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探索未知丛书-语文大观二
18146200000002

第2章 为什么一些小学生害怕写作文

同学们,假如让你来写《记一次我喜爱的大队活动》,你会怎么写呢?有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写了学雷锋主题大队会,大概意思就是天气晴朗、队伍整齐、歌声嘹亮、心情激动、受教育很深。

我问他:“这次活动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他说:“没什么呀。”

“那你为什么喜欢这次活动呢?”

他想了想,说:“因为这次有意义。再说,我得写作文嘛。”

我说:“可是题目要求写‘喜爱的’,其他的活动就没有既让你喜欢,又有意义的了?你得说真话,写出文章才感人。”

“以前的活动都记不清了。”停了一下,他又补一句:“我们班好多学生不说真话,写出作文来也挺好的。”

我问他好在哪里,他说:“老师在班上念了,老师说好。”

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为什么一些小学生害怕写作文,或者说写不出具体生动的作文来。

首先是把写作过程神秘化了。平时是天真烂漫的小学生,一提起笔就变成了“小老头儿”“小老太”,板起面孔说教,生怕“没有意义”。其实写文章是最平常的事,就像说话一样。

怎么想就该怎么写。尤其是小学生,有好多大人理解不了的、新奇的想法,本身就美得像草叶的露珠,写出来就是世界上最真纯的文章了。比如,台湾有一个9岁的小女孩叫晴晴,她和爸爸妈妈到佳洛水去玩儿。她妈妈去买门票,爸爸在摆弄照相机。就在这时候,忽然飞来一只蝴蝶,轻轻巧巧就闯了关,飞进公园里去了。她想:为什么蝴蝶不买门票就进去了?于是写下了这样的诗:我们到佳洛水去玩进公园要买票,大人十块钱,小孩五块钱,但是在收票口,我们却看到一只蝴蝶,什么票都没有买,就大模大样地飞进去了。

哼!真不公平!

直到这首诗发表,她才相信自己写的真的是诗。就这么简单,一花一叶,一蝶一浪,只要是能叩响心灵之门的东西,写出来就会有价值。

害怕写作文还因为不善于发现。艺术大师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前面提到的那个四年级的小学生“记不清”以前的中队活动了,就是因为不注意观察积累。写作文不只是拿起笔以后的事情,而在于平时生活中的点滴积累。积累的内容包括书本知识和生活实践,陆游说做诗的“功夫”“在诗外”就是这个道理。观察和积累的前提是善于发现。收公园门票的人放过了蝴蝶,晴晴却不肯放过,于是世上多了一首好诗。高尔基写过一个贼。当别人问那个贼“怎样过活”的时候,他说:“不过是那么一回事。有时多,有时少,有时一点也没有。”听过贼说话的人很多,但只有高尔基传神地表现了贼的“职业特征”,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善于发现和捕捉。

第三是不知如何借鉴他人的优点。那个四年级学生是因为老师说这篇文章好,他就认为好。

可是好在哪里呢?又说不出。读别人的文章,应该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衡量,要不只能是被动地读。文章的内容、词语的选择、表现方法的优劣都需要自己去体会。有的同学读书不动脑筋,拿起书本,不知他在看书还是书在“看”他,他们自然不会有收获。一位教师曾经介绍过一种“问答读书法”,就是自问自答:看一篇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同学们不妨试一试。关于读书的问题,下面我们还将陆续谈到,这里就不多说了。

另外,家长和教师也要善于引发孩子写作文的兴趣。有一个小学生作文成绩不好,放暑假了,她的爸爸妈妈想让她参加作文训练班,她不愿意。家长考虑再三,决定不强迫她,而且抽时间带她出去玩儿。在玩儿的过程中,他们拍了好多照片,有人物的也有风景的。回到家里,爸爸出主意:比赛给每张照片起一个名字,还要写一段解说词,三个人都参加。后来,有两张照片和小女孩写的解说词一起登在报纸上,这下激发了她的兴趣。从此,她的写作水平迅速提高。这件事不是能给人一些启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