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怎样说话不伤孩子
18078800000042

第42章 用良好的沟通帮助孩子搭建人际关系的桥梁(2)

5.避免诱发孩子的名牌心理

孩子心中的“名牌热”,有些可能是父母无意识诱导的结果。他们无非认为父母给自己买的衣服贵就是名牌,而父母往往有意无意地说些推波助澜的话,比如这是什么牌子的,穿了就是漂亮等,使孩子有了胜人一筹的优越感,更有可能让孩子滋生炫耀心理。因此,身为家长,平时不要过多谈论名牌,也不要炫耀和过分追求。

作为家长要承认你的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尊重他的选择,赏识孩子装扮上的长处,哪怕这种选择与你所希望的不同。

当然也要帮助孩子理解青春自然美和修饰美的区别。告诉孩子“只买对的,不买贵的”,关键是要大方得体、适应场合。

鼓励孩子多与老师交心

有一位表现积极、工作负责的体育委员,在一次体育课外活动中,体育教师没有认真听取他的合理化建议,武断地对他进行了批评,挫伤了这位学生的工作积极性,使他对体育教师产生了对抗心理。具体的表现是:情绪低落、孤僻,对学校的体育活动不再像以前那样积极负责了。

这位学生的这些变化未能引起体育老师的重视,致使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上体育课时这位体育骨干不光是消极对待学习,偶尔还故意犯些小错误。每次犯错误后,体育老师都采用简单的方法处理,有时是粗暴地批评,有时是不闻不问,后来干脆撤销了这位同学的体育委员职务。

职务被撤销之后,这名学生的情绪更是一落千丈,上体育课总是迟到,甚至旷课,后来产生严重的厌恶体育的心理,干脆再也不参加体育活动了。

这名体育委员的行为,其实是青春期孩子在特有的应激反应之下所产生的激动情绪的极端化表现。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就免不了和老师交往。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与哪个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喜欢上哪门课,哪门成绩就好;如果与哪个老师关系不和谐也会殃及那门课,这大概也是爱屋及乌的反映吧。

小学生几乎都把老师当成偶像,认为老师是世界上最有学问、最值得尊敬的人。到了中学,随着自我独立意识的增强,初中生们渐渐学会了评价老师,对老师不再盲目地喜欢和崇拜了。有的人更是只看到老师的缺点,说老师太严厉了,对学生没有好脸色;说老师太偏心了,就向着学习好的学生;或者认为老师太主观臆断,不调查清楚事实就乱批评人等。这些同学对老师有了意见可又不愿意给老师提,怎么办呢?就用一些不妥当的行为来发泄,比如给老师起绰号、上课故意捣乱、当众顶撞老师等。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会造成师生之间出现矛盾、关系紧张,其最终结果是影响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健康。那么,都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不喜欢老师呢?

(1)没有得到老师的重视。老师没有让孩子当小干部,没有给他一定的工作任务,甚至在课堂上很少向他提问,或者老师从来没有跟他交谈过。

(2)孩子对某科的学习缺乏兴趣,成绩不好,即使老师没有对他批评、责备,他自认为学习不好,老师不会喜欢自己,于是对老师缺乏感情。

(3)因为纪律问题或个别错误受到老师的批评过多、过于严厉。受到太多、太严厉批评的孩子,在老师面前缺少成功、愉快的心理体验,易造成感情上的隔阂。

(4)被老师冤枉过,老师又没有认真承认自己的失误。老师教育、批评学生时,难免出现错误,有的孩子被冤枉了,耿耿于怀,产生委屈甚至怨恨情绪,与老师感情疏远。

亲子正面沟通秘诀

一般来说,孩子不喜欢老师是因为不能忍受老师对自己冷淡的态度,或不能接受老师对自己的批评而对老师产生的一种抵触情绪。而这种负面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应该引起老师和家长的重视。家长要做好以下工作。

1.给孩子创造宽松、自由的诉说氛围

要给孩子创造一种宽松的、自由的发表意见的心理氛围,使孩子毫不隐瞒地讲清楚老师批评自己的原因,以及对自己的态度和自己接受批评时的心情。家长一方面要认真听取孩子对事情的全部经过的陈述,以及孩子对老师批评和处理意见的看法。另一方面要冷静地分析孩子产生抵触心理的主要原因,并采取适宜的方法予以解决。

2.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即人的心理具有的识别他人的情绪,并对其作出适当反应的一种能力),让孩子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创造情景让孩子亲身体会老师的难处,并在这个过程中改善师生间的关系,减轻或避免孩子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切忌在没搞清事实真相之前就简单粗暴地批评孩子或对老师表示不满。应教导孩子:一方面要尊敬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另一方面,要正确对待老师的过失,委婉地向老师提意见。告诉孩子,人无完人,老师也难免有缺点,对老师要理解和宽容。

3.积极配合老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家长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老师也要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行为,这对家长和老师共同教育孩子、避免孩子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是极其重要的。而只有家长与老师经常保持密切的联系,才能步调一致、有的放矢地对待孩子成长过程中各种合理的需要,并施以有效的教育,使孩子在老师的教育中体会到受教育的愉快。当然在某一个问题或某一件事上,家长与老师可能有不同看法和意见,这时候要避开孩子互相交换意见,而不可以当着孩子的面争辩。否则,会造成孩子思想上的混乱或无所适从,甚至使孩子养成两面派的坏毛病,或造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种教育作用相互排斥或抵消的不良后果。特别要强调的是,家长切不可当着孩子的面讲有损老师尊严的话,同时,要让孩子懂得,对老师的尊重并不等于认为老师做的都对,对老师有意见就应该向老师提出来,只是需要讲究一些策略,最好是在事后找老师谈心,说明实情,消除误会。

作为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多与老师交心。如果孩子过于害羞、胆怯,那么可以鼓励孩子以书面形式与老师交流,并主动写出自己的想法和打算。

接纳孩子的伙伴,鼓励其多交朋友

“一起去公园转转吧!”节假日里,父母好不容易安排妥当一次充满温馨的出游,可孩子的反应已远远不再是童年时的欢呼雀跃,取而代之的那份勉强与拖拉倒像是你让他去拔牙:“非得我也去吗?”更有甚者,干脆一口拒绝:“不行,我和同学还有事呢!”后来你才得知,所谓“有事”不过是陪同学或朋友去商场挑一张音碟而已。

为了孩子的生日,父母转了无数商场,跑得腿脚发软,精心挑选了合体的衣服作为礼物,可是孩子完全不领情。更让父母伤透心的是,在孩子甜言蜜语向自己争取到生日聚会的赞助以后,名单中却没有自己……

如果你已经有了上述案例中类似的经验,切莫气愤伤心,因为你并不孤独,有许多家长与你一样有着共同的感受;如果你还没有这样的“机会”,也别太早得意,因为你恐怕在劫难逃。在子女的青春期内,这是一道少不了的风景线。不必埋怨孩子“没良心”“不懂事”,更不用怀疑自己什么地方没有尽职以致孩子疏远了你。就如同孩子在三四岁时,曾有一段什么都要“我自己来”一样,这是又一次生命的飞跃。

心理学家对此有个十分贴切的称呼:心理“断乳期”。身为父母者都知道,无论是母乳还是牛奶喂养,婴儿断奶后的营养非同小可。蛋白质、维生素、脂肪、糖类等样样都少不得,因为这些将替代母乳和牛奶供给孩子身体发育所必需的一切,几乎所有的家长对于孩子断奶后的营养问题都关心不已。从人的心理发展来说,青春期与婴儿断奶期十分相似,是一个心理“断乳期”,而友谊则是心理“断乳期”的食粮。

在童年时代,父母亲可以说是孩子最重要的心理支撑,不懂的事情问父母,不会做的事情找父母,是非的判断顺从父母,得失的取舍请教父母……一切都那么自然。而到了青春期,由于独立感和成熟感的出现,使得他们不愿意再像以往那样依赖父母,不仅如此,他们还非常自觉和迫切地渴望摆脱父母的控制。但实际上,青春期的所谓独立和成熟依然是十分有限的,并不能够真正保证他们应付生活中的复杂内容,这就形成了孩子既不愿意依靠父母,又不能够真正独立的现象。于是,就像离开了母乳却不能离开蛋白质、维生素、脂肪等其他营养物质一样,同龄人的关系密切和突出了,并且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据了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因为同样的发展和变化,使得青春期的同龄人经历着同样的感受,体验着同样的需求,他们每个人都在完成着生活重心的转换——从依附性为主到独立性为主。这些共同的感受和需求使得同龄人之间形成了深深的“利益共同体”,他们一同经受“成长的烦恼”,一同品味“成长的欢欣”。顺理成章,他们彼此之间最情愿也最能够提供相互需要的支持,提供相互需要的帮助。于是,他们将朋友看得特别重要,他们对友谊无比忠诚。他们在一起,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为了彼此的利益,甚至顶撞家长。他们常说,“我们同学都是这样说的”“人家都是这样穿衣服的”等。在种种家长们看来没有道理甚至近乎荒唐的言行后面,实际上存在着一大堆的道理,那就是:同龄人的行为准则就是我的行为准则。

即使最溺爱孩子的父母,也不会盲目到让子女靠母乳或牛奶长大。对于青春期子女的交往和友谊,也应抱有同样理性的态度。友谊是他们心理“断乳期”的精神食粮,千万别加以剥夺或者进行阻碍,除非你想让孩子一辈子停留在童年。可以说,没有密切的同龄人关系,没有在一定程度上的与父母的疏离,孩子的青春期就是有缺憾的,他们从童年到青年的过渡就是不完美的。如果你的孩子基本没有朋友,那绝对是一件值得重视的事情,你应当帮助他找到原因,补上这青春期的重要一课。

社会心理学常识也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从他人的眼中认识自己的,因此,如果你希望孩子具有健康的自我意识,那么请鼓励他去结交朋友,他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会获得建立准确的自我概念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在团体活动中体验自我价值。

亲子正面沟通秘诀

如果你希望孩子具有健康的自我意识,那么请接纳孩子的伙伴,让他在团体活动中体验自我价值。作为一名开明的家长,要做好以下的工作。

1.请为孩子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宽松、民主才能培养出性格平和的孩子,孩子才能平和地与别人交往,成为同学们心目中的好伙伴。让孩子在充满善意的、宽松的环境中长大,保证他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个性品质,这是孩子成为受他人欢迎的人的基础。

平时串门时尽可能把孩子带上,使孩子有机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人,有机会学习一些社交的礼仪和规矩。培养孩子倾听、赞赏他人的技能,让孩子公开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并杜绝他们吃吃喝喝交朋友的想法。

2.请不要对孩子的交往横加干涉

建议家长少发这样的议论:“你为什么要与某某来往?他……”首先,这是十分不公平的,大多数青春期的孩子还未定型,随便地给他们贴上“坏孩子”的标签太轻率了。其次,孩子选择朋友有他自己的标准,可能某个孩子确实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更可能具有你所不知道的某种可贵之处,而那正是你的孩子极为珍视和需要的:或许他们有共同的爱好——足球、集邮,或许他们在性格上互补——一个内向谨慎,一个活泼开朗。另外,少男少女的友谊往往比成人纯洁得多,用成人世界中或多或少的功利甚至势利的经验来评判,本身就是对孩子们美好情谊的亵渎。

3.请不要让孩子有某些特权

让孩子多接触同龄的孩子,要给予他们发展独立性的自由,尽可能让孩子与邻里的孩子交往,要以平等的观念待人。并让他在穿衣、交通、玩耍、零花钱等方面与其他孩子一样,不要让孩子有某些特权。不要使自己的孩子产生一种以自己为中心的思想,这样会不利于孩子今后的发展。

4.请培养孩子尊重他人和赞赏他人的习惯

让孩子努力倾听和了解周围人的思想和感受,积极沟通情感。认真听完别人的讲话,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讲话,别人的个性、特长、信仰、习惯、爱好等均要尊重。要做到不侮辱别人,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并学会尊重他人、信任他人、谅解他人、乐于助人,学会调节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在孩子的交往过程中,培养他们多看别人长处、少看别人短处,向前望而不要向后看的习惯。在让孩子感受到他人优点的同时,还要提醒孩子赞扬他人的优点,并从他人身上学习各种可贵的品质。

5.请正确对待孩子交往中出现的冲突

孩子们在交往的过程中出现一些冲突和争执是很自然的,家长不应过多干预,要尽量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通过独立解决冲突和争执,使他们学会协调、同情、忍让等处世技巧,这往往是在与成人的交往中学不到的。同时,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化解矛盾的责任心和能力,使孩子在调解冲突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对方的陈述和观点,从而掌握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的能力,并学会判断,能够创造性地解决争端,而不是采取被动或侵犯的方式;懂得必须照顾每一方、每个人的需要,使各方都在最小矛盾的情况下和平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