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语文新课标必读-高中生必背古诗文40篇
18145700000001

第1章 氓《诗经》

氓①

《诗经》

氓之蚩蚩②,抱布贸丝③。

匪来贸丝④,来即我谋⑤。

送子涉淇⑥,至于顿丘⑦。

匪我愆期⑧,子无良媒⑨。

将子无怒⑩,秋以为期⑾。

乘彼垝垣⑿,以望复关⒀。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⒁。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⒂。

尔卜尔筮⒃,体无咎言⒄。

以尔车来⒅,以我贿迁⒆。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⒇。

于嗟鸠兮(21),无食桑葚(22)。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23)。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24)。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25)。

自我徂尔(26),三岁食贫(27)。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28)。

女也不爽(29),士贰其行(30)。

士也罔极(31),二三其德(32)。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33)。

夙兴夜寐(34),靡有朝矣(35)。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36)。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37)。

静言思之(38),躬自悼矣(39)。

及尔偕老(40),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41)。

总角之宴(42),言笑晏晏(43)。

信誓旦旦(44),不思其反(45)。

反是不思(46),亦已焉哉(47)。

〔《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到汉代才被尊为“经”。《诗经》收集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约五百年时间里的诗歌,产生于今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及湖北等地,共收作品三百零五篇。《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风诗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雅诗有“大雅”、“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颂诗有“周颂”、“鲁颂”、“商颂”,共四十篇。风诗大部分是民歌,是《诗经》的精华。雅诗大部分是奴隶主贵族和官吏的作品,也有部分民歌。颂诗是王室宗庙祭祀用的歌辞。《诗经》以四言为主,多重章迭句,采用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对后代文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注释〕

①本诗选自《诗经·国风·卫风》,是春秋时期卫国(今河南省淇县一带)的民歌。题目取自诗的首句第一个字。氓(méng):民,这里指诗中弃妇的丈夫。

②蚩(chī):同“嗤”,嬉笑。一说老实忠厚的样子。

③抱:拿着。布:先秦一般指麻织品或葛织品。一说指古代的钱币。贸:买,交换。

④匪:同“非”,不是。

⑤即:就,靠近。谋:商量(婚事)。

⑥子:你,古代对男子的美称。涉:渡水。淇:淇水,卫国的一条河。

⑦顿丘:卫国的邑名,在淇水边。

⑧愆(qiān)期:拖延日期。

⑨媒:媒人。

⑩将(qiāng):请,愿。无怒:不要生气。

⑾期:指婚期。

⑿乘(chéng):登上。彼:那。垝(guǐ)垣(yuán):倒塌的矮墙。

⒀以:来,连词。复关:一说指男子所居之地,代指“氓”;一说指男子返回时所乘之车。

⒁泣涕:哭泣。涟涟:眼泪不断。

⒂载:又,则。

⒃尔:你。卜:用龟甲占卦。筮(shì):用蓍(shī)草占卦。

⒄体:卦体,即卜筮所显示的卦象。咎言:不吉利的话。

⒅车:娶亲的车。

⒆贿:财物,指女方的嫁妆。迁:拉往男家。

⒇沃若:茂盛肥硕的样子。这是用桑叶的茂盛肥硕来比喻诗中女子的年轻貌美。

(21)于(xū)嗟:感叹词,表示叹息。于:同“吁”。

(22)桑葚(shèn):桑树果。无食桑葚:《毛传》说,鸠“食桑葚过,则醉而伤其性。”此处用鸠不可多吃桑葚来比喻女子不可为爱情所迷惑。

(23)士:男子。耽(dān):迷恋。

(24)说:同“脱”,摆脱,解脱。以上四句是说,男子沉迷于爱情可以解脱,女子迷恋于爱情则无法解脱。

(25)陨(yǔn):落下。此处用桑叶枯黄落下比喻女子年老色衰。

(26)徂(cú)尔:嫁到你家。徂:往。

(27)三岁:指多年,三为虚数。食贫:生活穷困。

(28)汤汤(shāng):水大的样子。渐:浸湿。帷裳:女主人公车上的布幔。这两句写女主人公被弃后渡淇水回娘家的情形。

(29)爽:差错,过失。

(30)贰其行(háng):行为前后不一。

(31)罔(wǎng)极:无常,没有准则。罔:无。极:准则。

(32)二三其德:三心二意,德行不专。二三:反复变化,作动词。

(33)靡室劳:没有一样家务不干。靡:无。室劳:家务。

(34)夙(sù)兴:早起。夜寐:睡得晚。

(35)靡有朝(zhāo):没有一天不如此。

(36)“言既遂”两句是说,你的目的实现了,就对我粗暴了。言:语气助词。遂(suì):成功,实现。

(37)咥(xì):大笑。此处作讥笑解。

(38)静言思之:静而思之。言:语气助词。

(39)躬自悼:自己伤心。躬:自身。悼:悲伤。

(40)及尔偕(xié)老:与你生活到老。偕:同。

(41)淇则有岸,隰(xí)则有泮:淇水有岸,隰地有边,而我的痛苦却无限。这两句用淇有岸隰有边来反喻自己痛苦多。隰:低湿地。则:语气助词。泮:同“畔”,边。

(42)总角:古代男女少年时头发的样式,后代称少年。宴:欢乐。此句写年轻时的欢乐生活。

(43)晏晏:欢乐、柔和、可亲的样子。

(44)信誓旦旦:诚恳的誓言很清楚。信:诚恳。誓:誓言。旦旦:清楚明白。

(45)不思其反:没想到他后来违反了当初的誓言。

(46)反是不思:既然他违反了当初的誓言,我也别老想这事了。是:代指“信誓旦旦”。

(47)亦已焉哉:也就算了吧。已:终止,罢了。焉哉:都是语气词。

〔解读〕

这是一首充满怨愤之情的弃妇诗,作者运用写实的手法,描写了诗中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到受虐待而最终被抛弃的整个过程,反映了春秋时期奴隶社会中妇女在婚姻恋爱生活中的不幸遭遇。诗以自叙的方式展开,第一章写女主人公回忆与氓的初恋及订婚的情景,情绪较为平静。第二章是回忆热恋和结婚的情形,女主人公沉浸在爱情和新婚的幸福之中。第三章转入回忆婚后的不幸,抒发悔恨莫及的怨恨之情。第四章是女主人公诉说婚后生活的贫困,并交待自己被抛弃的原因以及被弃后独自回娘家的孤独可怜情景。在本章中,女主人公以极其尖锐的语言,揭露了氓的反复无常,用情不专,这是导致女主人公被弃的最根本原因。第五章是女主人公进一步诉说婚后的辛苦劳累生活,控诉氓对自己的残酷虐待以及被抛弃而又不被理解的孤苦之情。女主人公在婆家多年“食贫”,“夙兴夜寐”地辛勤劳动,都忍受下来了,最后却遭到暴打,因而无法再在婆家生活,只好一人回娘家。更可悲的是,自己居然得不到亲兄弟的理解和原谅,只能自伤自悲。由此可以想到,古代社会中妇女的婚姻爱情是何等不幸。最后一章,女主人公遥想当年欢乐幸福的爱情生活,心情更加悲伤、悔恨。当初氓对自己“信誓旦旦”,多么幸福;但此人“二三其德”,现在终于认清了氓的真正本质,女主人公决心与他断绝关系,表现了她性格中坚强的一面。

本诗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叙事诗,诗中主要塑造了一位弃妇的形象,她有很多美好品质,如热爱劳动,纯洁善良,能吃苦耐劳,性格坚强等。这样一位女子居然被弃,可知古代社会中妇女的地位是多么低下了。诗中的氓是作为女主人公的对立面而写的,他以贸丝为由而与女主人公认识,为得到爱情而“言笑宴宴”、“信誓旦旦”,设法接近,一旦得到爱情,便马上要求娶亲,结婚后就一反初言,甚至“至于暴矣”,所以,氓是一个始乱终弃、言行反复的负心汉。诗中二人都有鲜明突出的性格。

全诗结构严谨,先写爱情的产生,再写欢乐的结婚,继写婚后的不幸生活,最后写婚姻的结束,故事十分完整。诗中运用了铺叙、比兴、对比等多种艺术方法。诗中叙事,主要运用铺叙,如开头的场面描写。“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都是比兴,前一句用桑叶的“沃若”暗喻女主人公的年轻貌美,揭示了氓追求女主人公的原因;后一句用桑叶的黄落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消逝,容颜衰老,揭示了氓抛弃女主人公的原因。诗中又有多处对比,如两个比兴就构成了对比关系;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生活,也构成了对比;两个人物也是对比。本诗句式整齐,四言句式体现了《诗经》的句式特点。韵律和谐,或句句押韵,或隔句押韵,富有变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