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投资生存之战
18147100000022

第22章 买得“好”还是卖得“好”

我认为,对那些华尔街的高手们来说,能够精通股市行情是最重要的事情,甚至只盯住股市行情,其他事情都不干,就能挣到大钱。再进一步说,如果你真的能精通股市行情,那就好比给自己的投资设置了一个安全阀,它能自动检查你在股市中做的投资决策。

我对上述观点深信不疑。先前我之所以坚决支持活跃的领涨股,其中也包括这个理由。但是,如果判断其他股票,用这种方法可能就不灵了,比如那些在场外交易的股票和债券,由于没有活跃的二级市场上的便利,必然面临很多风险。这就像点燃一个没有安全阀的蒸汽炉,或者像是在信号系统失控后开火车一样危险。我很惊讶那些投资者敢于这样做的勇气,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可能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所面临的险境。上述告诫其实都是我的经验之谈,我在股市中这么多年并经历过成百上千次的股市涨涨跌跌。

学会精通股市行情的方法就是多多实践,每次买入一只股票,而且仓位别太重。只有极少数人才有机会认识那些精通行情的高手。而现在的很多书籍和教程(极少数除外)又都是太理论化,1955年我在一所学校给学生们作演讲时,为了更贴近现实,与时代的步伐更近一些,我以“今天如何解读市场行情”为题专门讲过这个问题,具体内容在本书的后面章节将详细阐述。

投资者必须清楚,市场行情以及相关图表都是在对目前市场动态分析的基础上,对市场未来的一种预测。这在今天已非常普遍,可能早已被大众所熟悉,我就不在这里赘述了。

股市行情中上出现的每一笔交易,都会对大盘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下面我以三个投资者为例,说明对待行情板上交易的不同态度所产生的不同结果:当第一个人看过之后,认为这些交易不过是暂时性的,因此忽略了,甚至他的行为还与这笔交易所预示的事情完全相反;当第二个人发现了这笔交易的特点,他判断这只股票未来的表现会和此前的表现一样,买盘仍会强大,所以在现阶段可以跟进买入;而第三个人就很特别了,对于其他的交易一概不闻不问,更不研究为什么会产生这笔交易,他只关心自己想买入或卖出的股票,并且他最后又得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结论。从这三个人的表现你可以看出,如果这笔交易的真相始终是隐秘的,那么不同的思路就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

无论如何,在学会如何解读股市行情中,最重要的就是在自己买入或卖出中,发现那些很细微差异的各种迹象。要做这件事情并不容易,但这却又是成功投资者必须具备的一个素质。一个投资者是否能读懂市场,只要看他按照行情所做的一切就清楚了。在以前,股市中经常出现市场操纵行为。何谓市场操纵?是指某些人通过对市场的掌控,诱惑普通大众按照他们的预期参与实际买卖的行为。有些经验丰富的市场操纵者知道,他们诱惑投资者买入的行为会在价格变化中留下痕迹,而那些顶尖高手会看出他的市场操纵意图,那些高手会趁势卖出一定数量的股票。

在实际操作中,市场有时会出现“买盘不足”的情况。对此,投资者应该仔细分析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如果这种情况只是刚刚出现,你就不要犹豫,应该继续跟进买入。因为如果大量投资者都希望参与购买,将所有的场外买单都消化往往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另一方面,市场参与者热情高涨,甚至到了连电梯工都开始炒股的程度,此时股市又突然出现了“买盘不足”的情况,这时候你就不能再继续跟进了。

我认为,现在应该在投资者中鼓励一种现实主义态度,因为现在市场中很多人都对自己过度自信,几乎99.99%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而行情是错误的。要知道,市场行情始终都在证券监管机构和税务监管员的严密监控之下。我看好的只是那些价格高,并且继续走高的股票,这种股票才有价值。而对于那些看似“便宜”,并且价格越来越低的股票,我丝毫不感兴趣。

在人们投资时要注意一下前面已经提及过的统计分析,它也能提供很多帮助。例如,当股票出现停滞不前时,如果你运用统计分析及其他要素,就能比较清晰地了解这些股票摆脱平衡后的股价走势方向。但是,就影响股市的诸多因素而言,我仍然把市场行情排在第一位,这是必不可少的。把从经纪人和银行那里得到的信息放在第二位,这些重要信息可以告诉我们买家、卖家、贷款的数量和种类等,统计分析和其他内容只能排在第三位。

记得在1929年,我曾“享有特权”看过一份关于某家上市公司非常详尽的报告,该报告是用少有的皮面装订的,当时我估计那份报告市场售价为1万美元。但是,如果有投资者在看过这份报告后买了这家公司的大量股票,那他可能会赔钱,为什么呢?因为那份报告只强调单独的统计分析,而不关注最重要的市场行情,因此这些投资者就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忘记了正确“选择时机”的重要性。

我在1929年犯了一个错误,这个错误是任何一个懂市场行情的人都不愿意犯的。还记得当时我曾替我的一个客户以每股110美元的价位买进了1万股广播公司的股票,当时我以为它的股价会不停地上涨,但结果却没有涨。后来我在股价为109美元时及时卖出了这些股票。

我感觉到1929年股市见顶了,并及时清仓了所有股票。那时的情景我到现在还能回忆起来。当时,根据并不是所有股票都能同时达到最高价位的原则,我采取了不断变换交易股票种类的做法。如果一只股票开始表现不佳时,就及时抛出,转向那些表现还好的股票,在不断变换的同时,我手中的股票数量也在不断减少,最后就完全退出了股市。不过,还有别的信号在提醒我,单凭普通的统计分析是不行的。那时的钢材价格已经超过了250美元,投资者普遍看好钢材股票,认为每股至少会有25美元以上的盈利。那时候比较流行投资信托公司,有一家非常出名的信托公司,当时他们是第三次发行股票。要说在当时的形势下有哪只新股票发行成功的话,肯定就是这家公司的,因为它有“大财团买入”这种超乎寻常的利好支撑。当时人们都以为市场的巅峰到了,蜂拥买入,以至于经纪人设法尽力阻止自己的客户买入更多。此时市场似乎在向他们传递着绝好的消息———市场的巅峰到了。人们预言巅峰过后一切都将重新焕发活力,但是真实的市场行情却是另一番情景,1930年和1931年的股市都很惨淡。不必再去回顾1929年的股市,我们应该明白了这其中的很多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