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投资者而言,对股票市场技术层面的分析对于股票交易时作出“买入”、“卖出”还是“等待”决定有着重要影响。这种分析不仅对短期交易有指导意义,而且对投资者长期投资也有重要意义。
事实上,大部分有真实价值的消息是不容易获得的,但我们还是可以从睿智的经纪人那里获得有用的信息。这些经纪人手里的信息也不是从各种数据推导而来,而是凭借自己的直觉判断来获取。
投资者经常谈及技术分析的市场“弱势”和“超买”现象,还有与之相对应的“强势”和“超卖”现象,因为任何时候股票都是在各类投资者手里,分析上述现象都会涉及分析机构和个人持有股票的问题。投资者只有在认真观察分析市场的各种迹象的基础上,才能对市场形势做出的准确预测,这样才能带来真正的投资回报。
例如,对一些专门经营零股业务的经纪公司在市场中交易形式的掌握往往在技术分析中具有重要作用,通常他们都是利用有限的交易额度来填充经纪人的交易指令,因为它们通过准确计算预测到总会有一些买家和卖家自动互相抵消交易。因此,零股卖单会像潮水般涌来,使那些零股交易的投资者被迫转为长线持有,一般来讲这是即将出现短期强势的一个信号。此时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市场大量小额卖单不断出现,那可能说明暂时性的卖出高潮就要到来,反之亦然。
在各大日报的财经版面都刊登了关于某个时间段内的零股交易情况,我们很容易把这些数据做成图表形式来进行研究。在很多年以前存在一种流行的办法,就是那些零股投资人或交易所的专业人员把资金投入在市场主力的趋势上,后来因为很多原因这种理论落伍而被抛弃,比如那些以买入零股的方式建仓的股票,经常在卖出时又变成了整数交易等。因为我个人发现中小投资者没有变得更加聪明,只是最后的股票反转期限被延迟了。
为了给自己谋利,经营零股业务的经纪公司有时会按照客户利益行事,有时会作为公正的中介机构角色保持中立,有时会与客户利益相冲突。作为理性的经纪人,这些经纪公司的行为符合他们自己的战略和目标———利益最大化。
据我所知,我们大家对已公布的那些零股交易情况最感兴趣,因为那些信息能帮助我们通过技术层面的分析判断来做出买入还是卖出的决策。此外,那些对零股交易已有充分理解的投资者,通过掌握零股交易情况,还可以从中感知股票市场上的风险程度和未来走势。
在我看来,公开发布的零股交易情况反映的还是技术面的信息,对投资者来说都非常有价值,是投资者最有帮助的技术分析手段。例如,在市场已出现逆转并朝新的方向前行一段时间的时候,大部分投资者还没有反应过来,他们并不相信基于市场活动本身的技术性预测。很多投资者盲目跟风,往往在市场已从谷底反弹了很多后,才知道这是上涨的信号,或者是已经从高点下跌了很多后才知道是股市下跌的信号。
那些特别依靠零股交易情况提供信息的投资者对大势判断比一般人要好,而且能提前预测出市场趋势,而那些比较偏爱研究市场动态的投资者通常是等到大盘出现突破之后,才能从交易趋势中看出市场未来走势是向上还是向下,有时候还会出现错误判断。但是对零股交易的正确分析却能提前发现更加贴近未来市场走势的预测,无论市场交易趋势是“集中”还是“分散”。因为不可能有绝对的预测,所以我们说是更加贴近未来的预测。例如,零股交易情况显示出未来6周市场交易可能会出现买盘不足,但这也可能是因买盘数量和力度的增长,导致了市场不降反升,并突破高点。但是,零股交易仍能正确反映风险。
一般来说,公布某只零股行情的间隔时间都比较长,通常几个月才一次。但是一些精明老到的经纪人却能慧眼识珠,经常能从并不多见的公开信息中找到市场变化的端倪,并准确地对未来做出预测。
再回到我在之前讨论的感悟中,虽然聪明的投资者能对股价做出很好的预测,但是他们不可能从许多股票价格中判断出哪些股票“便宜”、哪些股票“贵”。而且,我们同样很难从交易规模上判断投资者对个股的兴趣,究竟会对市场趋向起到多大积极作用,那些潜在危险往往会随着外部因素而发生改变。此外,这里有个非常实用的法则,即如果股东结构发生了急剧变化,看看市场本身对此有何反应。
因此,在股市中,如果由于大量投资者卖出或是机构贷款量减少促使股价下跌,那是非常正常的市场走势。但是当这种走势正持续着却又突然停止时,这很可能意味着大盘将出现反转。简言之,对市场影响趋弱的买入量或卖出量出现时,以及持股量没有明显的增长或减少时,这才是真正危险的信号。大量投资者都抢购或是抛售所形成的风潮,就会具有超乎寻常的力量。而且最终结果只能是以众多投资者付出惨重代价收场,不仅任何方式都不能减少挑战这个趋势所带来的损失,而且也无法弥补由于未利用这个市场趋势而丧失的利润。
投资者在全面比较市场上涨和下跌时,限价订单之间近似比例,可以发现一个值得重视的短期市场运行的技术指标。如果权威的后市分析结合市场出现的限价大买单成比例下降,以及数量相对较小的限价卖单成比例增加的情况,这明显是市场将下跌的信号,而且市场通常也都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相反的情况也成立。为什么会与一般人最初预期的情况不一样呢?原因就是无论大量卖盘出价或大宗的买盘报价,对于大额买盘的实现或是大量卖盘的实现都是必需的。
通常在评价一个投资者能力时,看他是否能迅速、果断地大量买入他看中的股票,而且不会受到价格的太多影响。假如某只股票处于涨停状态时只有少量股票可供出售,那么就比较容易判断,该股票潜在的买家将会转向其他股票,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些股票会在大量卖单出现时上涨,而在大量买盘出现时却经常会下跌的情况。一些缺乏经验的企业高管,会采取一些手段来抬高自己股票的价格。但这样做的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无意中导致了大量抛售该股票,从而导致股价下挫。任何企业都想开拓自己的股票市场,希望自己的股票价格上升,不过他们也不清楚为什么他们卖出自己的股票后反而引发股价的上涨?因此,为了刺激价格上涨而采取买入的想法肯定是错误的。
投资者作技术分析时,为了对长期投资的评估分析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最后还要考虑到股东的类型。股东类型的变化也会对我们的投资有参考意义,就我而言,如果其他方面都相同,为了达到长期投资的目的,最好是选择那些尽可能拥有管理层型股东,同时股东人数又很少的公司。
很显然,我的理论并不适用于那些管理效率低下,股权因为卖不出去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的公司。如果出现股价上扬,相当一部分股权就可能缓慢地转移到机构手中,从而出现导致股权由集中变为分散,最终的股权分布是因为大量散户投资者买入形成了越来越多的人持有公司股权的股权分散状态。比如,《财富》杂志就曾把美国毛纺公司称作“美国工业中的大输家”,同时又将它评价为“典型的低风险高回报的权重股”。其实美国毛纺公司只是众多类似股票中的一个。当这个公司股票被认为是“最热门的股票”之一的时候,往往会受到投资者过分的追捧,并一致被散户和机构投资者看好,结果导致了公司股东人数急剧增加。
但是,由于股东监控的弱化和管理层谋私利导致公司产生了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并导致企业收益能力不断下降。为什么会产生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呢?主要原因是这些管理者只是拥有公司股权的很小一部分,而且他们的个人报酬是以薪金为主,管理层个人利益与公司业绩没有太大关联度,从而引发了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来谋取私利。虽然企业的收益能力在下降,但是不容易被外界发现,因为企业依靠惯性运转还会继续前行,并且依靠企业过去的积累也能维持很长时间,加上公司拥有非常稳定的用户和良好的品牌声誉,刚开始它的市场萎缩缓慢,但是其不断萎缩趋势难以阻挡。当然,和世界上其他任何事物一样,凡事总会有例外情况存在,我还是希望投资者在选择最好的投资媒介时,最好是关注对这种思考问题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