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守得住,才强大:李嘉诚的14堂人生能量课
18084300000012

第12章 千金难得好口碑(3)

陈永栽是一个传奇。从平凡到辉煌,从贫穷到富有,这样的经历听起来更像神话。对怀抱梦想的年轻人来说,陈永栽的经历又是一个精彩的梦想成真的例子。陈永栽向他们证明了,通过个人奋斗获得成功不仅是故事,而且是可以实现的现实。

陈永栽1934年出生于福建省晋江市一个普通家庭,父亲陈延奎在一家烟厂做工。当时,日寇侵华,闽南沿海一带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年仅4岁的陈永栽随父母远渡重洋,背井离乡来到昔日被人们称为吕宋的菲律宾谋生。几年后,父亲身患重病,只得举家陪同父亲回乡治病。当跟随叔父重返菲律宾时,陈永栽已经11岁。为了补贴家用,他只好在烟厂当童工。他白天干活挣钱,晚上挑灯夜读,以顽强的毅力修完了中学课程,并以优异成绩考上了远东大学化学系。之后,他半工半读,完成了大学课程。毕业后,他在一家公司任实验室助理,不久就被提升为业务经理。

1954年,年仅20岁的他和朋友合资开了一家玉米淀粉加工厂,不赚反赔。这一次的失败,并没有击垮意志坚定的陈永栽,他曾说,任何事情都有好坏两个方面,关键是将不利的条件转变为有利的条件。他没有活在失败的阴霾中,而是以借来的钱创立了甘油公司和化学原料公司,这让他初尝了赚钱的滋味。

11年后,陈永栽经过缜密的考察后卷土重来,在马尼拉市郊购买了一块土地,创办了福川烟厂。到20世纪70年代末,福川卷烟厂已发展成为全菲最大的烟厂,产品占据菲律宾卷烟市场的七八成,并辐射到香港和东南亚各国。1979年,是福川香烟的鼎盛时期。在当年举行的第13届世界巴黎香烟质量评比会上,陈永栽烟厂生产的香烟一举夺得了三枚金牌和一枚银牌。从此,他的福川牌香烟全面打入了国际市场,在欧美、日本、中东的香烟市场上都占有一席之地,陈永栽本人也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南亚烟草大王。

20世纪70年代起,陈永栽开始涉足进出口贸易和房地产,先后创办了椰油厂、肥皂厂、石棉厂、电子厂、炼油厂和养殖场等企业。70年代后期,陈永栽又将目光瞄准金融业,创办了菲律宾联盟银行,并亲任董事长。目前,联盟银行在菲律宾国内有近百家分行,成为菲律宾华资三大银行之一。80年代,陈永栽开始进军海外。他首先瞄准的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香港,在港设立了自己的海外发展基地——福川贸易公司和新联财务公司。1981年,为了满足在美国大市场投资业务的发展,他在美创办了美国海洋银行。此后,陈永栽看好大陆的发展前景,投资3亿元人民币,创建了厦门商业银行。

陈永栽的身上有一股和李嘉诚极为相似的执着劲,那就是一件事不干则已,要干必干好。而这也一直是被公认为陈永栽的致富秘诀。陈永栽一直坚信物极必反的道理,他总说,人被逼到墙角就会反弹,发挥出惊人的力量。在商场上开疆辟土,绝对不能抱着随随便便或者跟风的心态,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

【延伸阅读】

李嘉诚曾经说,他二十七八岁的时候,已赚了一些钱,一些富贵之家所拥有的都已不缺,也够自己富足半辈子了。那样就满足了吗?不,因为没有心富。看看这些年来,从《福布斯》到胡润,各类财富排行榜充斥着人们的视野。丁磊、陈天桥、施正荣、张茵、杨惠妍……内地首富桂冠几易其主,但他们依然在追求。很早就已经退居幕后的丁磊对于个人财富的激增不愿意再发表任何评论。他只是说,不能太在意网易的股价和自己的身价。他说,他不希望财富的多少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工作及思考问题的方式。

作为一名企业管理人员,心富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培养自身的良好品行,更重要的是用“心富”来进行企业的管理与运作。

“心富”最重要的表现就是有“德”。不管在哪个领域,道德始终是获胜的首要因素,这也称为“德商”。一个有高德商的人,一定会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敬,也自然会有更多成功的机会。“德商”这个概念放在企业这个大的背景之中,则有不同的表现:在企业管理方面,表现为对员工的体贴,能宽容错误;在企业运作方面,表现为对对手的尊重,进行公平竞争;在企业形象方面,表现为对社会的回报,担当起社会责任。

在李嘉诚看来,赚取不义之财,就等同于没有怜悯心,因为这份收益是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手段,在伤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获得的。这一点有很多商界人士都难以做到。商场如战场,竞争的激烈让不少人铤而走险,为了获得钱财而丧失了自己的良心。李嘉诚深知不法经营会给人民带来多大的灾难,也知道这种做法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做生意至今,李嘉诚始终远离不法行为,他的良心和道义告诉他:“有些生意,无论有多少钱给我赚我都不赚;有些生意,已经知道是对人有害,就算社会容许做,我也不做。”李嘉诚舍弃了不义之财,换来的是大家给予他“洁身自好一身清”的称赞。业内将李嘉诚誉为“仁慈的狮子”。“狮子”是就李嘉诚个人实力做出的论断,而“仁慈”则是对李嘉诚个人品行的赞许。李嘉诚自己也说过:“我相信强者特别要学习聆听弱者无声的呐喊;没有怜悯心的强者,不外是个庸俗匹夫。”

“心富”外化到社会就是感恩社会。李嘉诚出身于教育之家,父亲的愿望也是能为教育做出贡献。事业有成的李嘉诚为了弥补自己没有读到书的遗憾,也为了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尽一些心意,他决意在自己的家乡创办汕头大学。李嘉诚说:“我开始创业的时候,原来打算做三年后再从头念书,但现实环境有所改变,我当然有点伤心。后来我想通了,就是我一个人做医生也不过是一个人,假如我的事业成功,我可能每一年也培养一二百个医生,结果会更加好。这目标我达到了!”

“心富”的企业管理者,必然具有最基本的商业诚信,而这种良好的品质,为管理者自身带来的财富也是可见的。万通控股董事长冯仑曾经说过:“要学好,因为这也是个趋势。我认为市场经济这么搞下去,最后好人应该能有最多、最大的机会。现在市场上给好人溢价的越来越多了(道德溢价),资本市场上也已经开始给好人溢价。你到证监会去批东西,万科可能三四个月就能批完,金地、万通四五个月能批完,而通常的平均时间是七至九个月。万科比我们快的原因是它上市早,在资本市场和证监会有信誉,是个‘好孩子’,有些审核步骤会省去。我们和金地也还不错,瑕疵少,通过审批也快。但要是一家历史上曾有污点的公司,证监会就要甄别,审批拉长个半年一年,有的可能根本通不过审批。比如有一家公司,已经三年不能募集资金了,证监会一看有不良记录,说只要还是这个老板,就不能办了,不能给他机会。”冯仑口中的“好孩子”,就是遵守“商业道德”的管理者,属于我们提到的“心富”人士。

管理者不仅仅是熟知管理理念的人,不仅仅是一个能够为企业创造利润的人。新时代的局势为管理者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能够审视自我,用内心的财富进行“魅力管理”,将内心的财富外化,给企业带来额外的受益。这才是一名卓越管理者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