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陈志武说中国经济
1820400000059

第59章

◎记者:我们说一下微观层面,比如说我,我想借钱买房子,贷款买车,贷款去读书等等等等。可是我贷了款以后,政府现在的制度里面没有给我一个信心的保证,我不敢去借钱,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

陈志武:一方面,为什么政府层面应该承担的,最基本的社会保障,所谓的低保,不管是对农村的人还是对于城市的人,都应该提供的基本的底线的保障,和底线的医疗保障这些,还有在教育方面的基本的投入;第二个方面,就是在金融市场方面,进一步要加快发展,因为你刚才讲到生病怎么办,养老怎么办,发生大的开支,要买房子,或者是小孩要上学怎么办。这些除了政府提供的,基本的底线保障之外,个人可以通过,拿自己的收入去买一些保险,包括医疗保险,还有意外的财产保险,退休金,还有这个包括学生的,给小孩提供教育费用的去买债券,或者去买投资基金等等,通过这些不同的金融投资组合,就可以让你把整个一辈子,可以想象到的,各种各样的风险事件,不确定性的风险事件和养老的需要,都可以更理想地安排好。通过这些安排以后,那当然会让你感觉到,不仅仅对于今天,而且对于未来的经济安全感,会上升很多,那么接着下来,你消费的这个意愿也会上升很多。

◎记者:您的建议实际上是这些钱投入,应该一个是到医疗教育方面,社会保障方面,一个拿钱直接发给居民,实际上很多国家采用这种做法,还有就是向中小企业退税减税,这几步。

陈志武:给中小企业免税一年,那财政的收入,它肯定会,增长一下就下来了。一种可能是发国债,现在中国的国债,这个占GDP的比重还是非常低的,这个空间发国债的空间还是很大。实际上从历史上来说,我知道我们中国人,总是对于这个借债,是看得非常负面的。比如说据我的研究,从1982年开始中国开始发国债,一直到2004或者到前两年。尽管按照我们传统的视角,传统的观念,中国政府发国债这么多,每年的财政赤字这么大,中国按理说应该是很弱的。相比之下明朝的时候,清朝是一直到1898年,基本上都没有财政赤字,既使是在鸦片战争以后,甚至于太平天国时期,每年的朝廷的财政盈余,至少有几十万,或者几百万两银子这么多。

但是实际的情况,我们知道,不管是从绝对的国力,还是相对的国力来说,让我们都可以看到,今天的国力比当时的清朝的,中国的国力要强很多,所以这就说明发不发国债,有没有国债,有没有财政赤字本身不用担心的。实际上从更大范围,更长的历史来看,我们大家回过头去到明朝的中国,四百年以前,中国的明朝每年也是存银万贯,每年的财政盈余很多,当时的印度、日本、土耳其都是有很多的财政盈余。而相比之下呢,四百年以前的西方国家,每一个国家都是负债累累。你像当时的英国、荷兰、西班牙,这些国家都负的债务,比现在的美国总的国债余额,相对GDP的比重还要高很多。但是现在看来,哪些国家今天更强呢,当年负债累累的这些国家,是今天的发达国家,而这些当年国库里面,存银存金万贯的这些国家呢,反而是今天是发展中国家,或者是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这历史的教训应该让我们看到,在关键的时候,为了镇住整个社会的秩序,为了稳住就业,为了给国家的未来的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不妨去负国债。

◎记者:这里面道理是什么呢?就是说我们今天花明年的钱,花明天的钱反而会有更大的发展。

陈志武:表面上看美国的负债,是全球所有国家里面,负债最高的国家,国债也是最高的国家,但是同时我们又不得不承认,美国到今天,甚至于到未来可以看到的那些年,还是全球最强大的国家。这个负债跟那个国家的强和弱,已经没有明显的等号的关系,而是恰恰是什么呢,谁能够愿意通过,把未来的钱借到今天来花呢,让大家今天和明天、后天的,就业机会和创业的机会,都被扩大了。

◎记者:就是现在美国今天的次贷危机不也是因为借钱导致的吗?那是不是我们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要检讨这种借贷消费模式,还是继续向美国学习这种借贷消费模式?

陈志武:继续学习。因为美国可以说是借贷消费有一点过度了,超出了现在的金融市场,金融化、证券化、资本化所能容纳的这个范围。但是对于中国来说,中国面对的这个局面,跟美国可以说是正好相反,从1780年到1900年左右的一百多年的工业化的发展,使得美国当时就像今天的中国一样,物质生产能力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所以那个时候美国面对的挑战跟今天中国面对的挑战一样的,怎么样实现经济从生产驱动、投资驱动往消费驱动这个模式的转型。

而今天的中国面对的挑战也是这样子,特别是这一次,这个全球经济危机这个威胁之下,中国靠国内的消费增长,来带动增长的压力,这种必要性,已经进一步被提高了,所以在这种时候呢,最终中国也必须得通过发展金融市场,发展民间这个金融借贷市场,以这种方式来让更多的个人,更多的中国家庭,更多的中国人可以更好地安排一辈子的消费。一个从简单的学理上说,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每一个人从20岁向前看的话,我们会发现他整个一辈子,从20岁到25岁、30岁、40岁,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收入会越来越高。但是一个典型的人,会在消费意愿消费的动力上,会随着年龄的上升而下降,就像我自己也是这样子,我觉得相比之下,我二十几岁的时候,那个时候最愿意花钱,也是最能够花钱的时候,通过花钱得到的好处是最多的时候,但是那个时候是我最没钱的时候。但是今天我46岁,我的收入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高,但是呢,我要花钱的愿望,比我以前任何时候都更低,所以这个简单意义上的,金融市场的发展,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帮助我们每一个人,更好地把一辈子的收入增长的曲线跟消费意愿增长的曲线,完全相矛盾的这样一个局面可以解决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