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在艰难的世界里全力以赴:马云的14堂心理能量课
18084500000005

第5章 人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第一天的梦想(4)

有时候,苦难并不可怕。英国小说家、剧作家柯鲁德·史密斯曾经这样说:“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的荣幸就是每个人都失败过,而且每当我们跌倒时都能爬起来。”正是因为不断地经受磨难,人才能变得更加坚强。

的确,人们从失败的教训中学到的东西,比从成功的经验中学到的还要多。无论什么样的失败,只要你跌倒后又爬起来,跌倒的教训就会成为有益的经验,帮助你取得未来的成功。

困难时,左手温暖右手

商业不外乎智慧、希望及勇气。这些都是经商的必要技巧。遇到问题时,我习惯用左手温暖右手。要不断告诉自己,没关系,我还是我,我还在学习成长,一切都会好的,至少我还活着。

——马云

对于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这样说道:“创业之路就像一列前进的火车,不断有人上车下车,都很正常,但总有人想要去到更远的地方。也许你创业能做到一定程度,那退出肯定也比没做强。你要做得很大,就要做好更艰苦的准备,用我们自己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困难无其数,从来不动摇’。”

他还说:“真正要做一番大事业,觉得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的人,就要有坚定的目标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道路上的千辛万苦。事实上,整个社会也正是靠这样一些人在带动前进的。比如说邓小平,如果当年受了批判后,他隐退不言语了,就没有今天的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中国大的局势的变化。他就是这种大英雄,这种大英雄造福于无数人,造福于一个历史阶段。”

准备好要失败只是在面对困境时的第一步,还要明确的是,这些困境有时候注定要一个人承担,谁都帮不了你。就像马云所言,创业者要懂得左手温暖右手,要懂得把痛苦当作快乐去欣赏、去体味,你才会有成功。

唯有自助才有出路

“创业的时候,我的同事可能流过泪,我的朋友可能流过泪,但我没有,因为流泪没有用。”流泪没有用,抱怨也没有用,马云就是这样一个人,在遇到困难时他从来都不会抱怨。他说:“困难的时候,你要学会用左手温暖你的右手。你在开心的时候,把开心带给别人;在你不开心的时候,别人才会把开心带给你。开心快乐是一种投资,你开心就要和别人分享,然后有一天别人会回报于你。”

“如果你在创业第一天就说,我是来享受痛苦的,那么你就会变得很开心。我1992年做销售的时候,我说创业中乐观主义很重要,销售10次,10次为零,出去以后,果然是零,说得真对,要奖励一下自己。”

马云正是抱着这种乐观的心态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在他看来,创业者要学会自己保护自己,困难时“要学会用左手温暖右手”。

在海博翻译社创办之初,马云只是一个刚刚涉入商海的新手,公司因为各方面的原因运营并不理想,最后入不敷出。那时,很多人是迷茫的。但是马云毅然地背起麻袋到义乌贩卖小商品,用最简单也最无奈的方式解决公司的困难。最后,他成功挽救了海博社。马云一向不是一个喜欢喋喋不休向谁诉说苦难的人,无助肯定会有,但唯有自助才可能有出路。

当谈笑着离开公司,走向去义乌的路上时,一个人承受。

在竭力推广互联网,被一次次拒之门外时,一个人面对。

在被称为骗子、疯子,全世界都否定、批判时,一个人承担。

即便是现在,马云都很少向员工和身边的高管诉说自己的压力。在聚光灯下的马云,在员工面前的马云总是像一个顽童一样,他的言行举止表现出一种常人很难有的洒脱,马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像诗人一样地幻想着未来商业界的新文明,幻想着阿里巴巴会带给全球一个美丽新世界。马云,就这样在创业的路上一边擦拭伤口一边微笑前行。

当然,马云看重团队,但是在自己能够解决的时候他会选择更多的担当,更何况,有时候团队也未必能够全然理解他的思考。

阿里巴巴公司的发展深受马云的影响,在面临困难时阿里巴巴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解决,而不是依赖外界。马云表示,很多企业埋怨政府不支持,但阿里巴巴自从创业以来没有向政府借过一分钱,更没给社会添过一次乱。更多的时候,阿里巴巴团队会在寒冷的季节里温暖别人,帮助众多中小企业赚钱。

用自己的手温暖别人的手

2003年年初,我国广东省首先发现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随后,广西、山西、北京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也陆续发生“非典”疫情。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灾害,严重威胁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际往来。

在“非典”阴影的笼罩下,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展会推迟、客商止步、订单取消。传统的商业模式明显处于十分不利的境地。如义乌国际商贸城一个叫楼国良的经营户,做了11年工艺品出口生意。当年5月,他就诉苦说:“平常这时,订单都在四五十万元左右,可上个月还不到20万元。”

情势危急,一些企业盼望能够找到救治良方,而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公司则因势利导,“借势造市”,既造福于他人,又发展了自己。

据阿里巴巴公司介绍,在2001~2002年的相当长的时间内,每天在阿里巴巴网站上发布的商业机会数量只有3000条左右。但从2003年3月份开始,阿里巴巴每天新增会员3500人,比上一季度增长50%,而大量的老会员也强化了在网上贸易的使用频率和程度;每日发布的新增商业机会数达到9000至12000条,比2002年增长了3倍;国际采购商对商业机会的反馈数比上一季增长1倍;国际采购商对30种热门中国商品的检索数增长4倍;中国供应商客户数比2002年同期增长2倍;每月有1.85亿人次浏览;240多万个买卖询盘(反馈);来自全球的38万专业买家和190万会员在通过阿里巴巴寻找商机和进行各种交易。以2003年4月17日为例,当日阿里巴巴中国站发布的会员企业买、卖、代理、合作等商业机会信息6890条,国际站达2354条,两个网站加起来超过9000条。虽然正常的商务交往均被不同程度地取消,但一大批企业通过阿里巴巴与客户进行了“零接触”洽谈,在非常时期做了非常好的线上生意,如浙江慈溪市海兴轴承有限公司在“非典”时期就签订了300万人民币的销售大单。

马云还说,要学会多去看别人的失败,这样一来会让自己发现其实自己的经历并没有那么惨。马云的说法有些自我安慰之意,但是这也可以让一个企业有勇气去面对。除此之外,在更高的角度上,看到别人的失败和困境还会有一种社会责任感。在“非典”期间,阿里巴巴不仅在自己取暖,而且,当阿里巴巴发现很多企业因为“非典”而不能有效运营时,它开始温暖别人,让这些企业在阿里巴巴的平台上寻找到商机,把囤积的商品卖出去。

面对困难并亲自把问题解决掉的时候,虽然是流着血汗,但是也是一种成长和喜悦。“创业的快乐在于一个一个的挫折,去把一个一个的挫折灭掉,这是创业者最大的快乐。”马云说,“这个世界上最痛苦的是坚持,而最快乐的也是坚持。阿里巴巴要不坚持到现在早没了。”

马云自己承认,从开始创办阿里巴巴起,大家就在给自己加油打气,“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让天下没有难管的生意”、“让天下没有淘不到的宝贝”……阿里巴巴的乐观主义也是它存活下来的重要因素。不仅如此,阿里巴巴在困境中更多的是追求卓越,因为它在支撑下来的同时温暖着身边的人,为这个社会有所付出,这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所以它会走很远。

【延伸阅读】

在马云下定决心创办海博翻译社时,他曾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最初翻译社月盈利甚至不够交房租。当时,周围好心的同事、朋友开始劝马云“回头是岸”。有人说:“马云,你真是犯傻了,安安稳稳地当大学老师多好,瞎折腾什么啊?”也有人讥讽和嘲笑他不知天高地厚。更要命的是,当初一起合伙创办翻译社的几个朋友这时也开始动摇了,他们甚至开始考虑让翻译社趁早“关门大吉”了。

马云却偏不信这个邪,在内心深处,有一种信念在召唤他,那是一种无比强烈的内心呐喊:一定要继续做下去,一定不能放弃,一定能熬过去,光明一定会来临的……

为了继续生存下去,马云开始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就在那大热天里,他一个人背着个大麻袋出发,从杭州跑到义乌、广州,四处批些小工艺品、小礼品,再一个人气喘吁吁地背回杭州……

混在一群小商贩中间,没人能看得出,眼前这个头发凌乱、瘦弱的年轻“小老板”,竟然是一名堂堂的大学教师,一位优秀的青年教师。

就这样,在马云的一手操劳和打理下,原本以接翻译业务为主的海博翻译社,一夜之间竟变成了“海博杂货店”:从鲜花到礼品,从袜子到内衣,但凡稍微能有些利润的小商品,马云通通背回来卖。

一个堂堂的大学教师,就这样做起了“倒爷”。此外,马云的“多元化”战线甚至一度拉到医疗领域,甚至还销售过一年有余的医药和医疗器材。而当时推销的对象,上至大医院,下至赤脚医生。为了能把货卖出去,他吃尽了闭门羹,遭尽了白眼。

然而在如此的境遇之中,马云都一直坚守着梦想不放弃。最终,他的商业梦想也因此开始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