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这个年头,你快乐了吗:一生的24堂快乐课
18077200000093

第93章 赚钱是为了活着,但活着绝不是为了赚钱

赚钱是为了活着,但活着绝不是为了赚钱。假如人活着只把追逐金钱作为人生唯一的目标和动力源泉,那人将是一种可怜的动物。

一个欧洲观光团来到非洲一个叫亚米亚尼的原始部落。部落里小伙子穿着白袍盘着腿安静地坐在一棵菩提树下做草编。草编非常精致,它吸引了一位法国商人。他想:要是将这些草编运到法国,巴黎的女人戴着这种小圆帽和挎着这种草编的花篮,将是多么时尚多么有风情啊!想到这里,商人激动地问:“这些草编多少钱一件?”

“10比索。”小伙子微笑着回答道。

天哪!这会让我发大财的。商人欣喜若狂。

“假如我买10万顶草帽和10万个花篮,那你打算每一件优惠多少钱?”

“那样的话,就得要20比索一件。”

“什么?”商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几乎大喊着问:“为什么?”

“为什么?”小伙子也生气了,“做10万件一模一样的草帽和10万个一模一样的花篮,会让我乏味死的。”

商人还是不能理解,因为在追逐财富的过程中,许多人忘了生命里还有金钱之外的东西。或许,那位荒诞的亚米亚尼小伙子才真正领悟了人生的真谛。

人们想发财,想多赚一些钱,想使自己的生活质量更高些,这本无可厚非,这是人的自然的、正常的欲望。只要取之有道、取之合法,不仅应该鼓励,社会还应该为人们创造更多的条件以帮助满足。

快乐并非要有很多钱,这样说并不是想劝告大家都满足目前的生活水平,不要再去赚钱了,而是希望大家把钱不要看得太重,过于追逐。财富心是否太重并不是依据一个人的财富数量来推断的。一个每个月只有几百元收入的人并不一定就意味着他的财富之心很淡薄。相反,一个拥有千万家财的人也并不一定就像巴尔扎克笔下的老葛朗台那样视钱如命、把钱看得比亲情更重。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发财的欲望越强,随之产生的烦恼就会越多。

发财欲望过强的人,其心理很容易被“贪”字占据优势地位。“贪”字是痛苦烦恼的根源之一,也可以说是祸害的根源之一。有些人为了圆自己的发财梦,去骗人、害人,去损害人民的利益,去触犯国家的法律,最后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

许多人在赚钱之初,并没有想过:这一生赚钱的目的何在?是自己消费,抑或留给后代,或是施舍于慈善事业,造福于社会。你若去问他,大多数人的回答一般都是“不知道”。

在社会一致认同“赚钱很重要”的情况下,便开始了一生忙忙碌碌,早出晚归,拼命赚钱的生活。殊不知,不管赚多少钱,是绝不可能带到下一辈子的。

许多人一生忙于赚钱,到最后却忘了或根本就不知道赚钱的初衷,将手段变为目的,拼命赚钱,不懂得如何利用金钱使自己更幸福、更快乐、更健康,也不懂得回报社会,最后变成了金钱的奴隶,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守财奴。

如果一个人活着把追逐金钱作为人生唯一的目标和动力源泉的话,他将失去人生意义。要知道钱是实现人生目标的手段,不要将手段变成目标,一味追逐金钱;懂得用钱,才能成为快乐的富翁。

人赚钱是为了生活,但是人活着绝对不是为了赚钱。人们常说:“金钱是万恶之源。”认为金钱让人堕落,让人犯罪,让人痛苦,让人毁灭。但是《圣经》上说:“贪钱是万恶之源。”这两句话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有很大的差别。

金钱本身并无善恶之别,而是取决于使用金钱的人如何来运用它。人们熟知的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出身贫寒,在他创业初期,人们都夸他是个好青年。当黄金像贝斯比亚斯火山流出的岩浆似地流进他的口袋时,他变得贪婪、冷酷。深受其害的宾夕法尼亚州油田地方的居民对他深恶痛绝。有的人做出他的木偶像,亲手将“他”处以绞刑,或者乱针扎“死”。无数充满憎恨和诅咒的威胁信涌进他的办公室。连他的兄弟也十分讨厌他,特意将儿子的遗骨从洛克菲勒家族的墓地迁到其他地方,他说:“在洛克菲勒支配下的土地内,我的儿子变得像个木乃伊。”由于洛克菲勒为金钱操劳过度,身体变得极度糟糕。医生们终于向他宣布一个可怕的事实,以他身体的现状,只能活到50岁;并建议他必须改变拼命赚钱的生活状态,他必须在金钱、烦恼、生命三者中选择其一。这时,离死不远的他才开始领悟到是贪婪的魔鬼控制了他的身心,还常常跟邻居闲聊。经过一段时间的反省,他开始考虑如何将庞大的财富捐赠给别人。

开始的时候,人们不愿意接受他的捐赠,即使是自视为宽容大度的教会也把他捐赠的“脏钱”退回,但诚心终归能打动人,渐渐人们接受了他的诚意。

然而,找他捐赠的人太多了。无论早晨或者夜晚,无论是上班时间还是用餐时间,都会有人来请他捐钱。有一次,一个月内请求捐助的人数竟然超过了五万人。由于洛克菲勒要求每一笔捐款都必须有效地使用,所以每一件申请案都必须仔细调查。面对那么多的求助者,他急得跳脚。

他的助手盖兹提出忠告:“您的财富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您必须赶紧散掉它,否则,它不但会毁了您,也会毁了您的子孙。”洛克菲勒告诉盖兹:“我非常了解,请求捐助的人实在太多了。但我一定要先弄清楚他们的用途才肯捐钱。我现在既无时间也无精力去处理此事,请你赶快成立一个办事处,负责调查事宜。我根据你的调查报告采取行动。”于是,在1901年设立了“洛克菲勒医药研究所”;1903年,成立了“教育普及会”;1913年,设立了“洛克菲勒基金会”;1918年,成立了“洛克菲勒夫人纪念基金会”。

有人说:财富是过眼烟云,金钱是身外之物,这的确有一定道理。除了钱,人的一生还有许多值得去追求的事物,如果一个人把赚钱当做生命的全部,便容易被金钱所俘虏。如此,痴迷于金钱之中的人,充其量不过一个直立着装钱的钱袋子罢了。“富了腰包,穷了心灵”,是找不到幸福的感觉的。

挣钱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己更方便,所以钱不是神,而是仆,俗话说:“钱是个王八蛋,花完了再赚。”有钱人比别人更方便,所以富贵人家对人应该宽厚,如果反而更苛刻,那么虽然身处富贵中,其行为却和贫贱的人一样,这种富贵怎么能长久呢?所以有钱,相对容易,做个有修养的有钱人却很难,因为言行要与身份相称,思想要与地位相符。否则,有失身份,有损形象,这都会影响自己的发展。

巴尔扎克笔下的欧也妮·葛朗台虽然拥有很多的金钱,但是,他每天也就是听听金币的响声,舍不得吃,舍不得喝,舍不得给女儿陪嫁妆,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不做金钱的奴隶,就要认识到:

①钱财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②钱财是为人的生活服务的,为人是目的,为钱就是为了为人。

③金钱只是交换的一种媒介物,只有在交换过程中才能体现它的价值。

④金钱要流动,在流动过程中,死钱就会变成活钱。

⑤让金钱在利己的同时,利人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