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语文新课标必读-高中生必背古诗文40篇
18145700000013

第13章 登高-杜甫

登高①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②。

无边落木萧萧下③,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④,潦倒新停浊酒杯⑤。

〔注释〕

①登高:即重九登高。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登高的习俗。这首七律是杜甫晚年的代表作之一。大历二年(767)秋,杜甫漂泊到夔州,在重阳节,他独自登上长江边的高山,感慨身世而作此诗。

②渚(zhǔ):水中小洲。回:回旋。

③落木:落叶。萧萧:树叶落下声。

④艰难:生活艰难,遭遇坎坷。又指时局艰难,社会动乱。繁霜鬓:增多了白发。

⑤潦倒:失意、衰颓。新停:最近停止。浊酒:劣酒。

〔解读〕

此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一生穷困潦倒、体衰多病、年老漂泊的愁苦之情。感慨深沉,情调激越。此诗被后人誉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诗的前四句写景,是登高所见所闻。首句写夔州三峡之山景:因登高而“风急”,因秋爽而“天高”,因夔州多猿而闻“猿啸哀”。“哀”字写出了此景的感情色彩。次句写夔州三峡之江景:清冷的江水,冰凉的白沙,看了令人神凄骨寒;江空中几只飞鸟,愈显孤独。首联写了六个景物,有声有色,构成一幅开阔而悲凉的画面。第三句继续写山景:秋风落叶,萧萧而下,无边无际,此景充满悲哀之情。第四句再写水景:长江滚滚,澎湃汹涌,不舍昼夜。此景不免使诗人产生光阴流逝、壮志未酬的悲慨。此刻,年迈多病仍在漂泊的诗人看到此景,内心不也会涌起澎湃汹涌的感情的流水么?这四句景语,亦都是情语。三、四两句成为后人传诵的名句。第五句写诗人离家万里,漂泊他乡,处境艰难,在悲哀的深秋,思绪万端。下句写诗人身心之悲哀:年过半百,多病缠身,孤独一人,寂寞寥落。如此境况,诗人用“艰难苦恨”来概括,这沉重的四个字,也是杜甫一生生活遭遇的概括。末句写诗人因病而断酒,处于无限悲哀而又无法排解的困境之中。

此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写景则山景水景交错,句句景语皆情语,为下面情的抒发作了铺垫。全诗对仗工整,使语言形式富于节奏美、对称美和整齐美。此诗情景交融,意境沉浑、深远,风格沉郁顿挫。文字精练,韵味丰富,耐人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