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让爱一路陪伴:灾后心理救助手册
18123400000008

第8章 我是老师,我要帮助我的学生

帮助孩子的基本原则——提供安全、保证与支持

地震灾难过后,在基本的安全及温饱得到保证之后,中学与小学即会复课。此时,老师在孩子的心理康复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本次地震发生于下午上课时间,孩子多数是从教室的废墟中逃离或被营救出来的,他们的许多朋友或同学在这次地震中失去了生命或健康。对于这些幸存的孩子来说,回到学校也意味着又一次面对创伤。想想看,曾经朝夕相处的同学,在短短的一瞬间,就在自己的面前消失了,同桌的位置也变得空荡荡了,这个时候,孩子面临的心理压力是非常大的。他们会担心、会害怕、会难过,甚至会认为上学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对学校和老师产生愤怒的情绪。

因此,老师如果能在这个时候了解孩子的这些心理,了解孩子可能经历过的那些苦痛,及时发现孩子的创伤反应,并知道何时该转介孩子接受专业协助,就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们渡过这场灾难。

另外,老师也可以通过营造安全和支持的气氛,带领孩子和那些不幸遇难的孩子告别,让孩子有机会宣泄自己的情感,学习互相支持和关怀,以自我照顾的方式来帮助自己走出困境。让孩子们了解,鼓起勇气继续好好生活下去,就是自己现在能做的最好的事情。

在充满恐慌和不确定的时期,孩子们需要可依赖的人、事、地,以获得安全、保证和支持。许多孩子不愿意离开父母,那些愿意回到学校的孩子,他们需要一个安全的处所,在这个处所中他们知道自己是被关心的,知道做什么是重要的,明白他们的所作所为是有意义的,他们有人可以依靠,即将发生的事情都是可预测的。

孩子们可能需要更多地被了解与接纳。但这并非意味着过度“呵护”孩子和“让他们远离极可怕的事”。事实上,老师应维持对孩子行为表现的期待,对孩子的优秀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不该惧于责罚。同时,老师也应准备好提供更多的支持与鼓励。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能感觉到,虽然发生了灾难,但生活仍然要继续下去,并不能因为灾难就不去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也不应该因为灾难就产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老师尤其不能产生这样的想法或有这样的表现。

老师要鼓励孩子谈论受灾经验,表达害怕和忧虑,让他们知道表达感觉和想法是可以的,感到气愤、悲伤或惧怕是相当自然的,说出这些感受会让孩子觉得好过些。同时,不能逼迫孩子说出他们的想法,不管是多么奇特的想法,老师都应该表示接纳,并让孩子们知道出现这种想法是正常的。老师可以跟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感觉。让孩子们听听其他人的感受,有助于他们了解自己的感觉并非糟糕的或异常的。

老师可通过以下的方法来营造这种气氛:

愿意倾听,对口语和非口语的暗示予以回应。

注意并接受孩子的情况,持续追踪并诠释孩子的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事。

给予孩子更多的保证、支持与鼓励。

提供稳定和可预测的环境。安排好例行事务,清楚地交代应该做的事情,保持规则的一致性和立即的回馈。

如何帮助我的学生

亲爱的老师:在阅读这部分内容之前,请保证已经阅读了“帮助孩子的基本原则”这部分内容。“帮助孩子的基本原则”中所提到的内容,对于老师来说特别重要,如果仅仅是为了团体辅导而进行团体辅导,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还有可能给孩子带来更大的伤害。所以,请保证你已经阅读了上述内容。

(一)情感宣泄的团体辅导

老师可以在教室里做些团体辅导或课程帮助孩子度过困境,并鼓励孩子们学以致用。可以做的团体辅导包括:

带领鼓励孩子们分享经验和表达害怕或忧虑的团体辅导。

介绍灾害成因、应对的课程,让学生学习如何应对灾害,帮助学生形成胜任感、信任感和掌控感。

同时,教师也应该鼓励灾害应对方案的施行,给学生一个机会对他们的家庭、学校和小区有所贡献,提升孩子的成就感和价值感。

适合幼儿园和小学的活动

使用玩具和道具让小朋友重新演出他们所经历的灾难事件,有助于儿童整合自己的经验。可以用消防车、救护车、救难人员等人物玩偶、(建筑物)积木等作道具。

身体活动对儿童来说也是个解除紧张和压力的好方法,处于压力时的身体接触可以给予其安全感,因此身体活动和肢体接触的游戏可以对儿童有所帮助。

让小朋友画出心中所想的或有关灾难的图画,是使他们开始表达的一个好方法,再让他们与老师或在小团体中说明其图画的内容,可以让他们表达其经验并与他人分担其恐惧。

以短文写作(小学)或描述(幼儿园)的方式,让小朋友写下他们的灾难经验,可以帮助他们将心中的害怕用语言表达出来。

用以灾难为主题的壁画或拼贴图,分小组讨论诸如“当地震发生时……”,“邻居家(学校)发生了什么事……”之类的问题。

协助小朋友以短剧或木偶剧的方式,表达灾难中发生的事或感受,包括美好的、令人害怕的……

学生可以借助作画、写作、叙述等方式呈现他们的记忆,老师可以引导他们回答以下的问题:地震以后,发生了什么事?灾难发生时或发生后,你是怎么帮助你的家人的?如果你在另一场灾难中,你会如何帮助你的家人?这场灾难中发生过什么好的事情吗?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鼓励小朋友在课堂活动中组织或设计方案(剪贴簿、摹写等),以给予其控制感和组织混乱事件的机会。

鼓励小朋友玩“灾难”游戏,让他们在其中设立规则、发展结果,使他们产生对事件的控制感。

使用有关灾难事件的书籍启发小朋友画出、写出、说出他们的经验。

适合中学、高中、职高的活动

日记。老师可以引导他们回答以下问题:地震以后发生了什么事?灾难发生时或发生后,你是怎么帮助你的家人的?如果你在另一场灾难中,你会怎样帮助你的家人?这场灾难中发生过什么好的事情吗?你从中学到了什么?等等。以日记的形式来表达情绪对学生来说是很有效的。日记可以每日在短时间内完成,每天花十分钟即可。日记的写作可以有多种形式:可以是学生自己写给自己看的,或是用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当回答学生日记上的问题时请尽量使用开放式的答案。

写作。使用诗句、故事等来叙述经验和表达情感,然后出版这些学生的作品或在课堂、学校、小区中表演。

组织学生对遇难的同学进行告别,用鲜花、蜡烛、信件、照片或特定的仪式等,给学生提供机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寄托他们的哀思,减轻孩子们的内疚感和自责感。

让学生画出心中所想的或有关灾难的图画,是使他们开始表达的一个好方法,再让他们与老师或在小组中说明其图画的内容,可让他们表达其经验并与他人分担其恐惧。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表达其感受,让他们了解和确定他们的许多反应是正常而不疯狂的,并协助他们了解这场灾难的意义,尤其是正面的意义,以及可以从中得到的启示。

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之间有更多的身体接触,比如,拉手、轻轻地互捶肩膀、拥抱(根据孩子的接纳程度进行,不要强迫孩子拥抱,尤其是异性之间),老师也可以和孩子有更多的身体接触,比如拉手、摸摸头发、拍拍后背或轻轻地拥抱。恰当的身体接触是最好的建立安全感的方法之一。

通过团体辅导和讨论的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宣泄情绪,获得同伴间的支持和安抚。值得注意的是,团体辅导或讨论,最好以促进产生安全感、控制感、对未来有准备等正面感受作为目标,以免学生带着伤痛的情感离开课堂,这可能会造成更糟糕的结果。

在这些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应该能感觉与家人、朋友更亲近,认识了新朋友或认识了照顾他们的大人,学到了新技能或是获得责任感、力量、控制感,以及使邻里小区团结在一起处理危机。

为什么这些活动会对孩子们有帮助

给孩子们机会分享,表达他们的担心、害怕的感受,有时候可以使他们感觉较舒服些,缓解紧张情绪。这种表达的过程对孩子们有所帮助的理由如下:

表达害怕或担心,有时可以解除紧张或焦虑。

叙述其故事或体验有助于产生秩序、一致性或控制的感觉,使事件不会让人感到混乱、困惑、被淹没。

聆听其他人的故事,有助于他们了解并不是只有自己会害怕或担心。

老师与孩子之间或孩子之间的经验分享、互动,可以建立信任与安全感。

(二)降低压力的团体辅导

经历重大灾害可能引起部分孩子表现出各种痛苦或问题的症状,而老师可采用协助他们表达受灾经验和感觉的方式来帮助这些孩子。这就叫做压力解除。

如果按照下列顺序来讨论灾害事件,可以达到解除压力的最大效果:

一般事件。

与事件有关的特殊经验。

个人经验。

比如,面对地震灾难,请做以下步骤:

一般事件:将一般状况说出来/画出来/写出来:“当……的时候,地震发生了”。

特殊事件:将刚经历过的地震灾难事件说出来/画出来/写出来。

个人的:将每个人在地震发生时的个人经历说出来/画出来/写出来。

(本过程结束时必须给一段安静的反应时间。)

在进行降低压力的团体辅导时,教师可以以一些话语作为开头。

教师应该掌握的主题问话

身为一位老师,你必须想出更多的引导问句,但必须确定问句是开放的。开放式问句的意思是对方不能以“是”或“不是”作答。开放式问句能够协助口语的表达。以下的问句在灾后一天,甚至一至数年都可使用。必须注意的是,要先问有关过去的问题,然后再逐渐将时间拉近到现在,并推演到未来。

以下是几种引导问句,可以用来协助孩子进行写作、讨论和画画:

过去你用什么方法克服困难?

如果事件再发生的话,你将有什么不同的做法?

你用什么方法来帮助别人?下一次你会用什么方法来帮助别人?

当灾害事件发生时,你在哪里?

当时你正在做什么?

你的朋友在哪里?

你的家人在哪里?

当事件发生时,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在事件发生的过程中,你在想什么?

你看到了什么?

有什么改变(包括生活形态/生活状况)?

你听到了什么?

事件发生时,发出了什么声音?

你闻到了什么?

在事件发生后,你做了什么?

你失去了什么(或损坏、被破坏等)?

你的感觉是什么?

你身旁的人做了什么(事件发生当时与之后)?

你身边的动物(宠物)发生了什么事?灾害发生后,你有什么不同的做法?

你现在的感觉是什么?

做什么可以让你感觉好一点?

下面是具体的每一种类型团体辅导的方式。

1.写作

写作是另一种形式的“说话”,一种表达想法和感觉的工具。

应该对学生说明,写作是另一种允许学生为自己的想法和感觉发声的方式。学生可以选择写作或画画,如果非常不愿意写,可以向老师说明,老师不要强迫学生写。学生写作中的想法和感想可能非常隐私。有些学生可能会希望与别人分享,但有些学生可能不愿意。老师不应该强迫学生公开他们的作品。

说明自己的想法和感觉是很重要的。学生通过写作来表达想法和感觉时不需要担心被批评,这点应明确告诉学生。还要向学生说明,当他们完成文章时,可以决定是否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文章。

指导学生写作的流程

1

教师讲述:对学生说明,可以选择写作或画画,如果非常不愿意写,可以向老师说明。学生写作中的想法和感想可能非常隐私。学生可能会希望与别人分享,但有些学生可能不愿意。不应该强迫学生公开他们的作品。

说明自己的想法和感觉是很重要的。学生通过写作来表达想法和感觉时不需要担心被批评,这点应明确告知学生。说明当他们完成文章时,可以决定是否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文章。

以简短的“自由书写”来协助学生开始写作。要求每个人持续地写5分钟,不要停笔。这个写作练习不需要标题,但要求学生写下任何他们想到的事。如果学生的思绪断了,要求他们一直写刚刚写的最后一个字,目的在于使他们不要停笔。

花5分钟总结和讨论各种写作题目。

布置写作题目:“我最喜欢的一天”或“糟糕的一天”等等。让学生自己作决定,可以为自己的故事画插图。写作时间为30分钟。也可以回家后继续写,下一次上课的时候带上作业。

下一堂课:请部分学生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写作作品并讨论。老师可以提问:

谁有相同的感觉?

谁有相同的经验?

现在事情结束了,你的感觉如何?

当时还发生了什么事吗?

你现在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你会怎么形容这件事?(看起来/闻起来/感觉怎样?)

将相同经验的学生作品集合起来做成小册子。

2.讨论

主题:“小明与糟糕的一天”

1

介绍“说”的方式如下:表达想法;让人们知道你的感觉。

应该对学生说明:“说”是有选择性的表达,而非硬性的要求。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想说的部分来说,谁也不能强迫某个人说。

解释我们都经历了一些不好的日子,询问学生是否也曾有类似的经历。

对学生大声地说出“小明的一天”这个故事,并用以下的问题进行讨论:

为什么小明的一天会如此糟糕呢?

如果要改变这种不好的遭遇,小明该怎么做呢?

你是否曾经经历过像这样糟糕的一天?

可否叙述那天的状况?

什么是你记忆中最糟糕的一天?

可否告诉我你的感觉?

你认为别人也会有类似的经验吗?

像这样糟糕的一天也会发生在大人身上吗?

为什么小明想离开他的家乡?

你曾经有过想搬离的念头吗?

当你想到要搬家的时候,你的感觉是什么?

以上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每个人都会有不好的经历,而且有些经历真的很糟糕。4

记得使用以上的问题来引导表达,每个问题都可成为讨论的主题。

3.画画

1

把“画图”视为另一种方式的“说”,是安静的陈述,是一种表达自己感受的方法(指出有某些人会用“说”来表达,有些人则用唱歌、跳舞或画图来表达)。

应该对孩子说明,他们可以选择要或不要用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解释画图的步骤。

A.涂鸦

要求学生回想以前的涂鸦经验;他们画了什么、在什么地方画。在整个团体中以幽默的方式分享故事,提醒他们不论其结果如何,分享的意图都是好的、值得肯定的。

练习:让学生在一整张纸上涂鸦,并鼓励他们用双手尽情地涂鸦。在分享时强调展现出每个学生都有他(她)自己的个人风格。

B.画线

涂鸦后向学生解释如何画直线,如何开始与结束,比涂鸦要求更多的控制。

练习(每条线约30秒):

(1)选择一种颜色,画一条“不愿起床”的线。

(2)下一步选择一个有“在一起”感觉的颜色,并画一条“想要行动”的线。

(3)画一条代表害怕的线。

(4)画一条想帮助其他人的线。

学生可能会持续选择多种颜色来画不同的线,这些线可能代表着:咯咯地笑、打嗝、愤怒、害怕、惊恐、糟糕的一天、感觉很差、感觉很棒、想帮助他人、怜悯或爱等其他代表不同感觉的线。让学生指出并分享不同的线代表的意义(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学生可以把线指出来并做口头上的分享)。

C.图形

请学生把线条的开始与结尾连接成一个图形,开启更多思考、更多意义,并且能依此述说故事或变成一个意象。

练习(每个图形约1分钟):让学生画四个图形并着色。

(1)未曾发生灾难的图形。

(2)发生过灾难的图形。

(3)一个在灾难发生时想要帮助别人的图形。

(4)一个代表“我们准备好面对其他灾难”的图形。

其他选择:糟糕的一天的图形、情感的图形和权力的图形。

灾难描绘:想想看我们通常是如何谈论灾难的,这次我们只要把我们想到的画下来,不用讲话。每个学生在最后一张纸上画出自己所记得的灾难如何,或让自己想起什么,如果适合的话,几分钟后请他们将自己画进图画当中。

下一堂课:

学生在团体中讨论他们所画的东西,老师或大家可以用问问题的方式澄清他们图画中的意思。接下来,要求学生进行分享,“让我们花一些时间来说说这些灾难图画”、“告诉我你画的是什么”,同学间互相分享。

注意要点:

试着针对事实,对画的内容作响应或提出具体问题,都有助于孩子说出他们的故事。

通过一些与图画相关的具体问题来询问那些不善表达的孩子:“这儿发生了什么事?”“这些图形是怎么来的?”

你可能会针对内容而提出一些探索性的问题,鼓励他们表达自己,“你仍和你的朋友在一起吗?”,“还有其他人跟你关系较紧密吗?”,“这对你而言意义如何?”

避免问“为什么”的问题,而以“什么”或“哪里”的问题替代,例如,不要说“为什么你不在图画中”,而应该说“在这张图画中,你在哪里?”

避免对图画或情境做出批评。

针对那些说得太多的孩子做些限制,但要让他们知道稍后你将会满足他们“说”的需求。

学生很可能会利用画画来表达某些事,但不去表达对灾难的想法/感觉。

(三)降低恐惧的团体辅导

孩子经过强烈地震等灾难之后,心灵上会留下恐惧的阴影,成人也不例外。正因如此,成人会在不经意中表现出不安、沮丧和不当情绪,进而加深孩子的创伤和恐惧。

“震后恐惧”是什么

教师做这项辅导工作,必须对地震或意外灾害的恐惧有所了解。恐惧有两个来源:其一是灾害袭来时的强烈震撼与冲击,它直接威胁安全,伤及生命,使人身心同时遭受重创。其二是周边的人在受灾时的恐惧、尖叫和呼喊,特别是平时被认为是保护者的父母或老师,突然变得惊恐和脆弱,给孩子的惧怕更甚,使孩子的安全感因而受到严重破坏。

人类遇到大灾难,无论成人或小孩,都会在这两个因素下,产生强烈的惧怕和惊恐,这是生命的自然现象,也是人承受的压力极限的表露。所以教师在作辅导时要做到:

把恐惧视为身心自然的反应,要设法缓解而不是压抑。

在辅导时,要避免把自己的害怕和不安的想象传递给孩子,而加深其惧怕的心理。

引导孩子表达恐惧和不安,进而引导孩子认清过度不安的不合理,让恐惧得到缓解。

教孩子面对现实,越能了解真实,越不容易受制于非理性的恐惧。

关怀孩子,愿意聆听他们的忧虑、不安和困扰,并设法解释、厘清和安慰。

正确的行动会带来积极的想法,同时也引发好的情绪反应,把握这一点,辅导就会成功。

遵守这些原则之后,教师要能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场聆听他们的话,体会他们的遭遇和心情,支持他们,爱护他们,这样孩子就能从创伤的心结中走出来。以下提供两个简单易行的团体辅导方式,供教师参考使用。

1.澄清恐惧情结

第一种方式是澄清地震的恐惧。我们所面对的大灾难,如果一味想逃避或隐讳不说,就不能浮出意识表层,若不把它认识清楚,那会使孩子更害怕。佛教有一则寓言故事说,有一只兔子,在睡梦中被树上掉落的果子惊醒,大喊“灾难来了!大灾难来了!世界末日到了!”森林的动物在一片惊恐声中奔跑。这个消息不断地传开来,结果所有的动物都在惊恐逃难。这时,一位智者来到森林,逐一追问他们从哪里知道“世界末日到了”的消息,最后追问到了兔子。

智者问兔子:

“你怎么知道要有大灾难,世界末日到了?”

“我在睡觉时,听到砰的一声,令我非常惊吓,我以为世界末日到了。”

“你能带我去看看吗?”

于是兔子带领智者去看个究竟。结果却发现原来是树上掉落了一个果子。于是,一场恐慌平息了。

强烈的惧怕总是夹杂着消极和不安的臆测。如果老师能在大地震之后,带领儿童认清现实,澄清恐惧,就能使人的理性发挥功能,而不会陷入无谓的焦虑或情绪异常的后遗症。

情绪缓解交谈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孩子缓解恐惧的心结,它的要领是从发觉到宣泄;从讨论恐惧事件中认清哪些需要担心,哪些不需要;并启发孩子积极思考,采取预防和安全措施,从而把恐惧转移到理性的积极行动上。

孩子从宣泄到认知,由认知到正确的行动,是他们在受挫折的现实环境中,心智成长最好的教育。

澄清恐惧情结的团体辅导过程

1.教师引言(5分钟):教师用平静的语气,简单介绍这次大地震的状况、造成的损害和伤亡,并举一个温馨、机智、救人的故事作对比。

引发儿童说出心中的惧怕(30分钟)。例如:“小朋友!你在大地震时看到、听到、感受到什么?最害怕的是什么?”老师可以简短说一下自己张皇失措、害怕的情形和余悸,引导孩子一起说出害怕什么,并请注意:

把孩子惧怕的原因或想法,逐项写在黑板上。

逐项检讨它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现实;把不符合的打×,把符合的打〇。

要引导孩子认清惧怕是由于消极的想法,而非现实,因为现实是可以努力改善的。

对于合理的惧怕事项,应讨论如何克服它,如何预防它。

整理班级交谈结论(10分钟):

由老师作结论,区分值得害怕和不值得害怕的事。

值得害怕的事要如何预防,才不会发生危险。

带领孩子作一行动方案——如何做好预防措施,或帮助家人重建家园。(以上时间安排可视需要调整)

注意事项:类似的过程,也可用在讨论“如何赈灾”、“如何帮助受灾家庭的儿童”,从引发酝酿气氛到热烈讨论,找出方法和实践方案,以激发孩子的爱心和生命的活力,让心理恢复健康和良好的自我调整功能。

2.嘲笑自己的惧怕

教师引言: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受到强烈惧怕压力时,可以透过嘲笑自己的害怕来解开心结,例如:“啊!我怕得两脚发软,哭了起来,简直是吓破胆了!”然后哈哈大笑,“当时我怕得魂不守舍,差点把尿都急出来了!”然后哈哈大笑。班级老师可以应用自嘲,带领孩子也通过自嘲来调整情绪等。

教师布置任务:比比看谁自嘲得最有趣。大家轮流对自己担忧的事自嘲,有助于孩子消除恐惧。教师要先说明:“每一个人都会惧怕,怕是自然的事,正因为有怕,我们才会预防危险,会去思考解决问题。我们把心中的怕说出来,对于不合理的部分,由本人加以嘲笑,可以带来更理性的态度和心理放松。不过,我们绝不嘲笑别人的惧怕。”

教师作个结论,说明自嘲是无伤大雅的事,而且有助于情绪缓解和压力的消除。但要特别强调:

不可互相嘲笑,只可以自我嘲笑。

维持不伤害自尊的气氛,让自己不合理的惧怕情绪得到宣泄。

教师可以带领先作惧怕的自我嘲笑,引发每一位同学参与。

教师作结论时,要说明惧怕的非合理性和自我嘲笑的价值。

(四)生命的关怀团体辅导

当班上有同学或同学的父母罹难时,老师应将父母罹难的儿童列入个案辅导,并应设计一些团体活动,引导孩子产生水平思考,转移其哀思和伤痛。哀思和伤痛一旦陷入垂直思考,就会不断联想,做白日梦,孩子会更加孤立,受到消极情绪的困扰。如果能转移思考的事件,做点别的事,参与团体活动、游戏等,则能转移原来困扰的思考线路,朝向具有积极意义的思路,这称作水平思考。

行动会产生想法或信念,想法双会引起情绪的改变。教师要设计一些适当的活动,带领班级活动,帮助孩子转移哀伤,这些活动包括:

把教学活动设计为团体活动,如表演、讨论、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等(对于灾区转来的学生,更需采取合作学习,协助其适应环境和学习)。

找时间作团体活动,例如歌唱、游戏、运动等。

在生命关怀的活动中,每个人讲一段祷词;祈求上苍的保佑(可依家庭不同信仰祷告),并祝福罹难者一路走好。

写一封信给罹难者,请他(她)放心。对于父母罹难的儿童,全班同学都会跟他(她)做朋友、帮助他(她)、跟他(她)一起玩,并朗诵出来。

在教室里祷告、祈福、写信给罹难者,目的是要每一个孩子表露情感,透过写信和口头的祷词,让孩子们缓解情绪。念祷词和写给亡者的信,教师要引导儿童,这样做的目的是:

诚心地祝福罹难者,并说出自己会珍重自爱,创造光明的人生。

怀念往事的美好,并说出往事已成过去,自己会更努力向上,做个好孩子。

陈述感恩的心情和珍惜生命,并表达同学们会互相友爱、支持和合作;传递关爱。

引导学生做“生命的关怀”不免触及宗教,但教师要严守宗教中立,不涉及宗教仪式,而只进行情绪和情感的表达,并引导学生珍惜自己的生命,努力做一个有爱、有智慧的人。

班级进行上述活动时,只能在孩子来上课的一周内实施,时间过去就失去价值,教师要特别把握其时效性。

(五)防震避灾的科学知识课程

告诉孩子们地震时应如何求生,地震期间个人及家庭所需要的紧急物资,包括伤害急救包、活命包、紧急用水的储存与净化及应急食物的储存与煮食等。这些方法对仍在余震恐惧与威胁中的人们而言非常重要。

1.地震时如何逃生

无论你身在何处,在地震发生时懂得保护自己和家人是最重要的,因此平日的准备绝对不可疏忽。首先你必须找出在地震发生时可用的掩蔽物、家中或工作场所中最安全的位置以及地震时可能的逃生路线。最好在平时就能模拟预定的逃生计划,确定逃生出口不会因为地震而无法通行,并确保自己和家人懂得如何关闭煤气和电源。

地震发生时的简易逃生三步骤

躲:一旦发生地震,应马上躲到平日模拟时预备的最安全位置,如坚固的桌子或家具底下。如果无法找到合适的掩蔽物时,可靠着家中的梁柱,以双手抱头,保护头、颈。应特别避开危险处所,如窗户、悬挂物品、镜子或其他高大家具旁边。

盖:以手臂抱住头及眼睛。

抓:当你在坚固的家具下找到庇护后,应以一只手抓紧家具,必要时可抓着掩蔽物一起移动。但务必等到晃动停止后才行动。

不同位置的简易逃生要诀

如果你在高楼之内:若身边没有可供掩蔽的桌子或坚固家具时,可靠着内墙移动,记得以双手护住头、颈。切记不要搭乘电梯。

如果你在户外:应移动至空旷之处,记得避开建筑物、招牌、电线杆、树木或其他可能倒下的物体。伤害通常都发生在建筑物出入口10步之内的距离。

如果你在建筑物旁的人行道上:应尽快低头移动至墙边,以避免被掉落的砖块、玻璃、塑料或其他碎屑击中。

如果你在行车中:应尽快停到路边,但要记得避开天桥、电线杆和其他可能倾倒的物体。待在车上直到晃动停止。

如果你在拥挤的商店内或其他公共场所:应即刻远离展示架或其他可能掉落的物体,不要在地震一发生时就冲向门边。

如果你在体育馆或戏院内:待在位子上,把身体放低,以双手护住头、颈,等待逃生机会。

2.儿童青少年避震安全教育步骤及重点

以下步骤及重点应视孩子的年龄及状况进行指导,若是年龄较小的孩子,建议平时以游戏的方式逐渐给予正确的观念和行动方法。如果是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通过情境讨论及情境演练的方式进行。

和孩子一起找出每个教室及户外安全的角落,包括其他孩子会进出的地方,并且让孩子记住最安全的地方所在。你必须让孩子了解,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越快到达安全角落,会越安全。

告诉孩子:如果在室内,一定要马上实行“躲”、“盖”、“抓”三个步骤。赶紧躲到一个矮桌或是家具下方,用手臂抱住头并且盖住眼睛,再以一只手抓住桌脚。如果就近的室内没有矮桌或适当的家具,那就赶紧躲到内墙边,或是内墙的梁柱底下,因为外墙通常比内墙容易在地震中毁损。并且必须远离书柜或是高且重的家具。平常就应和孩子一起利用矮桌或家具练习“躲”、“盖”、“抓”三个步骤。

告诉孩子:跑出去不见得是最好的选择,有时候反而更危险,因为砖块、屋顶及其他掉落物,有可能会伤及在建筑物附近的人。

告诉孩子:待在安全的地方直到震动及摇晃停止,然后确定自己是否受伤。如果受伤,判断是否需要先作止血或其他急救。对于已经掉落或毁损的物品必须小心查看,以免那些物品对你造成伤害。必须特别注意随时可能发生的余震。

必须提醒孩子注意是否有火苗出现,火灾通常是地震后最常接续出现的灾害,这是由煤气管道破裂或是电线及电信设备的毁损而造成。如果发现有火灾,要让自己保持低身呼吸,并且寻找安全的出口。

告诉孩子:如果在地震之后要离开建筑物,一定要记得走楼梯或逃生梯,千万不能使用电梯。并且让他们知道地震有可能启动警报器及自动洒水器,不管是否有火灾发生,走楼梯都是最好的选择。

告诉孩子:当地震发生时,如果人在户外,一定要远离建筑物、树木、路灯及电线,跑到空地蹲下并且用双手保护头部。很多伤害是发生在建筑物出入口的10步之内,因为砖块、屋顶及其他掉落的物品会伤害到在建筑物附近的人。

教孩子辨识煤气的气味,且让孩子知道地震之后如果闻到煤气的气味,一定要赶紧避开或是通知大人。

必须告诉孩子的其他事项还有:保持镇定,不要哭,要保持体力,向外求援。当地震过后试着发出声音看看是否有其他人在附近。

3.儿童和青少年避震安全教育活动及注意事项

三岁或是以上的孩子,都有足够的理解力,能够了解地震及相关的准备。建议教师花一些时间向孩子解释地震的原因。教师必须注意,讨论时,尽量以理性的态度和讨论代替恐吓或是负向的态度,对儿童青少年建立正确的避震安全常识有更好的帮助。

另外,必须照顾到孩子对于地震的恐惧,让孩子了解地震的原因,并且讲一些地震时逃生或是自救成功的故事,这些都可以增强孩子面对地震的勇气。

避震教育重点在于让孩子清楚地知道,当地震发生时,成人也可能躲避不及,甚至无法及时赶到他们所在的地方,因此必须让孩子清楚地了解并且确实练习在不同场所的避震步骤,培养孩子自救的信心和勇气。另外,地震可能会在任何时间、地点发生,因此培养孩子紧急应变及判断的能力非常重要。

国外的经验显示,让孩子有实际练习的机会对孩子的应变及判断能力有显著的成效。而在国内过去进行“人身安全教育”的经验也证实,许多孩子必须通过实际的操练,例如大声说“不”,才会发现“知道”不等于“做到”,有为数不少的孩子需要一再练习才能正确做出应有的行为。因此,我们建议老师,除了教给孩子必要的常识之外,一定要让孩子有练习的机会!

儿童地震逃生训练游戏

大家一定都玩过一种叫“抢凳子”的游戏。玩法是:当音乐停止时就抢椅子坐下!和孩子练习避震方法,也可以利用这个游戏。

这个游戏可以在不同空间进行,或是扩大到整个家中,甚至是户外。

所需道具:可以调整亮度的灯、软质或抗摔的玩具或抱枕、空气清新剂(代替煤气)、可以轻易移动的小家具(制造孩子受伤的情境用)等。

游戏方法:

(1)找一首节奏比较快的曲子作为背景音乐。

(2)老师负责控制音乐及制造现场掉落物、煤气外漏及受伤等情境。当音乐停止时,就是地震发生及持续震动的时间,孩子们必须赶紧进行避震步骤。

(3)当音乐再度响起时,表示震动已经停止。小朋友必须判断是否要逃出去,或是采取其他措施。

游戏注意事项:

孩子会将这样的练习当成好玩的事情,因此在游戏以前老师教给孩子关于地震的知识和危急时刻的应变态度非常重要。进行本游戏练习以前,必须先将避震安全教育的重点及步骤,依照孩子的年龄给予必要的指导。

在练习过程中制造应有的气氛,例如将台灯转暗再转亮,或是先散落一些东西。

可以先从类似房间的小区域开始,当孩子熟悉之后,再扩展到更大的区域。

先从简单的情境开始,如只出现一次短暂震动,渐渐再加入散落物、煤气气味、受伤、停电等情境。

如果孩子在练习过程中出现恐惧的情绪,或许是你制造的情境气氛很成功,但是请记住要照顾孩子的情绪。同理,孩子害怕时,鼓励他们再试试看。孩子情绪平稳之后,可以和他讨论如果地震真的发生,害怕的感觉对保护自己有什么影响。在这些时候千万不要责备孩子,试想当你遇到地震时你也一定会害怕,不是吗?让孩子说出害怕,和孩子讨论害怕,都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更多面对危机时的勇气。

(六)个体辅导

当教师发现班上有父母或至亲罹难的同学,要对孩子做个别辅导,建立彼此的信赖,了解他的心情和遭遇,给予必需的协助和安慰。

所谓个案必有其个别性和隐私性,除了辅导老师之外,其他老师要表示关心或协助,应尽可能与负责个案的老师协商,避免太多老师找他个别谈话,因为这样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和困扰。

个案辅导一定要建立师生间的信赖关系,教师必须真心关爱孩子。教师与孩子的情意沟通中,语词只占7%,语调和语气占38%,表情和态度占55%。教师只有在真心关怀孩子,了解他的创伤和困难,坚定协助意愿时才能传递爱的力量。因此教师要注意:

自己要学习热爱生命和生活。

懂得处理自己的消极情绪,保持积极情绪和平稳开朗的心情。

具备作为一位教师的责任感和教育目标。

教师有了这个基本的期许和条件,就能建立与学生的良好关系,传递坚强和温暖,滋润大地震过后受灾的孩子。教师与孩子谈话时要注意:

要有适当、自然的情境,给孩子信心和安全感。

聆听、接纳、同情、支持、了解孩子的困境。

引导孩子找出克服困难的方法,制定行动计划。

就辅导的情形作适当的评估、修正以达成辅导目标。

教师要多听,多开启孩子思考解决问题的空间,例如:“震灾之后,你住在阿姨家,你怎样和他们和睦相处?”由学生来思考,老师协助整理,形成行动方案。

此外,教师要把握社会资源,为受灾的儿童申请救助或补助。对于受过度惊吓,有较重的身心创伤者,应协助其就医。教师要与受灾的孩子建立信赖关系,让他觉得教师是他稳定和安全感的来源。

照顾你自己——老师的自我心理调适

你或许发现,帮助这些受影响的孩子,同样给自己带来了压力,也有可能你本身也是一个受灾者,你可能也在处理你生活中与灾害有关的困难。对你而言,认识到自己的压力、紧张与障碍是重要的。倘若你可以接纳和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那么你将会更好地帮助这些孩子和你的同事。

接纳你自己气愤、挫败、害怕、悲伤或无助的感受。

找个人(如朋友、亲戚或同事)谈谈你目前正在经历的事。你也可以考虑参加(或发起)一个有类似经历成员的支持团体。

采用放松技术,参加运动或有趣的活动,试着自觉地处理压力,并寻求情境的正向影响。

别害怕寻求专业协助。即使你不认为自己有严重的问题,身处难关时,精神治疗师和咨询师也是很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