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让你看穿身边人的微表情心理学
18107100000012

第12章 参透话外之音,顺着声音走进人心(4)

二、“但是”

当对对方说的话表示不认同,或者持否定的观点时,人们便会使用“但是”这个转折语;当认为对方所说的是错误的,想要反驳或推翻他们的言论时,我们也经常使用“但是”这个词语。

然而有一种人,不论什么时候,都喜欢使用“但是……”来作为开场白。一般在“但是……”后面所接的句子应该是否定的,但仔细听他们接下来所发表的意见,其叙述的内容与前面他人所述大同小异。这种时候本来没有使用“但是”的必要,他们之所以如此,其用意只是为了不想一直扮演“听者”的角色,而希望将谈话的焦点转移到自己身上。这种老爱说“但是”的人,心中常存有否定对方攻击的心理。只要能将对方贬低,通常就觉得自己很伟大。

正因为如此,这一类型的人便常常喜欢滥用“但是”这个词,为反对而反对,为否定而否定。如此一来,原本愉快的谈话也会变得索然无味,即使如此,这类型的人还是常对于他人的感觉无动于衷。

三、“所以说”

常把“所以说……”挂在嘴上的人,是经常会把之前自己说过的话加以强调并爱下结论的类型。他们认为自己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了解所有的事情,颇有先见之明。当别人说出事情的结果时,他们常常会说:“我之前不就说过了吗?我早知道结果会是如此。”特别强调自己对事情的发展早已经了如指掌。他们绝对不会说:“是啊!你说得对,我也是这么想的。”而往往说:“所以说,这件事情就是这样,我之前不就说过了吗?”态度表现得非常强硬、傲慢,并且喜欢将所有的功劳往自己身上揽。

四、“对啊”

“对啊”这个词语是用来肯定对方说的话,这是毋庸置疑的。

五、“嗯!对啊,就如同你所说的”

“对啊!确实是这样,我也有同感。”

类似这些用来赞同对方、认同对方的话,会让对方听起来格外舒服、顺耳,非常高兴地以为原来你的看法和他的一样。

他们不是属于自我意识强烈的类型,个性表现上也不强硬,更不会勉强别人照着自己的步调走,他们通常比较能体会别人的心情,不会硬要别人都必须顺着自己的意思来做。

常说错话

曾经有位奥地利下议院的议长,在宣告议会开始时,一不留神说成了“议会结束”,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要让这个议会顺利进展的困难颇高,所以议长在心中便有“希望议会尽早结束吧”的愿望存在。这个愿望表现在其不经意的话语中,他本人在意识中清楚地知道议会一定要进行,但在潜意识里又有恐惧、不想面对的心理,两者互相矛盾、冲突,因而引发了这种说错话的行为。

生活中,你有没有在无意识中说出奇怪的话的经历呢?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说错、听错,或者是写错等“错误行为”,都是将内心真正的愿望表现出来的行为。

通常,说错话的一方都会找出自己是“不小心”、“不是真心的”等借口,但事实上,那不小心说错的话,其实才是真正想说的。这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屡见不鲜。

由此可知,常常会说错话的人,可以推断为大部分是习惯性地隐藏真正的自我的人。而且,心中很强烈地禁止自己把这些真心话表露出来。“这件事绝不能讲出来”、“这事绝不能弄错,非小心不可”,当你越这么想的时候,便越容易将它说出来。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形吧!越是被禁止的东西,越去压抑它,就越容易表露出来。

总而言之,暗藏在我们内心的许多事情,当你越想要去隐瞒、掩盖它的时候,就越容易说错话或做错事,无意之间让心意表露无遗。

说粗话

男人们聚在一起,比较容易说些“有伤大雅”的粗话,尤其是涉及禁忌的词汇更是有人偏爱,朗朗上口。例如,“娼妓”、“淫妇”等与性行为有关的语言,或“凸肚脐”、“狗屎蛋”等牵涉身上排泄物的语汇,好像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男子汉的气魄。其实,这类男人是因为内心的欲求不满而粗话连篇的。

我们可以断定,喜欢口出秽言的人,是属于某些方面的欲求不满类型的人物。他们在心理上是时常焦躁不安的,又没有办法去排除,所以长年累月积累起来,只要碰到偶发小事件,他们就借题大肆发挥。积累后的“爆炸”并不一定仅仅针对他不满的对象而发动攻击。一旦被他逮到丝毫机会,无论何时、何人,他一样照说不误。有时候,即使说话的人不是有意的,但对听话的人来说,却在心里结了个疙瘩。听者首先可能会产生“岂有此理”、“不像话”的感觉,进而演变成以更恶毒、更不堪入耳的话来反辱对方,最后出现了愚蠢可笑的骂街场面。

还有一种人有故意在异性面前讲粗话的嗜好,其乐趣在于观看对方的反应。他们常常有意选择那些在对性方面的问题感兴趣,但又对淫秽语言不具有抵抗力并怀有来自生理方面的憎恶感的女性,在不适当的时候提及这类话题,也就是在不该讲粗话时脱口而出。例如,在上班时间,当女同事送文件来的时候,或趁机对埋头工作的女职员讲粗话,以此来欣赏她们的窘态。这些女子听到粗话后,大都会面红耳赤,或者手足无措,甚至惊慌得啜泣不已,而这正是那些人所乐于见到的。对他们来说,说粗话只是前奏,观看女性的反应才是他们真正乐趣之所在。

这种因欲求不满而产生的粗言恶语,说话的人并未考虑会招致何种后果,只是一味地借机吐出心中不快。至于是否会伤害他人,一时便考虑不到了。可见,所谓粗话,只不过是为发泄内心不满,一般并不具有特殊意义,同时又不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实际上的伤害。所以,除了意欲给予对方致命的打击,而事先在内心一再计划盘算好的蓄意性言语外,对于他人的粗言恶语,最好充耳不闻。

近年来,女性毫不逊色于男人,也学会了激烈地口出秽言和放浪形骸。一些女性说得出比男人说得更露骨、更难听的下流话。在一度盛行的示威活动中,她们也高举标语牌,尖声大叫“混蛋”而面不改色。

乍见从温文尔雅的女性口中,爆出如此没有修养的语言,实在让人寒心。但是,如果我们站在女性的立场上看待这种现象,和男人们一样地用粗言恶语,可以给她们一种与男人们并驾齐驱的感觉,这是妇女解放运动时代典型的女性心理特征。

孩子们特别是男孩子为什么爱说粗话呢?要知道,孩子们如果在父母面前说粗语,毫无疑问地会受到严厉的责骂。所以,粗话通常变成了孩子们之间在相互游戏时的通用语。孩子们彼此都知道“那种话”并没有恶意,只是一项“游戏”罢了,这种“游戏”可以满足他们摆脱被父母教训的逆反心理,可以让他们感到自己也能和大人们说一样的话,自己像个大人了。

好辩论

通过辩论,领导者能判断出一个人才学的高低和真假。领导者如果能制造机会,引发一场争论,让大家唇枪舌剑一番,自己隔岸观火,会很容易识别谁是真正的人才。

有的人在辩论时,总是摆事实,讲道理,事实摆得清清楚楚,道理讲得一条接一条,说得人心服口服。这种人稳健大方,思路清晰,反应也快,看问题能抓住本质,而且态度从容,不紧不慢,为人做事有理有据,可托以重任。另外一种人,在辩论中说得别人哑口无言,或者说得别人拂袖而去,不愿再跟他辩论。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胜利者,依靠犀利的言辞战胜了对方。这种人目光尖锐,头脑敏锐,能迅速抓住他人讲话的漏洞而伺机反驳,一张巧嘴能把黑说成白,把错说成对,尽管对方知他无理,却在一时之间找不出确切的话语来驳倒他。他们是业务、外交、法律界好手,但要注意他轻浮不稳的毛病,当心聪明反被聪明误。

有的人与人交谈时,如果大家见解一致,就如涓溪流向大河,彼此和谐融洽。当意见相反,争了几句就离开,或者彼此模棱两可,谈得不冷不热,渐渐地因尴尬而止。这是不善与人交谈的人。这种人说话被动,别人问一句答一句。但当说到他感兴趣的话题时,立刻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侃侃而谈,语若滚珠,甚至会激动起来,仿佛于寂寞山中遇到知音。这种人对生活有激情,苦苦钻研自己的兴趣所在,会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他们不喜欢热闹地方,而爱清静自处,生活欲望也比较清淡,适合于搞研究工作。

和不善交谈的人相反的是善于交谈的人。这种人发现对方听不进自己说的话时,会立刻转换话题,或采用迂回战术,先说些对方爱听的话,找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取得对方的赞同后,再逐渐地回到刚才的话题上来。这种人容易博得大家的好感,而且意志坚定,善于思考,敢说敢做,且有毅力坚持到成功。他们用心智做事,会察言观色,适合担任管理、社交类职务。

领导者通天下之理,通天下之辩,才能识人。辩论在求理,正确的辩论者往往具备八种技能,他们的耳朵能听懂对方的意思,思想能创造新理论,眼睛能看出未来的机会,言辞能表达自己的思想,行动能纠正自己的过失,防守能抵挡对方的进攻,进攻能打破对方的防守,找出对方的矛盾而攻击,令对方观点自相矛盾,最后投降。

言为心声,从辩论的技巧中,可以看出各种不同才能的人,领导者还需耐着性子,慢慢观察,才能有所收获。

散布流言

“喂!你知道吗?小李和柜台的陈小姐,好像有什么暧昧不清的关系!”

“前一阵子,他到那个女的公寓过夜的事情,好像被他太太知道了……”像这种对公司的“地下恋情”“内部”情报非常清楚、喜欢嚼舌根的人,相信在每家公司中都应该有一两位吧!他们在叙述事情的时候,就好像自己真的身临其境,实况转播一般,十分精彩。但是在这精彩的故事中,往往也掺杂了一些他们个人的想法,添油加醋,进行了一番“艺术加工”。

这种爱夸大事实的人,其实用心是很单纯的,他们只是希望引起周围人的注意,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并且希望在聊天时所有的人都会把重心放在他们身上。因此,针对众人有兴趣的话题,便不厌其烦地添油加醋,让故事听起来更富戏剧性、更具趣味性,其目的不过就是希望引人注目,如此而已。

可是,当身边的人发现,他们所叙述的内容与事实不符合时,便会对他们加以指责。而为了掩饰自己的过失,他们通常会用巧妙的方式蒙混过去。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们在编造故事方面的确具有超凡的才能,如果把这种才能运用在其他合适的地方,不是更好吗?

他们之中甚至有一些人,在自己的谣言被识破后,不但不反省自身,反而将矛头指向拆穿自己谣言的一方。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没有退路,说谎就说谎,没什么大不了的,要站稳自己的脚跟,绝不能让别人击垮。所以,公司若容许此种事情发生,这会造成员工之间摩擦不断,但是,如果其所说“故事”无伤大雅,这种谣言倒是可稍微调节公司内部沉闷的气氛。

这种喜欢说人是非、道人长短的人,有许多都是因为嫉妒心以及偏见的心理因素造成的。他们喜欢拿别人和自己作比较,“那个人好像买了新房子”、“这次不知道谁会升官”,等等,无时无刻不注意他人的动态,然后与自己比较。这种类型的人和主张“我就是我”的我行我素派的人正好相反,总是会在意他人所做的事情。

找借口

马上就找借口是没有自信心的表现。

人们很多时候下意识地试图忘记不愉快的事,做错了事,就马上找借口替自己开脱,把自己的缺点和失败的原因转嫁给他人,强调别人也会出错,来维护自己的自尊心,这种心理机制被称为“防卫机制”或“自我防卫机制”,因而出错的时候也能看出人们隐藏的心理活动。

不管出了什么差错,马上找借口的人,对自己缺乏自信,仅仅考虑怎样才能转嫁责任。这种人胆小而神经质,有过于在意他人看法的倾向,比起自己的意愿来更愿意遵从周围人的意见。

他们以为即使犯的是小差错,也会被人耻笑,所以最好是随着别人的想法办事,万一失败,也不会一个人受责。

归根结底,找借口的目的就是要把自己努力和行动力不够的缺陷正当化。可是,如果不承认自己的过错,即便一时转嫁了责任,以后也会给人留下坏印象。

另外还有一些有负面效果的讲话方式。说者似无心,但它隐藏了发言人的性格、真实想法以及企图从心理上操纵对方的愿望,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

一、对公司和上司牢骚满腹

一张嘴就是对工作的牢骚,如果老是这样,耐心的人也会听厌了。牢骚和不满多的人,一般比较消极,缺乏行动力。

这种人每天晚上抱怨要辞职而一直没有辞职的迹象,也没有开始寻找工作的活动。他们不过是靠发牢骚来泄私愤而已。

二、我早就知道会这样

回顾已经发生的事时说的话,如“那时我就知道不行”“从一开始我就知道会是这种结果”。这类说法多用来表达一种否定的意见和情绪。

如果是为了反省自己失败的原因还情有可原,但如果一贯是这种腔调,有人会想问他“那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对方肯定会这样回答“不是上司不同意嘛!”总之他的意思是:原来我就这么想,结果应验了。我有先见之明,而造成失败的原因是上司无能。他的目的是转嫁责任给上司。爱发表这类言论的人大多是事后诸葛亮,缺乏信用,不能委以重任。

三、那时要是这么办的话

回顾过去时老是后悔不已:“那时我要是这么办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