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课外雅致生活-岁月的痕迹,吉他
18142800000008

第8章 聂耳

聂耳是中国最早注意吉他并从事演奏的音乐家。

《梅娘曲》

《梅娘曲》是聂耳为田汉所作话剧《回春之曲》谱写的插曲之一,作于1935年。歌中主人公梅娘的恋人从南洋归国投身于抗日战争,不幸因负伤而失去了记忆。专程回国探望的梅娘为唤起他的回忆,在病床前唱起了这首凄婉动人的歌。创作中,聂耳根据剧情的需要,用较为简朴的手法渲染剧中人细腻复杂的心理,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话剧回春之曲公演后,《梅娘曲》在国内和海外侨胞中广为传唱。

哥哥 你别忘了我呀

我是你亲爱的梅娘

你曾坐在我们家的窗上

嚼着那鲜红的槟榔

我曾经弹着吉他

伴你慢声儿歌唱

当我们在遥远的南洋

哥哥 你别忘了我呀

我是你亲爱的梅娘

你曾坐在红河的岸旁

我们祖宗流血的地方

送我们的勇士还乡

我不能和你同来

我是那样的惆怅

哥哥 你别忘了我呀

我是你亲爱的梅娘

我为你违背了爹娘

离开那遥远的南洋

我预备用我的眼泪

搽好你的创伤

但是 你已经认不得我了

你的可怜的梅娘

《金蛇狂舞》

民族管弦乐曲,取材于民间器乐曲《倒八板》,1934年聂耳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易名《金蛇狂舞》,并且亲自指挥灌制成唱片。乐曲采用循环体结构,旋律昂扬,热情洋溢,锣鼓铿锵有力。后被改编成琵琶独奏曲,殷飚改编为吉他曲。

《倒八板》是广泛流行于全国的民间器乐曲《老六板》的变体,它将后者的尾部变化发展,作为乐曲的开始,故俗称《倒八板》。第二段又将原曲中的“工”(即3)更换“凡”(即4),转入上四度宫调系统,情绪明朗热烈,故也称它为《凡忘工》或《绝工板》。第三段采用“螺蛳结顶”旅法,上下句对答呼应,句幅逐层减缩,情绪逐层高涨,达到全曲高潮。全曲以激越的锣鼓伴奏,更渲染了热烈欢腾、昂扬激奋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