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说“过犹不及”,是说凡事要讲一个适度。对于功名利禄,凡人几乎没有不梦寐以求的,但如果过分热衷,弄不好也会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最终毁灭自己。身外之物应当被人奴役,而不应奴役人,这话一说出来,大家都能明白,可是世上的事往往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此,真正聪明之人,对待功名利禄也是“得放手处且放手”,讲究个“吃亏是福”,讲究个装糊涂,不可过分执著。
吃亏是福关键在于心,在于不计较小小得失。生活中,懂得吃亏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对于生活中的争端,吃点亏,最好的做法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成全别人的好胜心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一看到平时高高在上的人的失败、弱点,就解除了对对方的紧张感,就想要接纳对方。
隐“优”暴“缺”,糊涂处世即可成全别人的好胜心,也会让别人更加喜欢你,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点还是很容易实现的,只要偶尔暴露一些无关紧要的小毛病就行了。
一次,有位记者去采访某个大政治家的丑闻真相,这位大政治家明白记者的来意后,把兴致勃勃准备开始质问的记者拦住:“时间多的是,慢慢来好了!”然后一屁股重重地坐下。
由于这种态度,记者的开场白便被抑制住了。
一会儿,咖啡送来了。接着,发生了一些偶发事件。那个政治家看来像是不敢热饮的人,刚喝了一口咖啡便大叫起来:“烫死了!”把杯子都打翻了。
收拾告一段落后,谈了不一会儿的话,政治家又把香烟放颠倒了,要在滤嘴上点起火来。
“先生,香烟放反了!”由于记者的提醒,政治家慌慌张张,连烟灰缸也碰倒了。
听说只要大喝一声便能令普通的国会议员打哆嗦的这位大政治家,让记者意外地看见了这些丑态,不知不觉中,记者的挑战悄绪消失了,甚至对这位大人物感到亲切不已。
其实,这种作法只能说是这个大政治家耍的一个手段,记者只是被假象迷惑了。
人们在看到眼前的威严者的丑态和弱点时,对这个人所抱的紧张感便会消失,相反的还具有接受这人的心理倾向。如果反用这种倾向的话,也可借着故意显露自己的丑态,使对方疏忽,甚至也可能将对方拉拢成为自己人。
为了解除人们的警戒心和紧张感,并拉拢他人到己方来,暴露自己的缺点、弱点,是能发挥相当效果的。
学生对一位新来的老师感到有些好奇和畏惧。因此,这位老师故意在课堂上说:“我的字写得不好看,板书更差,小学时我的书法都不及格,因此我特别害怕在黑板上写字。”以此博得学生一笑,为的是很快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有时,他也会说:“如何,我的领带漂亮吗?”学生就会暗暗在心里想:“这老师真有趣,竟注意些小事,可见老师也是凡人。”学生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了,便产生了亲切感,此后这位老师的教学也变得很顺利。
同样的,在人前演讲,在麦克风前打喷嚏,站不稳,故意表演些小失误,就能缓和原来紧张的气氛。听众们对有头衔的大教授都有戒备心,但是看到小的失误后,心里便会想: “同样都是人,难免做出些不雅的事。”于是一种亲切感就自然产生了。
与有自卑心理和戒备心的人初次见面时的会谈是很困难的,尤其在社会地位有差距时,对方在居下的位置上会有胆怯感,心理上自然筑起一堵防御墙。首先让对方树立“自己不比别人差”的观念,这一点很重要。
华盛顿特区有一位名演员,他是出名的花花公子,一位曾经被他追求过的女性回忆说: “若是他触动了我的母性本能,我就凡心大动。他往往会说:‘我真笨,连衬衫都穿不好。’”这位男演员就是利用母性本能,博得女人欢心的。
人人都有自尊心,人人都有好胜心,若要联络感情,应处处重视对方的自尊心,因为要重视对方的自尊心,必须隐藏你自己的好胜心,成全对方的好胜心,这样表面上对方胜利了,实际上却是你胜了。
比如对方与你有同性质的某种特长,对方与你比赛,你必须让他一步,即使对方的技术敌不过你,你也得让对方获得胜利。但是一味退让,便表现不出你的真实本领,也许会使对方误认你的技术不太高明,反而引起轻视的心理。
所以你与他比赛的时候,应该施展你的相当本领,先造成一个均势之局,使对方知道你不是一个弱者,进一步再施小技,把他逼得很紧,使他神情紧张,知道你是个能手,再一步,故意留个破绽,让他突围而出,从劣势转为均势,从均势转为优势,结果把最后的胜利让于对方。对方得到这个胜利,不但费过许多心力而且危而复安,精神一定十分愉快,对你也有敬佩之心。
不过安排破绽,必须十分自然,千万不要让对方明白这是你故意使他胜利,否则便觉得你虚伪。所面临的难题是,起初你还能以理智自持,比赛到后来,感情一时冲动,好胜心勃发,不肯再作让步,也是常有的事。或者在有意无意之间,无论在神情上,在语气上,在举止上,不免流霹出故意让步的意思,那就白费心机了。
时下里流行一句话:“玩深沉。”就是讲究隐匿的智慧。其实存在争执的场合玩点深沉正显示了大度绰约的风姿。争强好胜者未必掌握真理,而谦下的人,原本就把出人头地看得很淡,更不消一点小是小非的争论。你若是有理,却表现得谦逊,往往能显示出胸襟之坦荡、修养之深厚。
隐“优”暴“缺”,糊涂处世即可成全别人的好胜心,也会让别人更加喜欢你,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巧诈”不如“拙诚”
诚实是信用的基础,信用出于诚,不诚则无信,这就是诚信。诚信不仅是社会中每个人所应遵从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而且也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诚信待人才能感动他人,而说话不算数,处处欺骗别人,就算是在家门口也寸步难行。
诚实是无价的,是人际关系及商业行为中的至上原则。没有了诚实,人们再也不会相信你,没有了诚实,社会也会抛弃你!诚实是金的格言,是人生永远的绩优股!
“巧诈不如拙诚。”“巧诈”,是指心怀鬼胎,有目的有意图地故意表现出某些能够吸引人迷惑人的假象,是自以为聪明的奸诈之举。这种做法,乍看起来,机动灵活,善于应变,亦容易抓住别人的心,很有好处。实际上,这种做法只适合与人一次性的交往,即打过一次交道后便各奔东西,互不相遇了。在这种情况下,施巧诈有时能够蒙住对方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获取利益。但如果交朋友施此巧诈之术,则往往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弄巧成拙。
朋友不像别的关系,朋友之间相处的时间长,而巧诈往往带有欺瞒哄骗之举,经过一段时间就会露出破绽,让人识破。鬼把戏被人戳穿之后,便失去了别人对自己的信赖,朋友们会唾而弃之,最终非但获利不多,反而会损失更大,赔了夫人还要再折兵。
“拙诚”则是指心中不存恶念,诚心诚意地做事,或许有时行为举止略显愚直拙笨,但从不欺瞒别人。这种做法的缺点在于不能当即抓住别人的心,不适宜用于一次性交际活动,但最适合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