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投资的逻辑
18171500000062

第62章 吃着手里的就不要指望锅里的

有钱的中国人盯着房子,没钱的中国人也盯着房子,房子到底有什么魔力让所有人的焦点聚集在一起?当所有人对房价产生共鸣的时候,你手里的铜板就该掷出去了。

1870年,美国加州有一个牧场主,他听说加州南部发现了一个大金矿,便立刻把牧场卖给了退役的萨特上校,自己打起背包去南方淘金了,但他一无所获。而萨特上校买下牧场后,在牧场的小溪上建了一座水车磨坊。一天,上校的女儿从水道里捧起一些湿漉漉的沙子来到屋里,在场的一位客人发现流下的沙子里有许多闪闪发光的金粒……原来牧场主渴望的金子,其实就埋在他放弃的牧场。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关键概念叫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所表述的是稀缺和抉择之间的基本关系。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当你在选择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要牺牲另一个机会,这就是你所付出的成本。就像上述故事中的牧场主,他放弃牧场去淘金,结果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因为原本金子就在他身边。

早在1848年,法国的古典自由主义理论家、政治经济学家巴斯夏,在他的散文What Is Seen and What Is Not Seen(《你所见到的和没见到的》)中,就提出了机会成本这一概念。这个概念在经济学中对如何确保稀缺资源得到最有效的使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然,机会成本不仅局限于货币或金融领域,也存于日常生活中。只要留意一下,我们身边有许多这样的故事。

比如我周围的留美同学中,大都是上世纪90年代初毕业的,找到工作稳定下来后,正赶上“点COM”热,于是有些朋友便涌入炒股的浪潮中。我的朋友俞芳是网络设计师,丈夫是银行的业务员,夫妇俩有房有车,生活过得轻松自在。

然而,互联网的疯狂扰乱了他们平静的生活。媒体所渲染的人们一夜间致富的故事,令俞芳动了凡心,她也开始炒股票了。就像打麻将,初学者往往总能赢钱,她每笔交易少则赚进上百块,多则赚个三五百。

俞芳的丈夫是银行金融分析师,初时挺警觉的,知道股票这东西不是那么好玩的,但太太的屡屡得手,使他渐渐丧失了原有的警惕。心想,几千块能赚几百,要是投入几万,不就能赚几千了吗?要搏为何不来大的。但他们没多少现钞。在北美是不兴向朋友借钱的,于是就想起了自己的房产,遂去银行抵押套现,将十多万块钱投入了股市。

另一个朋友老张,因为有两个孩子,考虑到孩子的教育,他毕业后首先想到买房子,像给银行打工似的,每个月恭恭敬敬按时给银行付按揭,不敢有任何懈怠,当然就没有余钱炒股了。因此每次大家聚会聊天,老张只能听俞芳夫妇兴高采烈大谈炒股经,“看我们赚钱多快呀,再过几年就可以退休了”,弄得老张无不羡慕。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分析出互联网公司的股票有泡沫,并一而再地说马上就要破了。但那时的人可真倔啊,谁的劝告都不听,大量的散户涌进纳斯达克,主要炒作QQQ股(纳斯达克中一百家典型公司的指数,类似于上证50)。他们将纳斯达克从2500点一路推高到4500点。而从2000年开始,很少有人再谈股票泡沫,大概是“狼来了”叫过的次数太多了,没人信了。纳斯达克指数将超过道琼斯指数的“叫嚣”声,也是一浪高过一浪(当时道琼斯指数已超过10000点),不到一个月纳斯达克果然冲上了5000点!

也就在那两年,我也禁不起诱惑,拿出了2万美元“闲钱”,投入了纳斯达克,一开始自然连连得手,不久2万美元本钱就炒成了10万美元。和所有炒家一样,真后悔当初投得太少,心想要是投入10万美元的话,这会儿不就有50万美元了吗?眼看股市还在升,感觉这次不像有泡沫,于是又投入10万美元,和俞芳夫妇想法的一样,企望再翻两番,就可以退休周游世界了。

就在全民兴高采烈之际,纳斯达克突然下滑。刚开始谁都抱有侥幸心理,觉得只是短期的小幅调整,依然在所谓的低位不断买进。在一派欣欣向荣中孕育的危险,往往是最易被人忽视和丧失警惕的。

纳斯达克指数从2000年3月创下历史峰值的5000多点,不断地下跌至2400点上下,我们再聚会时,老张暗自庆幸没有进入纳斯达克,而我们几个炒家早已没了股市高位时的得意,不敢再加码了,只求2400点是底部,要是能止跌回升,把亏损的钱赚回来就更知足了。俞芳那时更像输红了眼儿的赌徒,待房产套现的钱也陷入了股市后,她把手伸向了信用卡公司,借高息,决定最后赌一把。

最后,纳斯达克跌到了1100点,下跌幅度超过80%。损失惨重的股民面对如此暴戾的市场,真是欲哭无泪。谁能想到纳斯达克指数疯狂过后的报复会来得如此惨烈。我前后投入的12万美元本钱,从最高点20万美元一路跌到7万美元,实际亏损5万美元。幸亏我在2000点多点时逃了出来,是朋友中亏得最少的一个,周围的朋友中亏10万美元都是小意思,而俞芳则最惨,连房子都被银行收去了,还欠下一大笔信用卡债,最后不得不宣布破产,真可谓倾家荡产。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点COM”热潮刚过不久,美国房地产又开始火热起来,利息是越降越低,房价是日涨夜涨。这回轮到老张眉开眼笑了:“瞧瞧吧,还是房子好,看得见摸得着,房价涨得我都不好意思了。”他趁低利息又向银行借贷了,卖掉小房换了个大别墅,还开始学人炒楼花。

那时有很多炒楼花的学习班,教炒房者如何以小博大,用金融杠杆来一翘五,甚至一翘十。老张用自住的大别墅抵押给银行,获得一大笔现金,先买下两个公寓租了出去,以租金来维持每个月的房贷,接着又把两个公寓抵押给银行,再贷出一笔钱,再买入两套公寓。他以借鸡生蛋的方法,不断地如此这般,最后拥有10套公寓。看着自己的财产不断增加,他越来越得意,每次聚会都兴高采烈。而我则越来越发现,那是几年前我们炒作“点COM”时的情景再现,唯一不同的是炒作工具变成了房子。

我和几个曾经炒股的哥们儿一说,他们也纷纷响应,“是啊,老张和我们当年不是一样吗?做为哥们儿劝劝他见好就收吧。”老张跟当年的我们一样,根本听不进劝告,还说“我和你们不一样,你们是玩虚的,我这房子可是实打实的东西,而且房价是肯定不会跌的!”

曾研究过美国房市的哥们儿立刻说,谁说房价不会跌,近100多年来,美国的房价起起伏伏好多次了。老张立刻反驳说,“房价上下起伏很正常,我早就算过了,跌10%,甚至15%都无所谓,我的现金流很充裕,撑得住。”我那哥们又说了,要是房价大跌25%呢?只见老张脸色一黑,斩钉截铁道:“美国房价绝不可能大跌!”

话说到这份上就不能再争了,再说就有挡别人财路的意思了。老张一定以为我们这些炒股惨败的朋友,现在是羡慕嫉妒恨!只能祝福他好运了!

很遗憾好景不长,2006年7月,美国房价突然下跌,老张起先毫不在意,觉得那是暂时的,可万万没想到房价这一跌,竟然也和“点COM”下跌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迄今已经回到了2002年的最低点。这几年每次见到老张,只感觉他的脸色越来越难看,绝对不能再提房价了……

2008年金融海啸过后,美国股市先是下跌,大家便纷纷逃离股市,大多在极低的点位割肉逃离的,都以为股市就好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再也不复返了,可谁又能料到,道琼斯指数跌至7000多点反倒止住了,随后一路回升到2013年年初的13000多点,距离历史最高点也不远了。而美国房价至今还在2002年的最低位,从形势来看,只要股市在高歌猛进,房价依然还会跌跌不休,有可能会回到1998年的价位,甚至1996年的价位,相比最高位将跌去50%。美国房市、股市的走势,再次让我们跌破眼镜!

结局和俞芳夫妇一样,这几年来我们的聚会再也请不到老张了。

写到这儿,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一些门道,股市和房市仿若一对冤家,一个大涨,一个必跌。在任何地方,这个观点都适用。当前中国股市相比前几年可能好一点,相反的,房价就该遭殃了。如果你手里有点本钱,更符合当前的投资趋势应该是扔进股市。另外,永远别忘记那句话:见好就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