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当下的修行要学会宽容
18100000000011

第11章 宽容是通达:选择放下,活得坦然(2)

一味地指责别人是不明智的行为,有时甚至可能让对方与你为敌,让你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有的人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让人避而远之;有的人总喜欢严厉地责备他人,使对方产生怨恨,不知不觉中使彼此的沟通难以进行,事情也办得一团糟。成功的人说,只有不够聪明的人才批评、指责和抱怨别人,聪明的人则会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少一些指责与埋怨!

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说的时候容易,收回来可就没那么简单了。生气是在所难免的,但请永远记得一件事,别让言语变成伤人的刀子。如果你觉得别人伤害了你,你一定懂得被人伤害到底有多痛,那就不要再反过来去伤害别人。想想看,如果一直这样互相伤害下去,除了让彼此受伤之外,我们又能得到什么呢?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往往为了贪图一时的口舌之快,在有意无意间对他人造成伤害,而这些伤害就像栅栏上的钉孔一样,虽然钉子已经不在栅栏上了,可是伤口却永远地留了下来。

有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三国演义》里,张飞闻知关羽被东吴所害,下令军中,限三日内制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次日,帐下两员大将范疆、张达报告张飞,三日内办妥白旗白甲有困难,需宽限时日方可。张飞大怒,让武士将二人绑在树上,各鞭五十,打得二人满口出血。鞭打完毕,张飞手指二人:“到时一定要做完,不然,就杀你二人示众。”范疆、张达受此刑责,心生仇恨,便于当夜趁张飞大醉在床,以短刀刺入张飞腹中。张飞大叫一声就没命了,时年仅55岁。

张飞不管三七二十一,鞭打范疆、张达,结果却葬送了自己的性命,倘若当初他能对二位将军多一点宽容,结果将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愤怒是最可怕的暴君,而尖锐的言语则是它的帮凶,当它们一起出现的时候,伤害往往已经造成了。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脾气,我们不仅会伤害到别人,甚至也会伤害我们自身。

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放下那些犀利伤人的言辞,给彼此一个拥抱,在温暖对方的同时,也让自己觉得温暖呢?当你觉得周围的人对你都不够好的时候,不妨静下来想想看,你又是怎么对待他们的呢?

人们在生活中,可能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情。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也能够常听到一些抱怨和不满。你在事业上受到挫折,可能抱怨生不逢时;你在工作上得不到重用,可能对上司不满;家长会抱怨子女不争气;子女会抱怨父母没能耐等。听得多了,最后就归结到一句话“老天没长眼睛”。与其每天总在抱怨这个,不满那个,每天在烦恼中生活,还不如换个思维,使自己享受每一天的快乐。

天气很晴朗,你出门没带伞。突然乌云密布,下起大雨来。你走在路上,被淋湿了身体。如果此时你抱怨的大骂道:“这鬼天气。”你的心情就会变得很糟,也无济于事。但如果你宽心的去想:“很久没淋过雨了,在雨中奔跑的感觉也很不错。”也许会感激这场雨,让劳累已久的你有了一个放松自己的机会。

一个人情绪是烦恼是快乐,常常是主观的。遇到烦恼的事就抱怨是一种无能的表现。常常抱怨的人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他们常常抱怨别人,抱怨环境,抱怨一切的不如意。他们却没想过要自己努力奋斗,常常在抱怨中失去了机会。到头来,他们又会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平。少些抱怨,多些微笑。这样生活将会更美好。

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里,一个人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来面对在社会上和家庭里所遇到的一些烦恼。用理解和宽容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同事、自己的邻居、自己的家人。有一句话说得好:“会不会笑,是衡量一个人是否会生活的标准。”

每一次,当你忍不住想要发脾气的时候,只要想想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说不定你就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将彼此之间的伤害降到最低。如果言语是会伤人的刀子,那么就让它永远地留在刀鞘里面吧。

要指责和抱怨时,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一下问题,在与别人的交往中,不能只想着自己,也要设身处地考虑别人的感受,要有关爱他人,为别人着想的心态。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带着个小和尚,整日诵经参禅。小和尚年纪小,坐不住,常常偷偷溜出去玩耍。

一天,小和尚跑到小溪边,看到水里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便抓住了一条小鱼,用一根线将鱼身子绑起来,在线的另一头系上一块小石头,然后把鱼放回水里。小鱼吃力地拖着石头在水里游动,行动得十分缓慢,小和尚笑嘻嘻地看着。接着,他如法炮制,又抓了一只青蛙和一条小蛇,也用小绳绑住他们,另一端系上一块石头。看着这些小动物的活动越来越艰难,小和尚玩得很开心。

老师父到溪边来打水,看到这一幕,十分惊讶。虽然小和尚还不谙世事,不明白自己做了什么,老师父却深知不能让他学会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但是,小和尚年纪太小,一味训斥,他未必明白其中的道理,也达不到效果。

老师父没有说什么,带着小和尚回到了寺里。到了夜深人静时,小和尚早已进入了梦乡。老师父抱来一块大石头,把大石头绑在了小和尚身上。

第二天早上,小和尚醒来,想从床上坐起来,身体却被沉重的大石头拉着,怎么也坐不起来。

小和尚几番尝试,累得气喘吁吁,依然挣脱不了。他求师父解开绳索,老师父平静地问他:“你身上绑着一块大石头,滋味如何?”

“太难受了。”小和尚委屈地回答。

“如果你身上绑着石头觉得难过,那溪中的小鱼呢?它拖着石头痛苦吗?青蛙被绑了石头痛苦吗?蛇被绑了石头痛苦吗?”

“小鱼、青蛙、蛇,他们应该也很痛苦……”小和尚知道自己做错了,羞愧地低下了头。

师父又说:“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的痛苦上是多么残忍的事啊!你现在既然已经知道错了,就要悔改,就背着石头去解开你绑上的绳子吧。解开了他们,你的罪孽才能放下。”

小和尚背着沉重的石头艰难地回到小溪边。却发现,不堪重负的小鱼已经死去,僵硬地躺在溪边上;青蛙的挣动已经十分微弱,解开了绳子,也变得行动迟缓了;蛇更是在石块上撞得满身是伤,快要死去了。

原本鲜活的生命因为他的恶作剧凋零了,小和尚顿时觉得十分愧疚,伤心地哭了起来。

老师父将小和尚放到与那些被他残害的小动物一样的境地,让小和尚站到那些小动物的立场上,通过亲身体验彻底了解到自己的错误。使得小和尚口服心服,彻底悔悟了。

所谓换位思考,就是从对方的立场和角度来考虑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需要我们换位思考的问题比比皆是,如顾客与服务员、上级与下级、司机与交警、家长与老师、老师与学生、批评者与被批评人等。古往今来,从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你们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你们也要怎样待人”,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的人们,奉行着相同的做人道理。

为人处世,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通过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眼界会变得更加开阔。为别人点亮一盏灯的同时,也照亮了自己的路。

我们喜欢责备他人,常常是为了表现自己的高明。有时,也有推卸责任的目的。古人讲“但责己,不责人”,就是要我们谦虚一些,严格要求自己一些,这对自己只有好处,绝无坏处。

中国有句老话:“在你没有打扫干净自己屋子的时候,不要去责怪邻居家的屋顶上有霜雪。”做了错事只知道指责别人,而不会反思自己,这是人们的弱点。因此,当你想要批评别人时,首先学会换位思考。

当别人犯错时一味地指责是不明智的行为,有时反而让对方与你为敌,甚至于让你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与其指责,不如把心放宽,多些宽容,这样更能让我们的生活和谐、美好。

学会宽容,如同土地宽容了种子,于是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于是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雾,于是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我们便拥有了未来。

宽容就是以常人的心态去面对周围发生的不正常的事,这些事中可能有别人的错误,失误,甚至有意的伤害。如果采取不宽容的方式,其结果可能就是争端。宽容可能失去利益、面子,甚至人的尊严,直到一段时间之后,会让人明白你的宽容。

宽容最重要的因素便是爱心。原谅那曾伤害过我们的人,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如果我们这样做了,就会从中体验到宽容的快乐。尽管不顺心的事随时会产生,若能宽容待人做事,你便拥有了快乐的一生,那难道不是人生的幸事吗?所以我们应尽量以愉快的心情处理生活上的各种问题,即使忍无可忍,也应拿出理智来抑制情绪,最终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其实,我们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群体里,人与人之间难免常常因一时的疏忽,或冒犯了别人,或别人冒犯了我们,正确的做法是冒犯者应主动真诚地道歉,被冒犯者理当宽容大度,说声“没关系”,让一切在“对不起”和“没关系”中烟消云散,使彼此重归和睦和友善。

宽容其实是一种心态,一种不苛求、不极端、不任性的健康心理,它需要我们去学习、去体会、去感悟,需要拿出一点勇气和智慧去想、去做、去生活……在短暂的生命里程中,学会宽容,意味着你的生活更加美好。

海是宽的,所以能纳百川之水,做人应该有海一样的胸怀。做人要大度,宽厚。只要你能够真正做到宽容待人,你就会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宽容不是害怕,不是懦弱,不是窝囊,不是无能,而是一种豁达,一种度量,一种宽广胸怀。宽容并不是对他人的恩赐和无原则的宽恕,而是一种理解,一种将心比心。人要有度量,凡事看得淡一点,不那么斤斤计较的话,就省去了许多烦恼。

拿得起,更要放得下

人们常说,一个人做事要拿得起放得下。所谓“拿得起”,指的是人在踌躇满志时的心态,而“放得下”,则是指人在遭受挫折或者遇到困难或办事不顺畅以及无奈之时应采取的态度。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有难度的。可能对于“拿得起”都比较容易做到,而“放得下”却不是那么简单了。在生活中懂得如何取舍的人是有智慧的人,他的生活会简单而快乐!

一个人来到这世上,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顺逆之境、迁调之遇、进退两难等各种情形与变故的。放弃那些包袱,你可能就会心情放松;放弃那些烦恼,你可能就会变得精神;放弃那些执著,你可能就会变得能干;放弃那些无奈,你可能就会充满力量。你可以从自身的条件和周围的环境出发,做你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倘若有不切实际的事情,那你就要勇于放弃。

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人喜欢失败,可惜这个世界没有永远的成功者,换句话说,也不应该有永远的失败者。人生是一场搏斗,谁也不是常胜将军,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有面对失败并超越它的勇气和能力,后者正好相反,在失败的沼泽中难以自拔!

一个人如果想有目的地、有效地生活,就必须培养自我控制能力,将压力变为动力,而不是一份沉重的负担。只有如此,他才能攥紧自己命运的缰绳。一个意志坚强的人,世界也得让他三分;相反,一个意志薄弱的人,世界就欺他三分。

春秋时期的范蠡辅佐勾践二十多年,最后打败吴国成就了霸业,勾践有“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的美意,范蠡不仅谢绝而且离开了勾践,放弃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跑到乡下“躬耕于垄亩”,创下了万贯家财,自得其乐。西汉的张良亦是如此,帮刘邦打下天下后过起了隐居的生活,逍遥于山水之间。这种拿得起放得下的魄力让今天的我们铭记嘘唏。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韩国,最大的不锈钢厂家——三美集团在亚洲经济危机下倒闭了。该集团60多岁的副主席,由于企业破产,个人资产也所剩无几,无奈之下重新回到职业培训所,接受餐馆服务生的培训。然后,他选择了以前经常光顾的一家著名饭店去应聘。饭店老板念其从前经常照顾生意,答应让他在前厅当了一名端盘子的侍者。上班期间,他常遇到一些过去与他交往甚密,乃至莫逆之交的企业界、银行界熟人。这时候,别人难免有些尴尬,他却十分坦然。他说道:“工作不只是谋生的手段,更是高贵心灵的营养。”

常言说得好,“天不会塌下来”,不管碰到多大困难,也必须挺得住,才能化解一切压力,最终轻装上阵。对于未来,每个人总觉得遥远、模糊,如果分几个阶段,就会感觉离自己很近。谁都一样,不管你的起点多么低,距离未来多么遥远,只要坚实地走、认真地走,哪怕走的只是一小步,都是向未来靠近。

人生在世,谁都会有不顺心的时候,做个有耐心的人不容易,做到平心静气更是一种境界、一种气度和一种修养。

事实上,你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一切,一切也会给你同样回报。人生离不开利益,但也不能只盯着利益,利益不是万能的,莫让利益遮住眼,走出利益,天地就会变得越来越宽广。

有一个从名牌大学毕业的大学生,非常期盼进入一家大公司工作。于是,他给公司总经理寄去一封短笺。很快他就被录用了,原来打动该公司老总的不是他的学历,而是他那特别的求职条件——请求随便给他安排一份工作,无论多苦多累,他只拿做同样工作的其他员工一半的薪水,但保证工作做得比别人还要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