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守得住,才强大:李嘉诚的14堂人生能量课
18084300000033

第33章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2)

事实上,大多数主动参与到社会责任行动中的企业,并没有给自己带来什么麻烦,相反,这些企业大多数受到了社会最大限度的回报。比尔·盖茨曾经说,他本人从慈善中得到的反而更多。其实,中国不少著名的社会责任品牌企业同样如此。总而言之,人们有理由相信,社会责任是企业文化取向的一个大趋势,未来必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加入到投资公益的队伍当中来。

回馈社会:勇担社会的责任

很多人常常问我,你一生努力建立一个成功的企业,为股东和公司属员创造价值,现在你又为何如此专注贡献于公益事业?处身现今流行的社会资本和社会企业的滔滔理论中,我的答案很简单,在我脑海中有连串问题,在一个变幻莫测的社会中,老定律已非必然,那么我们历久常新的价值观在哪里?在一个丰裕和竞争激烈的社会,当争取个人成就的欲望是如此强烈,谁又会领会为社会和谐付出心思与诚意的呼吁?在一个官僚和公式化令想象力流于匮乏的世界,多元的科学和哲理经验与情操如何能成为一个人生命的重要元素?

在现实社会中,观念和价值制度充斥着互不融合和相互矛盾,我不认为能有单一的良方,可达至真正的社会和谐,但我深信其中一个关键,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至诚”,当我们在建立自我成功的同时,永远不要忘记追求无我,常常抱着为民族和人类做出贡献的良愿,当有能力及有意愿对社会竭尽一己之责,我们必能创出希望和有效的变革,打造一个真正公平、公正,充满自由动力和快乐和谐的社会,这是我个人的追求,我知道这也是你们的追求,愿与大家共勉。

——李嘉诚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十周年颁奖典礼上致辞

有资料称,在《大公报》工作了40多年的杭州人韩老先生曾感慨万千地说:“李嘉诚确实是个能人!确实聪明才智过人!潮汕人真了不起。他能吃大苦耐大劳才有了今天。人们不仅佩服他会做生意,会赚钱,更佩服他有独到的眼光,爱国爱乡呀!”

李嘉诚从不忘家、不忘乡,更不忘国,尽可能地对香港及内地保持乐观的态度,并且致力于香港的经济发展与内地相连,发展中国中药事业,关注慈善事业,躬亲于公益事业,他的一系列爱国举措无不被人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为提高中国高等学校学术的地位,振兴中国高等教育,1998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香港李嘉诚基金会共同筹资,设立了“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该计划是一项专项、高层次的人才计划,旨在提高中国高等学校学术地位,振兴中国高等教育。该项计划包括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岗位制度和长江学者成就奖3个部分。

1998年起,在整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实施的第一期,教育部计划在全国高等学校国家重点建设学科中设置300~500个特聘教授岗位,并为这些教授提供优厚的待遇。2004年,国家对这一计划的实施力度进一步加强,增加教授的数量,同时扩大奖励的学科领域。2005年6月,教育部与李嘉诚基金会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覆盖区域进一步扩大,将港澳地区高等学校和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机构一并包括在内。1998年至2006年期间,一共有97所高校分八批聘任了799位特聘教授、308位讲座教授,其中有14位优秀学者荣获“长江学者成就奖”,可以说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2011年12月15日,全新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细则颁布,使得更多的人文社科专业、中西部高校也纳入了计划之中,进一步增大了计划的影响力。

这样一个对当下的中国仍有深远影响的计划,来自钓鱼台饭桌上的一次谈话。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会议结束之后,李嘉诚来到北京,并且主动提出希望拜访当时的教育部长陈至立。二人见面之后,李嘉诚随即表明了自己的想法:“国家这么重视科教兴国,我李嘉诚要为国家教育的发展做点事。今天拜访部长,想向部长请教。比如捐资设立奖学金,帮助大学生成才,不知这个想法是不是合适?”

李嘉诚的这番诚意让陈部长非常感动。陈部长认为,李嘉诚的提议非常好,对于整个国家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并且继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果让我提建议的话,我想,做一个吸引和鼓励优秀中青年大学教师的项目,效果会更好一些。”

听到这里,当时站在一旁的教育部副部长韦钰随即补充道:“国家实施‘211工程’、建设重点实验室等,已经花了几十亿的资金,主要用来买先进的设备,建设图书馆及公共教学科研设施,但是由于国家工资制度的规定,不能用较多的钱来改善教师和研究人员的生活待遇。吸引优秀人才是个很大的问题,有了先进的设备,没有人来使用,难以创造出高水平的成果。如果李先生把准备投入的资金,对可能做出突出成就的人,给予奖励,会产生更大的作用。”听完两位部长的意见之后,李嘉诚当即点头认可,同时表示:得到教育部领导的支持,我们可以好好地合作了。这样的合作一直持续了下来,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也为李嘉诚自身的形象赢得了不少的加分。

拓展透析

企业家最重要的是什么,不是带领企业创造多少财富,而是要勇于担起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管理者,要时刻不忘自己身上承担的社会责任。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不但是个人高风亮节的展示,也是塑造企业形象的绝佳方式。

2007年5月15日上午,以“温暖行动·爱心润童”为主题的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助养1000名孤儿捐赠仪式在肇庆市星岩礼堂隆重举行。这标志着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五个一千计划”在全国全面启动(力争在三年时间内“建立1000个香江爱心图书室,资助1000个孤儿,帮助1000个贫困家庭,帮助和奖励1000个贫困学生,吸纳1000个义工。”)。

谈起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成立的初衷,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主席、香江集团总裁翟美卿女士表示,企业做大做强后应懂得回馈社会。

作为“中国非公募基金第一人”,翟美卿创办了中国首个国家级私立基金会——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并带领香江集团不遗余力地从事慈善公益事业。对于企业公民责任,翟美卿有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企业的公民责任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因为企业有其社会性,影响比个体大。企业做大做强之后,应该回馈社会。就我的理解,企业回馈社会有很多方面,一是企业做大做强之后,遵章纳税,为国家多作贡献,同时吸纳很多人就业,帮助社会解决就业问题,就是一种社会责任。二是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企业发展与外部环境密不可分。企业在吸收外部资源的同时,应该注意对外部环境的保护,比如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等等。这也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更高一个层次,就是帮助别人,为社会做慈善事业。企业做大做强之后,应该尽力帮助有困难的人,尽力回报社会。这些都是一个企业对外应该负起的社会责任。

对内,我觉得企业关爱员工,培养员工,对员工负责,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真正关心员工,培养他们正直的品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员工成才,也是企业作为社会公民应尽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