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在艰难的世界里全力以赴:马云的14堂心理能量课
18084500000017

第17章 孙正义跟我都选择“一流的实施,三流的Idea”(2)

企业只需要一个思想家

“你们立刻、现在、马上去做!立刻!现在!马上!”酒店房间内,突然传出马云愤怒的叫喊声。

是什么让马云如此气愤呢?原来,马云有一次在长城看到涂鸦式留言,如“某某到此一游”、“某某到此留念”这样的话语,深受启发。他认为阿里巴巴应由网上论坛BBS按行业分类发展,因此,马云要求技术人员对BBS上的每一个帖子进行检测并分类。结果他们不同意。于是,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后来,马云回忆说,当时自己真想立刻飞回去,猛拍那些技术人员的脑袋。

马云的愤怒让技术人员不得不做出让步,也正是因为他的强硬要求,阿里巴巴的发展方向最终才确定下来,获得有效的执行。他的这种作风,也使得企业在网络泡沫时期不仅坚持下来,而且实现了赢利。

工业时代的发展是人工的,而网络时代一切都是信息化的。信息瞬息万变,难以预测,因此,马云认为成功不是计划出来的,而是“立刻、现在、马上”干出来的。

高效率的执行,是阿里巴巴成功的一大法宝。马云曾将阿里巴巴称为“一支执行队伍而非想法队伍”,他多次强调,迅速地去执行一个错误的决定要好过优柔寡断或者没有决定。因为马云知道在执行的过程中,已经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发现并改正错误。

马云在创业之初就懂得这样的道理:企业只需要一个思想家,其他的都必须是“立刻、现在、马上”的执行者。

阿里巴巴创建初期50万元的原始资本就是马云与18个创业同伴在家中募集的。从此,马云的家成了阿里巴巴的办公室,员工住的地方不能离马云家超过5分钟,每天深夜回家睡几个小时马上又开始工作,“立刻、现在、马上”的思想得到充分的体现。

阿里巴巴唯一的思想家,就是马云自己,他不仅像个布道的牧师,更像一个极具魄力的教练,能将自己的思想化为员工超强的执行力,来书写阿里巴巴的传奇。

世界上没有优秀的理念,只有脚踏实地的结果

马云在参与《赢在中国》的节目中曾与名叫石乐华的选手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马云:以一流企业作标准,大概是想推广一个什么样的标准,你做的东西就是卫生间里的马桶、脸盆,你想推广一个什么样的标准?

石乐华:这个标准是这个样子的,你的坐便器,或者你的洗手池,还有毛巾等等一系列的,每一个项目都需要国家建立一个标准。但是目前来讲,因为卫浴市场发展的历史也就十余年,所以现在就面临很多的空白。现在国家致力于整合这一块的政策,有一部分产品厂家在致力于去参与,现在没有形成龙头地位,这是我们要参与做的一件事情。

马云:你凭什么去整合别人,我为什么要跟着你去被别人整合,100万人民币就能整合我,凭什么,你给我讲三条理由,除了100万人民币以外,你说我要跟着你的标准去走,你能整合我?

石乐华:三个理由,第一个理由就是我们现实的基础,因为我们现在做卫浴已经做了5年,在业界已经有一定的名气,这是第一个理由。第二个理由,是我个人的思路,目前有很多中小卫浴,全世界或者全中国卫浴生产企业最起码有几千家,但是真正开拓自己思路的人,或者具备这个理念的人是非常少的,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出现这样的联盟。第三个理由,就是我对自己的信心和实力。

马云:拿TOTO说,它在你前面做,你准备怎么应对,像TOTO这样的公司或者美标这样的企业,挺不错,钱比你多,你有5年历史,那哥们儿说有100年历史,做得比你更好,你怎么办?

石乐华:这是市场定位的问题,就算TOTO来整合都没有关系,就像我们理解奔驰跟广州本田没有市场冲突一样。

马云:谈一下我的看法,我感觉你的条理很清晰,心态很好,你的激情跟别人不一样。很多人把创业者看成激情澎湃的人,你对自己的信念非常坚持,坚持自己的并购、整合是有意义的,尽管也许评委也好,其他人也好,说你不靠谱,你凭什么整合,虽然你自己内心信念的坚定很符合创业者的素质,但是我这里想讲的是,在整合的要素当中你讲到理念和信心,我自己这么看,值钱的东西好像不是理念,真正值钱的东西就是你创造的价值,脚踏实地的结果。很多人说我有非常优秀的理念,我听太多了,这世界上没有优秀的理念,只有脚踏实地的结果。所以不要用你的理念去整合别人,而是用你创造的价值给别人带来好处。

要跟经历过磨难的公司合作

我喜欢跟经历过磨难的公司合作。

——马云

投资大师巴菲特曾经有这样一句名言,只有大潮退去才能知道谁在裸泳。在经济状况好的时候,那些一夜成名的明星企业备受关注,但是一遇到市场危机,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会被打回原形。

能够度过寒冬的企业必须拥有扎实的内功,不仅来自于市场销售数字,更要有主导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体系及相应的战略组织框架。因此,企业要成就卓越,仅仅区别于供应商或竞争对手还不够,还必须在市场上时刻保持领先的地位。即在市场上,无论是企业形象还是市场份额,都要确保自己能够获得更多用户的信任。

磨难是企业做大的必经之路

在磨难之中,你当然需要借鉴别人的最佳实践,以减少过程中的痛苦,但是你千万不能错过每一个锤炼自己的机会。杰克·韦尔奇曾说,一个企业的战略只需要5页PPT就够了;然而,如果没有经过多年的磨难与思考,你如何确保如此短的篇幅能够体现出你的企业智慧?

面对危机,每一家公司的收入都会锐减,但只要通过一些科学、先进的组合,依然可以获得“赢”的结果。著名经济与管理学家阿里·德赫斯曾在他的著作《长寿公司》中说:“度过了无数寒冬的长寿公司历经战争、经济萧条、技术和政治变革的洗礼,却总能够将自己的触角伸展开,坦然地面对未来将要发生的一切。一句话,它们擅长学习和适应环境。它们对环境非常敏感,能够与时俱进,关注变化,适应市场,适应外界的需求。”

当然,除了企业外部环境的恶劣会影响企业生存外,企业自身在成长期也会遭遇种种的困难。首先,在初创期,企业信用不高,融资渠道匮乏,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失败,而一旦失败,没有人会为你输血。这一阶段,企业必须为生存而维持收支,这样才不至于夭折。而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知道有收入不等于有利润,有利润不等于有真金白银。很可能你以为你在赚钱,实际上你却在亏损。这是初创期的磨难。

其次,在成长期,很多企业渡过了生存危机,开始扩张,需要大量资金发展市场和扩大生产。企业收入在剧增,但应收账款也在剧增。这时候最危险的,莫过于管理者被前期的胜利冲昏头脑,再投入时没有节制,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这种悲剧在国内一再上演,表现形式不一,但最终的结局一样——企业破产倒闭。这是成长期的磨难。

最后,在企业的成熟期,企业的业务趋于稳定,现金流充裕,但利润开始减少,成长乏力。这时候的当务之急主要有两个:一是提高企业的效率,想办法降低成本,保持产品在价格上的竞争力;二是探索新的业务,测算好新项目的投入产出。但我们也看到很多企业成本控制缺乏方法,或者投资盲目,导致很多项目迅速失败。这是成熟期的磨难。

不管企业处于哪个阶段,只要胸有计划、勤于行动、注重控制、持续改善,就能化解种种磨难,在战胜磨难的过程中企业会越来越强大。可以说,磨难是企业在行业中做稳做大的必经历程。

与经历磨难的公司合作

2005年中国商业互联网已经诞生10周年了,越来越多的有识人士认为,2005年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在经历了互联网发轫时的狂热、互联网泡沫后的精彩、纳斯达克上市时的汹涌之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这一年,国内外巨头同台唱戏连横开阖更为微妙和精彩;资本角逐与战略布局更为宏大和直接;搜索和电子商务等互联网新领域跑马圈地更为决绝和激烈。从这个层面上讲,2005年更可以因其竞争的日益国际化、规模化、白热化,以及对未来战略方向的重新把握和判断,而成为中国互联网的“元年”。

2005年9月10日,互联网业界盛会“西湖论剑”在杭州西子湖畔第五度召开。第五届“西湖论剑”的主题为“天下”。美国前总统、极力推广互联网经济的比尔·克林顿,以及包括世界顶级互联网公司的CEO和中国本土互联网公司的CEO出席了本次盛会。

正是在那一年的8月,雅虎以10亿美元加上雅虎中国的全部资产交换阿里巴巴集团39%普通股(完全摊薄),并获得35%投票权。雅虎中国的资产包括雅虎门户、搜索、IM产品、3721等。

通过此次交易,阿里巴巴业务涵盖电子商务、搜索、门户和即时通讯,成为当时互联网公司中业务覆盖范围最广的一家。马云解释雅巴战略合作原因时称,“合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电子商务和搜索引擎。未来的电子商务离不开搜索引擎,今天获得的整个权利使我们把雅虎作为一个强大的后方研发中心。”

然而,在搜索引擎领域内,不只有雅虎一家,马云为什么看中了雅虎?在“西湖论剑”中,马云给出了让众人疑惑的答案——“我喜欢跟经历过磨难的公司合作。”

【延伸阅读】

分众传媒的江南春曾说过:“有创意的人很多,但能执行创意的人很少。”马云也认同这一点。马云在创业之初就要求员工具有很强的执行力。阿里巴巴刚创办的时候,公司内部对网站的未来还是充满疑惑,因为那个时候资本市场宠爱的是新浪、搜狐这样的门户网站。而阿里巴巴的模式是独创的,当时还没有多少人能认识它的价值,但是马云有自己的想法。

有一次旅游时,在长城看到的涂鸦式留言“张三到此一游”、“李四到此留念”使马云受到了启发,他认为阿里巴巴应由网上论坛BBS按行业分类发展。因此,马云当时要求技术人员将BBS上的每一个帖子检测并分类。技术人员认为这样做将违背互联网精神,但是马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用户方便、快捷地利用阿里巴巴,所以他坚持己见。其他人不同意,拍着桌子同马云吵。争吵达到最激烈时,马云仍不改初衷,他始终认为方便用户才是对的,自己的思考也是对的。马云在外地,通过电子邮件要求技术人员立即完成这一程序,他们还是不同意。

马云发怒了,正在外地演讲的他真想立刻飞回去,猛拍那些技术人员的脑袋。他抓起长途电话,尖声大叫:“你们立刻、现在、马上去做!立刻!现在!马上!”

由于马云的强硬要求,阿里巴巴的发展方向最终确定下来,并获得了有效的执行。这也使得阿里巴巴在互联网泡沫时期不仅坚持下来,而且实现了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