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我们都有拖延症
18075900000006

第6章 人人都在拖延——人际交往中的拖延型人格表现

第一节 拖延型人格者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

拖延除了能够保护一个人免于遭受他人评断,免于陷入与人的抗争之外,还能调节跟其他人的亲疏关系,维护一定的人际距离。无论亲疏如何,一个人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舒适感都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应该在多大程度上涉入他人的生活?我们要维护多广的人脉?相互之间要投入多深?我们要花费多少时间与他人共处,多少时间一个人独处?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做出自己的选择。正像有些人的生活是由取悦别人或者争强好胜这样的心理动机所主导的一样,另一些人的生活则是由他们对于心理舒适区的需要所主导的,心理舒适区决定了他们跟周围人之间的亲疏关系。离开自己的心理舒适区,跟人太亲近或者太疏远,会让他们感到不舒服,他们会不遗余力地想要回到让自己舒适的区域,拖延就成了维护他们心理平衡的一种策略。

1.对疏远的恐惧:我决不独自行走

当我们说到跟他人在一起可以让人更有安全感的时候,与其说我们谈论的是大多数人共有的某些偏好(比如大多数人都喜欢拥有亲密关系、喜欢有人陪伴、喜欢得到他人的支持和爱),不如说我们谈论的是一种来自于焦虑的内心需求,因为你觉得自己没有安全感,也无法独自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这样的心态不仅是出于有人陪伴的需要,更是出于缺乏自我完整感,除非你成为对方的一部分或者对方成为你的一部分,你才会感到心满意足。当一个人感到他们无法完全依靠自己做事的时候,就会在需要独立运作的事情上退缩彷徨。

当人们对自己的独立自主性持犹疑态度的时候,他们会采取哪些方式来运用拖延策略呢?

2.需要帮助

如果你对自己以及自己的想法不够确信,甚至对能否拥有自己的想法表示心存疑虑,那么在不寻求他人帮助的情况下你很可能无法采取行动。这里的帮助并非是让别人提供意见或者相互进行脑力激荡之类的帮助,而是指需要别人给你提供某个观念或者架构,以便你可以将它作为自己行动指南的那种帮助。

3.努力成为第二

在有别人为你出头露面的情况下,有些人可能会对自己身处副职颇为自得其乐。他们寻找的是一个导游、一个导师、一个拉拉队的队长或者某个会让他们感觉安全的人。他们会避免做那些会将他们逼到第一把手位置的事情,因为他们害怕那样会令他们与人太疏远。

4.紧急求助

有一些拖延者喜欢给自己挖坑,让自己陷入种种麻烦之中,他们希望别人过来把他们从中拉出来。拖延是他们使用的一个办法,好让自己陷入可怜和绝望的境地,这样就一定会有人来拯救他们。而对一个拖延者最终的拯救就是让别人帮他把活都干了。有多少次你怀着这样的希望:只要你等的时间足够长,或者你的麻烦足够大,总有人会奇迹般地出现在你面前,帮你把那些讨厌的事情都处理了?而有时候这样的事情也确实会发生!一个高中生的毕业论文拖了很长时间没有写,这会关系到他是否能够顺利毕业。在最后时刻,他的父亲最终帮他完成了大部分论文的写作。儿子认为父亲的紧急援助是父爱的体现,当他上大学之后,他不断把自己的作业通过电子邮件发给父亲,请求父亲的帮助。虽然这是他们之间的一种特殊的联系和交流方式,但是这同时也强化了儿子对自己无法独立思考的恐惧。

一个离婚的女士,从支付账单到交付税金等所有的财务问题上都非常拖沓。她最后终于意识到,她原来是在期待生活中出现一个男人帮她处理这些财务问题。自己处理财务问题意味着她真正开始独立,她怕再也不会有人来关心她了。如果她不处理这些事情,那么总有人会拿着计算器,忽然出现在她身边,把她从独自承担事务的困境中拯救出来。

5.重温旧情

不管拖延对你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它始终可以帮你保持你原有的生活方式,并让你恢复与其他人的关系,它缓和了你的孤独感。在这样一种拖延的模式中,你可以让过去重现在现实的生活中。

当你处于拖延带给你的痛苦之中,面对没有完成的任务、没有做出的决定和没有支付的账单,不论你到哪里,你可能都背负着拖延的债务。假如你确实拥有一些摆脱重负的美好时光,只要想起自己那些未尽的职责,你的美好时光就会转瞬即逝。虽然拖延始终是一个负担,但是它也可以是你生活中忠实的伙伴,它会提醒你所有必须去做的事情。以这样的方式,它或许不会让你感到孤独或者被人遗弃,因为你头脑里始终有这些没有完成也无法放下的事情。虽然你可能深受其害,但是有了这些拖延之事,你就永远不用对任何事说再见了。

当然,在你没有尽头的职责清单中会有一些更好的伙伴:养一条狗,交一个朋友,写一份日记。拖延是一个不像样的伙伴:虽然忠实,但是也会惹出不少麻烦。

第二节 你敢拖延梦想吗

拖延有两种,一种只是逃避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比如此刻你本来要去写报告,但是朋友叫你出去玩,于是你理所当然地把报告拖延到明天。这种拖延是显性的,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只是不同人的严重程度不同。这种拖延是很容易治愈的,你只需要逐步培养自己立即去做事的习惯,并且不要在中途因为任何想法而间断自己的任务,直到它被完成。而另一种拖延是隐性的,我们很难认识到这种心理的存在。即我们拖延一件事情,是因为我们缺乏信心。

有的时候,我们拖延不是因为没有能力去做这件事情,很大程度是因为我们害怕去做。我们总是找各种借口去延缓做一件事情,因为我们内心充满着疑问:这件事情如果失败了怎么办?有的时候很可笑,我们自己还没有开始去做,就会先考虑到失败,而不是成功。

你是否有一件特别想做的事情,但是它已经在你的待办列表上面停留了一个多月却迟迟没有开始。你有没有问过自己,真的是自己没有时间去做这件事情么?你明明知道做完这件事情会给自己带来很多好处,但是却总是找不到一种力量促使自己完成这项工作。我们总是很忙,忙到没有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试想,如果每天24小时,你有8小时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那么你的这一生,就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被荒废掉了。即使你最后很成功,很有名气,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但是当你远离镁光灯的时候,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一个人的时候,你的内心是否充实而快乐?你所获得的东西,你所为之努力了将近三分之一生命的东西,对你来说是否有价值?还是这只是一个可笑的借口,一个我们不断编织的谎言,借以逃避我们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

假如今天是你生命的最后一天,你只能选择做一件事情,你会做什么?如果你有了答案,那么现在立刻停下手中的事情,去做这件事,直到成功。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疯狂大胆的决定。

当你内心有了答案,或者说这个答案早就在你的内心存在,但是你还没有开始去做,为什么?因为你的顾虑太多,有太多的因素要你去权衡,考虑,是这些东西绊住了你追寻内心真正想法的步伐。也许你想去环球旅行,并且从你还很年轻的时候就这样梦想过,直到如今,你已步入中年,手头已经有了一些积蓄可以让你完成这个梦想。但是为什么你没有去做?也许是因为你走了孩子无人照料、老人无人照料,手头还有一个重要的项目,水电费和煤气费无人去交……也许真的有太多借口了,我们在逃避什么?直到你临终前你可能都没有走出过这个城市。

我们为什么要去拖延,要去逃避?我们的勇气哪里去了,是不是被自己的“借口”吃掉了?所以,战胜拖延,首先要树立自己的信心,告诉自己“我不害怕任何困难,越是困难的事情,我要首先解决掉它”。当我们养成迎难而上的心态,这个世界对我们而言便无所畏惧了。

第三节 白领们,小心患上“网络拖延症”

只要坐在计算机前,很容易就忘了自己要做什么,因为总会有比手头的工作更刺激、更有趣的事情冒出来。伴随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花在网络上的时间越来越多,而人的注意力极容易被分散,部分人的拖延症便由此而生。专家认为,这部分职场人士实际上很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他们更希望别人觉得他们时间不够、不够努力,而不是能力不足。

“打开电脑,聊天、浏览网页、玩游戏或看视频,工作还没开始做,半天就过去了。”这是平面设计师小周的拖延表现。有同样经历的职场人不在少数,这部分人的日常工作大多离不开电脑,每天的工作几乎都从启动电脑、登录网络开始,却常常被网络信息“诱惑”,从而把该做的工作推后、拖延。

据职场人士反映,信息量庞大、更新换代快、没有时间限制、可供消遣娱乐或打发时间的网络已成为不少职场人逃避工作的借口,被职场人认为是“拖延症”的罪魁祸首之一。

某人才网职业顾问为大家总结了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以及克服这种情况的办法。

1.不自信易产生逃避心理

“从心理层面分析,部分人对工作能力不自信是导致拖延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专家认为,工作上曾遭遇过重大挫败,对自己不够自信的人,容易产生逃避心理,常以疲劳、状态不好、时间充足等借口来拖延工作进度。

2.任务重复缺乏工作动力

“日复一日的工作,工作内容经常重复、没有挑战性,却不能由自己来把控,且必须去做。而你做起来觉得没有新鲜感或成就感,久而久之就容易出现懒散、拖延的情况,这属于动力问题。”专家表示,工作拖延表面上是意志力不够,实际上是动力不够。“不喜欢的工作也一定要做,那就等非做不可时再做。”另外,拖延还与个性有关,如自我控制力差、做事随性、优柔寡断或完美主义者,也容易出现拖延。

建议:确立目标获取动力

“学会把工作任务融入人生设计轨道中,如希望自己今年在哪方面有所突破,那就遵循这一目标去做,做出系列作品或成绩,从而得到提升。”专家表示,把无法把控的工作,主动变成可以把控的,从个人思想方面来做调整,转变自己对工作的要求,从中获取工作动力。

“设定工作要求或目标不能太贪、太多、太杂,建议选择自己喜欢且能胜任的目标,然后利用自己的各种能力、资源来达成。”专家称,行动力非常重要,还要自我监督、让别人监督。

3.自我增值丰富生活

长期工作会使人进入职业枯竭期,专家建议,职场人士应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提升,进行培训、学习,以能力提升来解决不自信导致的工作拖延。而针对过去有挫折的人,专家建议他们正视并克服过去的缺点,接纳自己的工作能力,从而胜任工作。

另外,工作之余要懂得生活,平时多些体育锻炼,多与朋友沟通交流,多参加旅行、看音乐剧等消遣活动,学会把生活与工作安排好,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戒掉”拖延行为。

4.持之以恒克服拖延

要克服拖延症,专家认为应该坚持执行四项计划:首先,意识到自己的拖沓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其次,把拖沓的原因一条条写出来;第三,一条条克服这些原因;第四,付诸实践。

第四节 哪些人最容易成为职场“拖拉机”

在职场上,拖延型人格者存在不良的后果,如耽误工作、影响情绪、破坏团队协作和人际关系。拖延型人格者甚至还会拖垮身体,有个例子可以解释这一点:羚羊某天遇到狮子,它突然爆发出惊人的速度,逃脱了死劫。在应激状态下,羚羊调动了超常能量,但这是损伤元气的,如果羚羊在一天内遭遇狮子五次,那么它会是什么下场?

人也是一样的,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熬夜加班,甚至通宵不能睡觉,这种做法对健康并没有好处。

德国研究表明,慢性长期的拖延行为,暗示着潜在的心理及生理紊乱。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拖延的人自律性不强:他们通常习惯晚睡,喝酒和吸烟者也不少。同时还伴随失眠、胃部问题,患上感冒的概率也更高一些。同样,即便他们决定要戒烟、运动、减肥等,也很难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其实拖延型人格者真的不是所谓的懒惰或者没有责任心,拖延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一个事件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心理问题,混杂着内疚、焦躁、逃避等种种复杂情绪。于是他们选择做一些有趣或有益的事情来逃避工作,甚至还会去做一些平时讨厌的事情,其目的之一是暂时逃避现实。

那么,哪些人最容易成为职场“拖拉机”呢?

1.强迫型人格

这样的人往往有些完美主义,害怕失败,多是慢工出细活,他们的不合理认知在于“我必须做得一点瑕疵都没有,否则就死定了”。

2.依赖型人格

这种人在孩提时就被过度关爱,遇事摇摆不定,很难独立成事,他们的信念是“变得没有别人的帮助,我肯定做不好”。

3.逆反型人格

这种人对自我控制感极其敏感,本来喜欢做的事一旦被别人交代去做,他们就用拖拉来对抗被剥夺的自主感。

那么,职场“拖拉机”人群有哪些表现呢?

1.最后一刻灵感迸发

在市内某大型企业从事文职工作的Tracy,按说不应该进入“职场拖拉机”的范围。从小聪颖过人的她一直是高效率的典范,但也许正是因为做事效率太高,反而促使她养成了办事拖拉的毛病。

一般别人需要三天才能办完的事情,她可能只要几个小时就能办完,而且时间逼得越紧,她的潜能就会被激发得越多,灵感也越多。

发现这一点之后,Tracy开始有意无意地把手头的工作压到最后一天才去做,后来发展到即使是任务很多、时间紧的情况下,她也还是不到最后一刻就不做事情,哪怕之前有大把的空闲时间无处打发。

点评:聪明不是靠时间挤压来证明的,会享受生活并高效完成工作,才是对自己最好的犒赏。

2.要求完美

从事设计工作的陈非非,因为过于追求完美,成了圈内知名的“拖拉机”。“我做设计总想做得十全十美,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细节,如果发现不妥也会全盘重做,后来想法太多行动根本跟不上,有些时候总觉得应该都想好了再动手,结果时间就一点点拖过去了。”

一开始,同事和领导还是很赏识他对工作这种严谨认真的态度,但在有一次客户突然要求“今晚之前必须交设计图”时,陈非非还是不紧不慢地做事,到最后,同事等着他完稿,大家陪着他加班,自然满肚子不高兴。

虽然最后还是完成了任务,但大家议论他的时候,再也不是“严谨认真”了,而是“慢得像头牛,还拖累我们!”陈非非听到这样的议论,心里很委屈,他无法预料突发事件,自认为“一切为了工作”,却无形中得罪了他人。

点评:你不是一个人在工作!好习惯影响人,坏习惯也一样,别让坏习惯影响了自己的人气。吸取教训,自我提升,高效工作才是王道。

3.害怕面对失败

造成拖延型人格的另一种心理,恰恰与前面两位“业内精英”相反,那就是出于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害怕面对失败,不得不把事情一拖再拖。

周汉堡在市内某机关单位从事行政工作,大专毕业、年过不惑的他,越来越感觉到高学历的年轻同事所带来的工作压力,有些交给他处理的事情,他生怕做得不好会暴露自己的缺点、被人笑话,所以干脆拖拖拉拉,做事情好像漫不经心。

“我宁愿被人认为做事情没有尽心尽力,也不愿意给人说我没有能力、胜任不了这份工作!”在周汉堡工作的单位里,一直以来形成的工作氛围就是比苦大仇深,看谁工作得晚、做事“辛劳”,谁就是劳模。但在近几年,单位里师弟师妹来得多,体制也调整得很快,他有些跟不上节奏了,唯一有把握的就是:埋头做事,拖到傍晚,让领导觉得他还是“很辛苦的”,但其实人人都知道他的工作态度早就OUT了,下次体制改革,说不定走人的就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