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段师生对话——
学生:老师,您总批评我们写不好作文。我想,这是对的,是对我们的严格要求和爱护。但是,你能保证在自己的文章中不出一处错儿吗?
教师:我还不能。
学生:为什么不能呢?
教师:汉语太复杂了;另外,当教师以后,我的写作实践也太少了。
这位教师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这是应当肯定的。的确,写作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创造性活动,需要调动多方面的思想和知识积累,运用很高的文字技巧,才能写好一篇文章。单就文字而言,即便是有一定写作经验的成年人,往往也会出一些纰漏。比如,把“充沛”的“沛”
字右半边误写成“市”,把“树阴”的“阴”,“好像”的“像”误写成“荫”和“象”,等等。(其中“阴”“像”二字是近年来由国家有关部门审订的。)
小学生正处于初学作文的阶段,免不了在许多方面出现错误和不足。对此,应持什么态度,应取什么作法呢?
第一,对文字上的毛病要严一些,对“文章作法”(如立意、结构)上的不足要适当宽一些。
打好文字基础,会终生受益;反之,则贻害无穷。有些成年人习惯于要求学生把作文写得有深度,有色彩,吸引人,却忽略了文字方面的基本要求:书写清晰,标点正确,语句通顺。
据调查,相当一部分高中生和大学生没能达到这三条标准,这当然和小时候文学训练不严有直接关系。至于“文章作法”,小学生一时不能熟练地掌握和得体地运用,这是情有可原的,可以逐步引导,让他们循序渐进,不断提高水平。
第二,要立足于小学生的写作实际,把出现错误和不足看做是正常的现象,认真分析原因,找准“病根”,对症下药。同时,还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多表扬,少批评,不训斥,更不能挖苦讽刺。事实证明,保持良好的写作心理,是迅速提高作文水平的必要条件。
第三,力求探索出科学的写作训练程序,使写作文走上一条有法可循、事半功倍的新路子。
比如,能否高度重视大量积累词汇和训练组句成段能力这两个重要环节;能否把组段成篇的任务往后推一推,在具备了一定的文字基础之后,再去顾及“文章作法”之类,免得胡子眉毛一把抓,使学生无所措手足。
总之,对小学生的作文,既要严格要求,又不能一味地求全责备。面对实际问题,应该从多方面查找原因,积极、主动地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