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在艰难的世界里全力以赴:马云的14堂心理能量课
18084500000027

第27章 永远要把对手想得非常强大,哪怕他非常弱小(2)

马云进入电子商务领域后,从一开始就认准了B2B而不看好B2C和C2C。在他看来,商家与消费者(B2C)、消费者与消费者(C2C)之间的交易额怎么会有商家与商家(B2B)多?在第一届“西湖论剑”上,他还对王峻涛和谭智说B2C和C2C没有前途。

但没过两年,马云的想法变了。eBay在美国的成功,易趣在中国的成功,雅虎在日本的成功,使他看见了C2C的巨大市场。2003年,他从C2C网上购物买了一把猎刀,整个过程很顺利也很好玩,这是他第一次网上购物。马云在看到C2C有戏的同时,也意识到电子商务的新趋势:B2B、B2C、C2C之间的界限正在逐渐模糊,而最让马云受刺激的是C2C的霸主eBay要染指B2B。

2003年,eBay在美国收购了一家B2B公司——fairmaket.com。这个举动被马云看作是eBay进军B2B的信号。要染指B2B的eBay,同时又要大举进军中国市场,而投资3000万美元收购易趣33%股权只是其中国战略的第一步。与此同时,易趣网上也出现了非个人对个人的大宗交易,其实质与企业对企业的B2B已无区别。而B2B是阿里巴巴的领地,在马云眼里,eBay和易趣的举动已经威胁到阿里巴巴。尤其是马云在东京出差时,孙正义的一句话更是刺激了他——eBay和你们的平台是一样的(实际上在去日本考察项目的时候,马云一路上思考的正是这个问题)。有了孙正义或无意或有意地“怂恿”,马云等不下去了。信奉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的马云,自然会想到以攻为守,用淘宝回击eBay这步棋。

“其实我一开始并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思路,只是隐约在头脑中有一点这样的想法,那就是所谓的电子商务B2B、B2C、C2C的划分都是人为的,实际上这三者之间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巨大的差别。当我们仔细研究美国eBay的平台的时候,也证明了我的想法。这一结果让我又惊又喜,喜的是自己的想法得到了验证,你看美国eBay的平台和我们阿里巴巴的平台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惊的是,如果平台是一样的,那么今天它只做C2C,明天它会不会突然想明白了,也开始做B2B呢?所以,进入C2C领域对于阿里巴巴来说,不是我想怎么样,而是我们必须要去做,不得不去做,这是一种防范措施。我必须在它(美国eBay)还没有看到我,没有意识到我存在的时候,就做出正确的防守。不然,3~5年以后,对于阿里巴巴来说,就绝对是一场灾难。”

淘宝决战eBay

2003年5月10日,淘宝作为一个C2C网站在网上出现时,它并没有进入eBay和eBay易趣的视野,当时国内这样的C2C网站有很多。也可以说,正是因为eBay的轻敌,使它错过了封杀淘宝的绝好时机。

“孙正义把eBay赶出了日本市场,我在中国也有同样的机会。eBay没有把我当作是个威胁,所以它在中国市场上会比在日本败得更惨。”

横空出世的淘宝几乎一下子就进入了疯狂成长的阶段。面对它难以遏制的势头,起初没有特别在意的eBay易趣开始重新打量眼前的这个有点怪异的竞争对手。于是一场经过精心策划的封杀开始了,eBay易趣对淘宝的封杀意味着易趣与淘宝之间的战争的开始。

“eBay是大海里的鲨鱼,淘宝则是长江里的鳄鱼,鳄鱼在大海里与鲨鱼搏斗,结果可想而知。所以,要想取胜,就要把鲨鱼引到长江里来。”

大家都告诉我,他们资金雄厚,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在他们的口袋里面剪个洞,让他们的钱迅速漏掉。我们在一流的网站投入一亿元人民币,而他们在市场上投入了一亿美元。他们的战略是用钱买中国的市场,但是市场用钱是买不来的。他们在新浪等大型网站拦截我们,他们认为那些大网站拥有70%~80%的流量。但是我们相信中小型网站同样有很好的流量,而且它们的广告量少,所以对我们来说这更加合适。它们会全力推广“淘宝”,以确保流量上升。我们采用很多不同的方法,这并不是说我们有多么聪明,因为一开始eBay并没有重视我们,而后来又太过重视。他们想消灭我们,但是很困难,因为中国的市场太大了。

我们觉得对一个网站来说,网上的推广比网下的推广更为直接。除了网上的推广能更为准确地瞄准上网者以外,更重要的是在网站上做广告你可以直接给一个链接,受众很可能在看完你的广告之后,跟着这个链接就直接到你的网站上去了。当然,到了给淘宝做广告的时候,阿里巴巴公司已经有钱了,我们也做一些网下的推广,但网下广告更多的处于一种从属地位:它们是用来加深人们印象的,不是主力。

我们制订了一个推广计划,但是到各大门户网站去谈投放的时候,无一例外的碰了壁。他们告诉我们说,eBay在与他们签本年度合同的时候就附加了一个条件:不接受同类网站的广告。于是我们转向次一级的有影响的网站,碰到的情况也是一样。

eBay的广告约束条款非常严厉,把禁投同类广告的时限一直延续到他们投放结束以后的一段时间。但几乎就是这个条款一到期,张朝阳的搜狐就开始与我们签订投放协议。到此,eBay的封杀可以说已经结束。

18个月过去了,eBay易趣对以淘宝为代表的C2C网站的封杀收效甚微。虽然雅宝、酷必得等一些网站在重压之下惨遭淘汰,但作为eBay易趣封杀的主要对象和主要竞争对手的淘宝不但活了下来,而且迅速壮大,eBay的CEO惠特曼女士的预言没能变为现实。

eBay的长处是资本、人才和对未来电子商务的理解,而淘宝的优势在于对中国的人才和中国市场的理解。eBay曾说要用18个月消灭淘宝,而现在我们要说,我们再给易趣一个月的时间,如果我们的对手还是没有发现和纠正自己存在的缺陷和错误,那么他将丧失最后的机会。可以说eBay是个伟大的公司,适应能力非常强,但是现在易趣和淘宝不在一个级别上,淘宝的对手是eBay。

进攻者,永远都有机会

在网络搜索领域,Google是非常强劲的竞争对手,但它在中国还不够强大。未来两到三年内,我们将动用所有资源全力发展搜索业务。我们已经赢得了与易趣的竞争,收购了雅虎中国业务,我们下一步的目标是阻击Google。

——马云

对一个创业者而言,从一开始就应该具有一种“先发制人”的战略意识。如果狼已经走到家门口了,还沉醉于“井水不犯河水”的自我安慰中,未免有些自欺欺人。在硝烟弥漫的商战中,当对手即将兵临城下之时,创业者没有撤退的理由,只能接受挑战。

从小就在“刀光剑影”下长大的马云,自创业以来,也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自卫战”的大戏:为了阻击eBay,他秘密制造了淘宝;为了阻击Google,他选择了“雅巴联盟”。用马云的话解释:进攻者,永远都有机会。

搜索异军突起

2005年11月9日,此时距阿里巴巴并购雅虎中国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在当天雅虎中国的誓师大会上,马云说:“从今天起,在中国,雅虎就是搜索,搜索就是雅虎。”这是马云向Google下的战书。

“未来两到三年内,我们将动用所有资源全力发展搜索业务。我们已经赢得了与易趣的竞争,收购了雅虎中国业务,我们下一步的目标是阻击Google。”这个宣言也标志着马云将带领他的阿里巴巴与世界网络公司老大、市值1000亿美元的Google决战搜索。

2005年的进军搜索和2003年的进军C2C有相似之处,都可看作是阿里巴巴的以攻为守,当然也是阿里巴巴的乘势扩张。如果说2003年阿里巴巴进军C2C是马云和孙正义的一拍即合,那么,2005年阿里巴巴进军搜索,马云和杨致远可谓是不谋而合。

搜索是互联网最古老的行当,搜索的历史与互联网的历史相伴始终。互联网搜索的鼻祖是雅虎,但一直到2002年以前,搜索都没有成为一种成熟的赢利模式,没有一家网站可以单靠搜索生存,以至于靠搜索起家的雅虎都不得不把自己变成门户网站和综合网站。

2004年,异军突起的Google改变了搜索的历史,也打破了世界互联网的格局。2004年8月,当单纯搜索网站Google以每股85美元首次公开上市的时候,华尔街的分析师无人预料到一年之后Google可以创造奇迹。到了2005年11月29日,Google的股价已涨到创纪录的423.48美元,Google的市值已经突破1000亿美元,几乎是eBay和雅虎的两倍。Google2005年第三季度的营业收入为15.78亿美元,净利润为3.81亿美元。从此,eBay、Aol、雅虎、亚马逊四家雄霸世界互联网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变成了五霸争天下的局面,并且后起的Google居然成了遥遥领先的霸主。从此门户网和电子商务网主宰天下的时代结束了,搜索时代悄然而至。

Google的神话发生在美国市场,但接下来百度创造的奇迹则掀起了中国互联网的搜索热潮。2005年8月,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当天股价冲过150美元,创造了又一个搜索神话。2005年百度第三季度总营业收入为1100万美元,净利润为110万美元。随着搜狐投资打造“搜狗”,新浪投资推出“爱问”,中国市场的搜索热开始升温。

对于百度在纳斯达克的优秀表现,马云说:“前一段时间百度在纳斯达克的优秀表现,给中国的公司长足了面子,我们希望所有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公司,都能取得非凡的成绩,给我们的后来者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创造一个很好的机会。”马云显得很虚心。

2005年年初,互联网市场还有一个重大迹象,那就是Google开始进军中国。其实Google的中文搜索早已进入中国,但由于其对于中国市场的漠视,使Google的中文搜索在中国只排在第二位,排在它前面的是百度。进入2005年,Google开始在中国市场发力。先是从微软挖来了李开复作为中国区的总裁,然后任命前UT斯达康公司总裁周韶宁负责Google在大中华区的销售,紧接着Google在中国的研究院和Google中国分公司也浮出水面。

阻击Google和百度

搜索的异军突起,不仅使作为C2C老大的eBay感到了威胁,而且使作为B2B老大的阿里巴巴也倍感压力。

电子商务有很大一部分利润会转移到搜索上,比如,许多在eBay上开店的商人,每年都要投很多广告费给Google,以购买靠前的搜索排名,这样本该eBay赚的钱,硬被Google分走了许多。按照马云的分析,如果事态继续发展,阿里巴巴和淘宝的钱则会转移到百度上,这是马云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