑云滚滚、阴霾遮空。许多人脱离了共产党、脱离了革命队伍,甚至成了敌人的鹰犬,悲观失望情绪弥漫革命队伍。毛泽东面对危局,身处险境,透过迷雾,他看到的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他坚信革命必定成功。

这时,他对革命前途是这样描绘的:“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毛泽东坚信:“中国革命走向高潮,一定会比西欧快。”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后,悲观论调甚嚣尘上。毛泽东指出,只要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坚持持久战,就一定能够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预测三四年时间便可打败蒋介石政权。

1958年,斯诺在香港一家报纸发表文章回忆1936年他与毛泽东的谈话时,这样感叹:

其后发生的绝大部分事情,毛泽东主席在二十年前同我谈话时都预见到了,这是很有意义的。当时他要求停止内战,成立包括一切爱国分子在内的抗日统一战线,并说这很快就实现。他详尽而精辟地叙述了他后来指挥的抗日持久战。叙述了使革命取得政权的方式。与此同时,他预见到了日本不久就会进攻欧洲国家在亚洲的殖民地,并同美国开战,他确信苏联也将参加打败日本的大战。

马克思主义的词句、公式而不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他对那些满口马列主义理论而一点不懂中国实际的教条主义的指令从不盲从。一旦他认为是正确的东西,不管外界有多大压力,不管反对的力量有多大,他也不放弃。或许他有时要有很大的耐心、很大的毅力去等待,去做工作,但让他违心地否定自己,违心地服从别人,则是很难做到的。

八七会议后,有人指责他是“枪杆子主义”,又有人攻击他为“狭隘经验论”者,要他调部队去打大城市,搞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毛泽东不为所动,坚持走自己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结果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开创出红色根据地,建立起革命政权。最后,那些曾经指责他、排挤他、瞧不起他的人也无可奈何地放弃了大城市,涌入到他和他的战友们创建红色区域去。

但应当指出的是,毛泽东的自信并不是固执,也不是来自“神性”。他的自信来自于不断调整自己,反省自己,从而从不自信的状态中走出来,以达到自信的旺盛的精神状态。这大概也是他修养心性的一条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