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事有尺度——如何提高你的做事能力
18123300000020

第20章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大智若愚”被普遍认为是做人智慧中最高、最玄妙的境界,混混沌沌与天地一体,秉承天地间的灵气,为造物主所呵护。如果有谁能得到“大智若愚”的评价,那表明他可以在人生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了。从字面上理解,大智亦即最高的智慧接近于没有智慧,接近于木讷,接近于愚。

“大智若愚”的派生词“大巧若拙”、“大直若屈”、“大辩若讷”,它们表明至高的谋略,至高的技巧,至高的境界并不是直接地、赤裸裸地、一览无余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它拥有丰富的层次与内涵,拥有保护自身的机制。

美国第九任总统威廉·亨利·哈里森出生在一个小镇上,他小时候是个文静怕羞的孩子,人们都以为他是一个傻瓜,常喜欢捉弄他。他们把一枚5分硬币和一枚10分硬币放在他面前,让他任意选择一个,威廉总是要那个5分的,于是大家都嘲笑他。

有一天,一位好心人问他:“难道你不知道10分比5分值钱吗?”

“当然知道”,威廉慢条斯理地说:“不过,如果我捡了那个10分的,恐怕他们就再也没有兴趣拿钱给我了。”

大智慧的人把聪明藏在心中,即使别人讥笑他愚蠢,也不显示出来。这种智慧体现为以静制动、以暗处明、以柔克刚、以反处正之道,表现为降格以待的智慧。

大多数人都愿意做一个聪明睿智的人,而不愿意被人看作愚蠢笨拙的人,因为愚、拙、屈、讷都给人以消极、低下、委屈、无能的感觉,使人的第一感觉难以产生好感,使人放弃戒惧或者与之竞争的心理,使人对他加以轻视和忽视。但愚、拙、屈、讷却是人为营造的迷惑外界的假象,目的正是为了要减少外界的压力,松懈对方的警惕。或使对方降低对自己的要求。

“大智若愚”是在平凡中表现不平凡,在消极中表现积极,在无备中表现有备,在静中观察动,在暗中分析明,因此它比积极、比有备、比动、比明更具优势,更能保护自己。如果要克敌制胜,那么可以在不受干扰的条件下,暗中积极准备,以奇制胜,以有备胜无备;如果意图在于获得外界的赏识,愚钝的外表可以降低外界对自己的期待,而实际的表现却又超出外界对自己的期待,这样的智慧表现就能格外出其不意,引人重视。

在中国古代,“大智若愚”演变为一套内容极其丰富的韬光养晦之术。大智若愚者,一般是一些道行高深之人,他们永远似睡非睡,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态度总是淡淡的、傻傻的,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但实际上,他们只是不想给自己找“硬碰硬”的对手而已。

“曹操煮酒论英雄”是《三国演义》中很精彩的一段故事。当时刘备落难投靠曹操,曹操真诚地接待了刘备。刘备住在许都,他深知曹操为人心性多疑,又有“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的古训,为防曹操谋害,刘备就在后园种菜,以此迷惑曹操,放松对自己的警惕。

但是曹操眼里不揉沙子,他早就发现刘备非一般之人,他不会甘居人下,只是还没有抓到把柄而已。一日,曹操约刘备入府饮酒,议起谁为当世英雄。刘备点遍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张乡、韩遂、张鲁,均被曹操一一贬低。曹操指英雄的标准是“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刘备问:“谁人当之?”曹操说,只有刘备与他才是。

如此韬晦之计,却被曹操点破,刘备猝不及防,竟吓得把匙箸丢落在地上,恰好当时大雨将到,雷声大作。刘备从容俯拾匙箸,并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巧妙地将自己的慌乱掩饰过去。曹操才不再怀疑刘备了。

刘备藏而不露,人前不夸张、装聋作哑不把自己算进“英雄”之列。他的种菜、数英雄在表面上收敛了自己的行为,却把自己的英雄气概深深隐藏在了心中。所谓韬晦之术就是收敛锋芒,隐匿行迹,掩饰野心,与世无争,麻痹对手的警惕,迷惑世人的目光,等候适当的时机,实现预谋的目的。

我们很难见到一个很有智慧的人的锐利之处,因为大智者从来不以大刀阔斧慷慨激昂表现自己,也从来不刻意显示自己有多强大的力量。因此,他也不会被强大的力量击倒。大智者虽然看似不强大,却能促成事物的成功或发展,这是因为他的柔性中潜藏着足够的变通。

《菜根谭》说:“鹰立如睡,虎行似病。”老鹰站在那里像睡着了,老虎走路时像有病的模样,而一个真正具有才德的人反而不炫耀,不显才华。一般人都想表现聪明,装糊涂似乎是很难。但最聪明、最世故的人,却装出很愚拙的样子,以此来保全自己的人格,同时也可以做到不随波逐流。真正的大智大勇者一般并不是大肆张扬的人,他们会表现得普普通通,来掩盖光芒,以便于更进一步完善自己。

一个人成功与否,绝不能从表面来看,越是聪明的人,越懂得圆滑处世,他们能够顺应外界的潮流,若愚似鲁,而其实,在内心深处,却会积极地考虑如何更上一层楼,因此,大智若愚的人,总是最有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