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闽都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18094500000012

第12章 林昌彝《射鹰楼诗话》的诗史价值(2)

私下谈论尚被禁止,著书则要冒更大风险,当时一些有关记载鸦片战争局部史实的作品,如《英夷入寇纪略》、《出围城记》等,都不敢署名或不敢署真名。置于这样的背景来考察、评论《射鹰楼诗话》,书中如此褒贬分明、确凿记载抗击侵略史实、赞扬抵抗派人物功绩,恰恰证明林昌彝爱国思想的炽烈和胆识之过人,其书作为鸦片战争诗史的宝贵的历史文献价值!书中还载录了魏源揭露英军侵略、谴责投降派、歌颂爱国军民可歌可泣精神的诗作多首。如,载录魏源《前史感》诗之三首:

“谁奏中宵秘密章,不成荣虢不汪黄。已闻狐鼠凭城社,安望鲸鲵戮埸疆。功罪三朝云变幻,战和两议国冰汤。安刘自是诸刘事,绛灌何能赞塞防!”

“揖盗开门撤守军,力翻边案炽边氛。但师卖塞牛僧孺,新换登坛马服君。壮士愤捐猿鹤骨,严关甘送虎狼群。尚闻授敌攻心策,惜不夷书达九雯。”

“同仇敌忾士心齐,呼市俄闻十万师。几获雄狐来庆郑,谁开柙兕祸周遗。前时但说民通寇,此日翻看吏纵夷。早用秦风修甲戟,条支海上哭鲸鲕。”

《后史感》中有一首云:

“争战争和各党魁,忽盟忽叛若棋枚。浪攻浪款何如守,筹饷筹兵贵用才。李牧清刍坚壁垒,孙吴斩退肃风雷。浪言孤注成功易,谁向澶渊借寇莱?”

借这些诗句极写魏源对道光帝举棋不定、忽战忽降造成的严重错误,严厉斥责投降派出卖国家主权、对敌人谄媚成性的可耻行径,而热烈赞扬三元里民众同仇敌忾的爱国杀敌精神。

同样记述三元里抗英斗争的,《射鹰楼诗话》中还载录有张维屏所赋《三元里》长诗: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家室田庐须保卫,不待鼓声群作气。妇女齐心亦健儿,犁锄在手皆兵器。乡分远近旗斑斓,什队百队沿溪山。众夷相视忽变色,黑旗死仗难生还。(原注:夷打死仗,则用黑旗。适有执神庙七星旗者,夷惊曰:“打死仗者至矣。”)夷兵所恃惟枪炮,人心合处天心到。晴空骤雨忽倾盆,凶夷无所施其暴。岂特火器无所施,夷足不惯行滑泥。下者田塍苦踯躅,高者冈阜愁颠挤。中有夷酋貌尤丑,象皮作甲裹身厚。一戈已摏长狄喉,十日犹悬郅支首。纷然欲遁无双翅,歼厥渠魁真易事。不解何由巨纲开,枯鱼竟得攸然逝。魏绛和戎且解忧,风人慷慨赋同仇。如何全盛金瓯日,却类金缯岁币谋。张维屏是广东番禺人,字南山,曾任江西南康知府,是一位才华出众、卓有见识的人物,与林则徐、林昌彝、魏源、黄爵滋等交游。时去职在家,因而对三元里平英团斗争事件知之甚详,他目睹英军暴行,激于爱国感情,写下这首史诗性的作品,淋漓尽致地描写了三元里人民的斗争,表现出爱国民众所具有的震天撼地、令敌寇丧胆的伟大力量,斥责奕山派余保纯为英军解围的无耻行径,与魏源“同仇敌忾士心齐,呼市俄闻十万师……前时但说民通寇,此日翻看吏纵夷”的名句,同样因其感情炽烈、描写生动而脍炙人口,久远留传。《射鹰楼诗话》中还载录有张维屏另一著名诗作《三将写歌》,对英勇抗敌、壮烈殉国的陈连陞、葛云飞、陈化成深情讴歌,表彰他们与敌人血战到底,“捐躯报国皆忠臣”。其中歌颂陈化成一段云:“陈将军,福建人,自少追随李忠毅(原注:长庚),身经百战忘辛勤。英夷犯上海,公守西炮台,以炮击夷兵,夷兵多伤摧。公方血战至日旰,东炮台兵忽奔散。公势既孤贼愈悍,公口喷血身殉难。十日得尸色不变,千秋祠庙吴人建。我闻人言为此诗,言非一人同一辞。死夷事者不止此,阙所不知诗亦史。承平武备皆具文,勇怯真伪临阵分。天生忠勇超人群,将才孰谓今无人!呜呼,将才孰谓今无人!君不见二陈一葛三将军。”

三、再现鸦片战争前后经世派人物的精神风貌

《射鹰楼诗话》的诗史价值,还体现在书中着重记载了道光年间海内一批有识之士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卓识,再现了这些经世派人物的精神风貌。当鸦片战争前后,清朝统治已在下坡路上急速滑落,内忧外患,社会矛盾激化,统治阶级实行残酷剥削,民众生活困苦不堪,吏治腐败,贿赂公行,鸦片走私猖獗,白银大量外流,财政空虚,社会百弊丛生。而当时多数士林人物,却依然做着升平盛世的旧梦,依然醉心于训诂考据,闭口不谈现实问题,忘记了学者对社会应负的责任。在此中国社会变迁的关键时期,急需有人来打破这种局面,关注严重的社会问题,发出时代的呐喊!道光年间的经世派人物即冲破了万马齐喑的局面,发扬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等学者“经世致用”的主张,呼吁人们摆脱烦琐考据的束缚,而对现实的种种问题,寻求除弊改革的方案。经世派的著名人物有林则徐、龚自珍、魏源、黄爵滋、林昌彝、汤鹏、张际亮、陶澍、姚莹、包世臣、李兆洛等,他们是当时卓有见识、关心国家民族利益的人物,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林昌彝《诗话》将与这些有识之士的交往,以及他们的言论、诗作,作为记载的一项重要内容,因而为这一历史转折时期留下了珍贵的史料。沈葆桢为《射鹰楼诗话》所写《例言》也强调:“凡《诗话》中诸家有逸事可传者,则为诗传以表之,非好为烦重也,寓诗抄、小传之意云尔。”“朱竹垞《静志居诗话》多战胜国遗事,不厌烦言,可备掌故。集中长篇备载逸事,多畅所欲言,用竹垞《诗话》之例耳,不得拘于文之繁简也。”所言堪称揭示出《射鹰楼诗话》的特点。

林昌彝对林则徐、魏源的思想风貌、诗文著作了解甚详,书中有多方面的记载,均为珍贵的文献资料。除上文已涉及者外,还应举出:林则徐对闽江口如何扼守险要形势写有精警的诗句。书中记云:“吾闽之五虎门,天险者也。天险则其势可据。险者何?非两岸之高山,亦非海底之碴礁石。所谓天险者,盖以潮信一日一汐,潮退时则船搁阂不得行。今以闽中省垣之地势论之,梅花、五虎、壶江、金牌、熨斗、乌猪,犹唇也,闽安,犹齿也,亭头、濂浦犹舌也。唇亡齿寒之候,其舌尚能伸缩自如乎?以兵家九地形势论之,亭头、濂浦则为散地、围地也;梅花、五虎、壶江、金牌、熨斗、乌猪则为重地、利地也。至琅琦十三乡,南连长乐,北界连江,西接闽安,北控大海,其地皆有险可据。自道光二十一年,逆夷寇厦门,省垣官弁恐其自虎门窜入,乃不屯重兵于壶江、金牌、熨斗、乌猪,只填船于濂浦,此之谓弃重地、利地而保散地、围地矣;犹之人家防贼大门而不牢固,徒以椅桌等物阻于房内,欲贼之不擅入,得乎?故用兵者,当先辨九地之形,而后扼其要,否则,以地与敌耳。家文忠公少穆宫傅《五虎门观海诗》云:‘天险设虎门,大炮森相向。海口虽通商,当关资上将。唇亡恐齿寒,闽安孰保障。’此诗可谓深晓形胜。”林昌彝对林则徐以报效国家为己任的著名诗句,极为重视,称其平日“二句诗常不去口”,并完整记其出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此家文忠公少穆宫傅壬寅《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句也。盖文忠公矢志公忠,乃心王室,故二句诗常不去口。闻其督师粤西,易箦前数日,犹将原稿手自订定,其仲嗣随行,缀入赴告中。文忠公临行时,尝持出戍诗一卷付余,因得录其全首云:‘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表达了对林则徐的极度景仰之情,也令读者从中得到深深的激励!林昌彝极其重视魏源撰著《海国图志》对于国人了解外国情形、激励同仇敌忾的感情、御侮图强的意义,表示对魏源“俯仰世变,深抱隐忧”的爱国思想高度赞许,并以其《海国图志叙》唤起国人的觉悟:“此凡有血气者所宜愤悱,凡有耳目心智者所宜讲画也。去伪、去饰、去畏难、去养痈、去营窟,则人心之寐患祛其一;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艾三年而蓄之,网临渊而结之,毋冯河,毋画饼,则人材之虚患祛其二。寐患去而天日昌,虚患去而风雷行。”书中又特意载录魏源《君不见》诗16首,因为这些诗作都是记述清朝有功于国家的名臣的事迹。林昌彝云:“国家之所赖乎臣者有三:曰将臣,曰相臣,曰督抚臣。余友邵阳魏默深司马,尝读国史馆列传,《君不见》十六章,(原注:将臣六章,相臣五章,督抚臣五章。)可谓善于比例,诗亦雄浩流转,为古乐府之遗。”其中有一首记述陶澍改革弊端丛集的漕运为海运,大获成功,诚为道光年间经世派从事改革事业的一大胜利,当时魏源即在陶澍幕中大力襄助,故了解极为真切。此诗云:“君不见南漕岁岁三百万,漕费倍之至无算。银价岁高费增半,民除抗租抗赋无饱啗。吏虽横征犹啜羹,丁虽横索槖不盈,惟肥仓胥与闸兵。衣垢必澣弦必彻,天运有旋道有捷,何必内河受要挟。英公海运陶公节,万艘溟渤如褰涉。官民歌舞海商悦,只少未饱仓胥箧。海运不举海防多,水犀楼船方荷戈,小东大东当若何?(原注:陶文毅抚江苏,行海运也,相国英公主其议。)”

张际亮和朱琦也是林昌彝十分敬重的人物,两人都与福建有关。张际亮字亨甫,福建建宁人,是对社会问题有深刻观察的经世派学者和出色的诗人。其文集中有著名的《答黄树斋爵滋鸿胪书》,深刻地揭露当时大官僚贪饕成性,下层官吏凶狠剥削勒索,造成民众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的黑暗情景:“今之外吏岂惟讳盗而已哉,其贪以朘民之脂膏,酷以干天之愤怒,舞文玩法以欺朝廷之耳目,虽痛哭流涕言之,不能尽其情状。闽省一隅如是,天下亦大略可知也。为大府者,见黄金则喜;为县令者,严刑非法以搜刮邑之钱米,易金贿大府,以博其一喜。至于大饥人几相食之后,犹借口征粮,借名采买,驱迫妇女逃窜山谷,数日夜不敢归里门,归而鸡豚牛犬一空矣。归来数日,胥吏又至矣,必罄尽其家产而后已……此等凶惨之状,不知天日何在,雷霆何在,鬼神又何在!”林昌彝赞赏张际亮的才华和见识,《射鹰楼诗话》中载录了他大量的诗作,尤其称道其《浴日亭诗》:“青山到沧海,高下皆烟痕。极天积水雾,浩浩暗虎门……飘风满楼橹,远近夷船繁。苍铜与黑铁,(原注:夷船皆以铜包其底,两傍列铁炮八十余尊,皆重千余斤。)骄夺天吴魂。侧闻濠镜澳,盘踞如塞垣。毒土换黄金,千万去中原。(原注:夷人以鸦片土易中国银,岁至三千万。)岁税复几何,容此丑类尊。(原注:海关岁征税不过百六十万。近日夷人尤桀黠,督海关者转多方庇护之,谓非如是,则恐夷人不来。不知中国何需于彼,而必欲其来耶?)狡狼鬼国恣,(原注:内地称夷人曰‘鬼子’。)陷溺生民冤。”其时距鸦片战争爆发尚有8年,张际亮已满怀忧愤,指出英国通过大规模走私鸦片的卑鄙手段,掠夺了中国的巨额财富,使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灾难!可见其对现实社会危机了解之深刻,眼光之远大!正如林昌彝所言:“按此诗作于道光十二年以前,时英逆尚未中变,亨甫可谓深谋远虑,识在机先者矣。”(《射鹰楼诗话》卷2)朱琦字伯韩,湖南临桂人,翰林院编修,当时官福建道御史。林昌彝称其“留心经济,尤深于诗……至于立朝风节,与陈、苏二君称之御史,天下知之,则侍御之不朽,不独诗已也”。《射鹰楼诗话》中大量载录其歌颂抵抗派将领英勇杀敌、壮烈殉国的诗篇,充满爱国感情,读之感人至深。如《感事》诗,热烈赞扬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领导抗击侵略和虎门销烟壮举,严厉斥责琦善卖国求荣的罪行:“鸦烟入中国,尔来百余岁。粤人竞啖吸,流毒被远迩。通参轸民害,谠言进封匦。吏议为条目,罪以大辟拟。杀人亦生道,重典岂得已。粤东地濒海,番商萃奸宄。天使布威德,陈兵肃幢棨。宣言我大邦,此物永禁止。献者给茶币,一炬付烈毁。积蠹快顿革,狡谋竟潜启。飞帆扰闽越,百口胜谤毁。致衅诚有由,功罪要足抵。直督时入觐,便牒伺微指。奏云英咭唎,厥患亦易弭。吁冤至盐峡,恭顺无触抵。节钺遽更代,蛮疆重责委。岂料坚主和,无复识国体。擅割香港地,要盟受欺绐。况闻浙以西,丑卢陷定海。焚掠为一空,腥臊未湔洗。虎鹿复逼近,锁失坚垒。总戎关天培,支身捍贼死。开门盗谁揖,一误那可悔……”爱憎极其分明,深刻表达了中华民族勇于抗击侵略、永不屈服的坚强意志。张际亮、朱琦的远见卓识和爱国诗篇,确实为闽都文化史增添了光彩!

总之,《射鹰楼诗话》这部撰著于鸦片战争时期之作,表达了强烈的时代气息,它忠实地记载了抵抗派将领和爱国军民抗击侵略的英勇行动,再现了经世派人物直面社会弊病、寻求救治良策的精神风貌,为闽都文化绽放出异彩!深刻地阐释和重温这部名作的诗史价值,在今天对于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国家民族利益至上的崇高责任感,勇于改革创新、关心民生疾苦,推进现代化大业,实在有多方面的深刻启示

〔作者简介〕陈其泰,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