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闽都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18094500000072

第72章 弘扬闽都海洋文明加速闽都现代化进程(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福州人才涌现。至1995年,全国共有两院院士733人,福州占47人,居全国各省会城市之冠。百多年来,福州崛起的杰出人物,有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外交家、思想家、翻译家,几乎囊括了各个领域。

闽都文化的特色:各方面的先进思想、先进生产力兼容并蓄,林则徐名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已成为福州城市精神。具体地说闽都文化有5个特色:一、都会文化:自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无诸建城迄今2200多年,5次为国都,福州始终为闽省首府,引领全省文化发展。二、儒学文化:闽都长期受儒学熏陶,尊师重教,诗书传家,“巷南巷北读书声”,科举昌盛,高考红旗,人才辈出。三、地域文化:福州宜居宜业。藏风得水,榕荫满城,温泉涌溢。17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罗称福州是“东方美丽的城市”;20世纪50年代苏联援建专家称福州是“东方的威尼斯”。四、民族文化:历代中原人入闽带来了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与当地文化结合,形成闽越族文化,推动沿江向海走向世界。闽拗九节、邻里节、午时书、半段、中秋摆塔习俗逐步形成。闽都古代摩崖题刻逾2000段,乃“东南书法艺术宝库”。五、宗教文化:闽都现在福州五教同光,有寺院观宫1600多座(全国重点5座),民间信仰活动点4000多处,全国仅有。

灿烂辉煌的闽都海洋文明,为加速闽都现代化进程提供物质和精神的支柱和保证。

二、弘扬闽都海洋文明,加速闽都现代化进程

如何弘扬闽都海洋文明,加速闽都现代化进程,我建议做到如下:

(一)闽都在经济上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福州当前要紧紧围绕《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对福建提出的“打造海峡蓝色产业带,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奋斗目标,做足“海峡、海湾、海岛”这三篇文章,进一步壮大海洋经济规模,提升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实现科学发展、跨越福州要全力打造海峡蓝色产业带。一方面,建设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包括海洋渔业、船舶工业、海洋交通运输、港口物流业、滨海旅游业在内的五大海洋主导产业,并促使转型升级。充分发挥马尾港、江阴港区十几万吨级集装箱泊位、福州港松下港区康宏7万吨级散货码头工程、福州可门电厂5万吨级煤码头的建设并发挥其作用。滨海旅游业要挖掘福建丰富厚重的海洋文化,使海洋文化产业和滨海旅游业联动发展。另一方面,在海洋科技方面,建设海洋科研中心、海洋高新技术研发基础平台。实现海洋与渔业经济跨越式发展。要加大科研,构建海洋战略新兴产业。要依托国家海洋三所、厦门大学等科研院校的力量,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新能源。

要发展闽东、闽江口经济集聚区:一、闽东海岸线长878公里,海域面积4.46万平方公里,拥有三都澳、沙埕、三沙、赛岐等多个天然良港,要建成临港工业、水产养殖、修造船、海洋新能源新兴区域。二、加快构筑“一核引领,两翼崛起,三带并进”的闽江口经济空间布局。建设罗源湾、福清湾、平潭岛沿岸海洋农牧化基地和远洋渔业,发展港口物流、海洋运输,开发利用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

要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发展富含闽都文化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加快推进工业集群化,打造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陆海统筹、开发联动,建设海洋经济强市。

要拓展榕台交流合作领域,加快完善直接“三通”的基础设施,加强榕台产业深度对接,借助平潭开放开发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实验区优惠政策辐射周边地区。目前东海、南海争端四起,从海权战略高度出发,福州必须弘扬闽都海洋文明,加速闽都现代化进程,让台湾同胞心悦诚服,创造共赢的条件,以防御帝国主义染指台湾。

(二)闽都在文化艺术上要大发展、大繁荣

遵照中共中央十七次六中全会精神,福州要像抓经济一样抓文化建设,从文化战略高度加速闽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走向全省、全国、全世界,真正展示闽都海洋文明。

因此要大力加强宣传闽都海洋文明,出版发行《闽都海洋文明》的专著。在福州市博物馆增加并展出以闽都古今海上航行、海洋贸易、海洋资源、海洋考古、航海家等为主题的“闽都海洋文明博物馆”,宣传闽都海洋文明在全国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要加大闽都海洋文化精品工程建设。把福州深厚的海洋历史文化底蕴通过艺术的形式,如小说、诗歌、纪实文学、闽剧、电影、电视、动漫、音乐、绘画、评话等予以再现。造就一批具有很高知名度的文化名人和艺术名家,把茉莉花文艺奖广泛开展起来。

要加大闽都教育精品工程建设。福州曾称为“海滨邹鲁”、“理学名邦”。要打好幼儿园、小学中学基础,办好大学,造就大批顶尖的人才队伍,培养当代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哲学家、文学家、外交家、思想家、翻译家等。宣传福州市城市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发扬闽都文化的多元性、包容性、全国性、世界性、集群性。弘扬闽都文化精神内核:爱国精神、牺牲精神、冒险精神、开拓精神。具体地说,继续锻铸福州人敢于跋涉重洋、向海外发展的大无畏气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博大情怀,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高尚气节,勇于反抗侵略、敢于为真理而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闽都文化既是历史的,又是现代的;既是福州的特色,又是福州的优势。

闽台一衣带水,福州凭借与台湾存在着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的五缘优势,始终与台湾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加大闽台文化交流力度,这也是闽都文化向海洋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闽都在学术上要社会化、超前化

闽都要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实现社会科学社会化,自然科学超前化。

社会科学的社会化,就要不断地正确地及时地提出解决现实社会生活中重大的方针政策问题,给人们以思想启示,给政府以参考方略。要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时旗帜鲜明地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严复的故乡,要在社会科学上走在全国前列,以振聋发聩的语言,呼唤“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闽都在自然科学上必须超前化,要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内要取得突破,要努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大力引进和建设一批国家级科研机构、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推动福州软件园、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生物医药和机电产业园等园区创新发展,打造一流高新技术园区。闽都曾出现过全国闻名科学家高鲁、张钰哲、侯德榜、萨本栋、高士其、陈景润等。我们应该奋起直追,直逼科学前沿,为中国、福建、福州科学事业发展锦上添花。

(四)闽都在社会生活上要城市化、宜居化

福州要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把所属的县市都发展成城市化、宜居化。城市化、宜居化的特色包含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外在形象由建筑、道路、山水、绿地等形象构成;内在素质则包括精神风貌、文明程度、经济活力、治安状况等。其中文化又起着决定性作用。城市文化特色越鲜明,就越宜居,越能赢得世人的赞誉和越能吸引人。闽都海洋文化的内在素质、外在形象特别表现在代表福州文化的十大名片上:三坊七巷、马尾船政、林则徐、三山两塔一条江、鼓山、闽剧、温泉、寿山石、昙石山文化遗址、青云山。这里有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有的一个名片两者兼而有之。有效发掘和整合闽都文化内在素质、外在形象,必须结合开发具有闽都文化元素的旅游景区,提升福州旅游的文化品位和地域特色,使福州“十大名片”成为福州城市的金色名片。进一步发挥福州寿山石文化、漆艺文化、软木画等在中国乃至世界工艺美术领域独树一帜的地位优势,推动福州工艺美术文化的交流、融合和创新。继续高起点打造闽江、乌龙江“两江四岸”城市景观,突出抓好白马河、安泰河、达道河、光明港等12条重要景观河道的环境综合整治和人文元素重构。要做足“福州温泉甲天下”之誉的“温泉”文章,把福州真正建成的“有福之州”。

三、结束语

闽都人曾凭借广阔海洋,创造灿烂辉煌的海洋文明。闽都海洋文明是福州的宝贵财富,对于延续城市文脉、推动地区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福州要不断继增强国家海洋权益和安全意识,重视海洋,经略海洋,以海富市,以海强市。

〔作者简介〕黄柽,原福州三十三中校长,中学高级教师、离休干部。福建省、福州市作协会员,福州文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