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让爱一路陪伴:灾后心理救助手册
18123400000012

第12章 如何帮助丧亲的孩子

在“5·12”大地震之后,震区有一些孩子失去了至亲的家人,这个孩子可能是你不认识的,也可能是你亲人的孩子,或是你在灾区中认识的朋友的孩子,这些孩子正面临生命中的重大挑战。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比起那些在地震中受伤或者经历房屋倒塌的孩子,这些孩子的被抛弃感和无助感更加严重,他们失去了保护自己的亲人,从此需要一个人来面对这个世界。无论你是什么角色,志愿者、老师或朋友,他们都非常需要你的陪伴来获得生活下去的力量。

亲近的人死了,孩子可能会怎么想

孩子对死亡的想法与成人的想法不同。不论文化背景、家族的宗教信仰如何,死亡常常被孩子视为上天惩罚的结果。孩子不懂得死亡是人生必然的结果,也不懂得自然灾害中的死亡者或幸存者,往往只是随机的变量造成的。有些孩子可能会觉得是因为自己不听话或者在地震发生前刚好做错了事,所以害得亲人罹难。也有些孩子会想起有一次,他跟哥哥抢玩具吵架时,曾经暗自诅咒哥哥“死了最好”。或是有一次妈妈罚他的时候,他曾经暗自发誓他有一天“要让她好看”。地震发生后,哥哥、妈妈真的走了,好像应验了孩子的期望。他因此而深深自责,觉得亲人的死完全是他自己造成的。

正是因为孩子对死亡的想法与成人的想法不同,所以他们面对死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常常会让成人十分诧异。

不要以为有些孩子没哭、没难过就表示他不了解自己已经失去了最亲的人。孩子没有社会经验,他根本不知道亲人死了应该用什么恰当的方法来抒发他自己的情绪。这时候他的行为往往反映了他自己的那套对死亡的理论。

有些孩子会忽然表现得特别好,不要以为他是在一瞬间长大了、懂事了。说不定他只是猜想,亲人的死亡是因为自己不乖、自己乱诅咒所造成的。如果从现在开始他都很乖、很听话,那么爸爸也许就会活过来了。想想看,随着时间推移,当孩子渐渐发现不论自己再怎么努力,都不能让亲人复生的时候,他失望的心情,他对自己的自责,会如何累积成为一辈子无法抹去的心理伤害。

有些孩子会好像完全没事儿一样,甚至会比平常还要顽皮、不听话。别以为他不难过,说不定他就是因为自责太深,才想让自己看起来更坏、更不听话,好让老天干脆把他也一起带走,或是让其他生还的亲人气不过揍他一顿,也好让他经由这些惩罚减轻一些罪恶感。

要想帮助这些孩子,首先,你要学会观察。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这个孩子,他是否有以下一些表现:

不相信家人已经永远离开,坚持他们会再回来。

身体产生不适:没食欲、呼吸困难、做噩梦等。

觉得自己是被过世家人抛弃的小孩,甚至会对他们感到生气。

觉得亲人死亡是因为自己不乖、自己乱诅咒所造成的。

模仿过世亲人的行为或特征。

变得容易紧张。

担心以后没有人照顾他、疼爱他。

出现跟以前很不一样的举动,例如:特别乖、特别顽皮或故作坚强。

面对孩子的种种反应,你可以为他们做以下这些事来帮助他

1.分享经验

鼓励孩子说出灾害当时他的经验,或者用间接的方式与孩子讨论亲人死亡的议题,如先讨论小宠物的死亡、以前亲人过世时的心情等。

2.表达情感

跟孩子谈他失去家人的感觉,可以通过言语、绘画或用黏土制作器物的方式让孩子表达他内心的悲痛、伤心甚至悔恨,等等。

3.面对孩子的罪恶感

有些孩子会认为家人死亡是自己造成的。我们必须让孩子了解每个人都会犯错,而且他已经尽力表现得很乖了,他不需要为任何人的死亡负责。同时还要帮助孩子回想曾经和过世亲人在一起的快乐日子,提醒孩子他也曾让他的家人感到很快乐。

4.让孩子有机会对失去的亲友表达心意

年长一点的孩子可以让他们祈祷、祭拜或参加亲人的丧礼,并告诉他们丧礼的过程与意义,至于年幼的孩子,若怕对他冲击太大,至少可让他多少参与一些家人悲伤与忙碌的活动。比如可以教四岁的孩子折纸元宝。不过,别忘了给他您温暖的陪伴。

5.一起回忆

可和孩子一起回忆过去和家人在一起的情景,提醒孩子,父母的爱不会因为他们的离去就消失了,这些曾一起分享过的美好时光,不会因为对方的逝去而变得没有意义。

6.讨论死亡

当发现孩子对死亡产生疑惑时,应主动地和他讨论。越是避免讨论,越会使孩子觉得死亡是一件神秘又可怕的事。若他问其他家人“你会不会也死掉”,其目的是想确定他是否能有家人继续陪伴,这时可不正面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告诉他:“我们当然都希望可以一直生活在一起很久很久……”

千万不要做这些事情

不要刻意避免和孩子讨论死亡或当做事情没有发生。

不要回避告诉他事实甚至扭曲真相。例如:转移话题,或者说“妈妈在别的地方”。

不要立即将孩子送走,或强迫他进入新的环境。

如果孩子没有机会处理心中的伤痛就被抛进新的生活中(如寄养家庭、孤儿院),那将会在他的心中留下极大的阴影。

不要强迫孩子勇敢、坚强。

有时悲伤哭泣是必要的,这时告诉他们“想哭就哭出来”会比告诉他们“不要哭”来得好。

不要对死亡作不适当的解释。

“妈妈出远门去旅行了”——这会让孩子觉得妈妈是不辞而别的,尤其当他等不到妈妈回来时,会更加悲伤。

“死掉就像睡着一样”——这样说有时会让孩子害怕自己也在睡梦中死去。

不要禁止孩子谈论有关灾难的话题或重述当时的回忆。

孩子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减轻他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