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阴谋
1821900000073

第73章 身在江湖 (2)

“多谢王处。。”赵莹笑眯眯的凑到王大石的耳朵边:“王处,希望你安排上会委员后,第一时间给我名单,收到名单后,第一时间将钱打到公司的帐上。”

王大石握住赵莹的手:“北京见。”

“你现在就可以上北京了。”陈诚将赵婷整理好的财务资料递给了赵莹。

“前辈就是前辈。”赵莹不停地翻看陈诚递过来的材料,并将增发的招股说明书递给了陈诚。

赵莹在一旁看陈诚一页页地翻看招股说明书,忍不住凑到跟前,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材料上的岛泉酒业简直就是十全十美的潜力股。

“你先带着这些材料上北京,需要什么东西,及时通知。”陈诚拍了拍赵莹的肩膀:“当初许木可是半个月就将上市的审核一切搞定了哟。”

一听许木半个月就搞定了新股发行,赵莹很不服气地撇了一下嘴:“陈总你放心,我一定在半个月完成使命。”赵莹一咬牙,这一次自己不干得漂漂亮亮,那怎么能打击一回许木?

2001年7月4日,赵莹与杜子明一同抵达北京。

杜子明将增发材料送到证监会发行处。

四日晚上,赵莹带着杜子明拜访王大石。

“王处,岛泉酒业的材料你看完了吧,我说的这家公司不错吧?你在预审的时候多担带点,尤其是在预审总结材料中帮我们提高提高。”赵莹将一瓶岛泉酒业四十年的陈酒塞到王大石的厨柜里。

王大石一只手攥着酒袋子,一只手不断地推赵莹的手:“赵莹,千万别这样,明天我去看看,看完后给你电话。”赵莹会意地将手伸了回来,杜子明在一旁看的有点晕头晕脑,王大石到底是接受还是拒绝?

第二天晚上,赵莹接到王大石的电话。

电话里面的声音很小,赵莹将宾馆的电视关掉,终于听见王大石的声音。“赵莹,今天我已经将材料分给一个可靠的预审员,让他先看看,只要没有明显的错误,应该问题不大。”王大石一到证监会办公室,再次将岛泉酒业的材料掉了过来,简单看了一下,觉得问题不大,马上将材料分下去,分完材料后,赶紧到厕所给赵莹电话。

赵莹一听王大石亲自吩咐可靠预审员审核材料,心中的那块石头终于下滑了一点:“那太谢谢你了。”赵莹明白,只要熟悉的预审员审核,初期的问题不会很大,打回来重新补充的概率很小。

2001年7月9日,发行监管处召开预审会。

王大石将钢笔在手中倒来倒去了几个回合,率先对岛泉酒业发言:“今天我们讨论几个公司的融资,先说说岛泉酒业的增发吧,我看了这个公司的材料,岛泉酒业地处湖岛县,是滨海市一个偏远岛屿的上市公司,最近两年的年报显示,业绩相当稳定,作为当地鼎立支持的企业,发展的前景与空间都应该很不错,这样的企业我们应该支持他扩大规模。”

其他人不停地翻看岛泉酒业的资料,王大石喝了一口水:“我觉得,管理层的作大酒业,尝试多元化的战略思路与未来公司的发展方向明确,我们应该鼓励。”

王大石话还没有说完,一个一直刚正不阿的副处长开始对岛泉酒业提出质疑:“这个公司上市两年就发生了两起股权转让,管理层是不是真的发展公司,如果发展公司的话,大股东为什么要将股权转让?”

“是呀,该公司到底是不是将募集资金投入到公司项目中去的?还是大股东在按照计划将公司的现金进行套现呢?”另外一个副处长关注到岛泉酒业的两处资产重组:“新的股东进来后,两处投资都与深圳的春潮集团有关,新进的大股东到底与春潮集团有什么关系呢?”

王大石看了看桌子上的四个人,觉得气氛有点不对,看来是要舌战群儒了。不能让他们继续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下去,王大石干咳了两下,其他的人都不说话了,王大石慢条斯理地看了看其他几个人:“股权转让好像是原来的大股东生疾病,后来偏瘫不能管理公司,加上自己的女儿还没大学毕业,股权转让很正常。”

“岛泉酒业大股东到底与深圳春潮集团什么关系,这个我们应该看到收购资产的状况,如果状况差,我们坚定怀疑他们在套现,但是置入公司的两个项目前景都比较乐观。我们不能用怀疑的眼光否定岛泉酒业的发展。”其他的人埋头继续翻看材料,王大石一脸正义,继续慷慨陈词。

两个持质疑态度的副处长终于被王大石说服,并最终在预审意见中签下了同意两个字。

七月十二日,王大石将第二周即将召开的发审会委员名单告诉了赵莹。

赵莹一看,傻了眼,以前从来没有与这五个人打交道。一个是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德高望重,有注册会计师泰斗的称谓;一个是学者,北京一名牌大学的教授,在学术界也颇有威望;一个是证监会的副处长,为人相当低调。还有两个没有听说过。

从王大石那里,赵莹得到了三个人的家庭地址。

“杜总,曾国明是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副秘书长,在业界德高望重,如果我们直接找到他,肯定没有戏,我听说曾国明在一家咨询公司挂职。”赵莹望着象听故事一样的杜子明:“杜总,怎么啦?”

“没怎么,我在听。”杜子明不明白赵莹说这些的意思。

“我们请他们公司作顾问,将资金以顾问费的名义打过去,再由他们公司以奖金、津贴的名义打到曾国明的帐户中。”赵莹指着教授肖骥:“肖骥是著名的学者,这个人好搞定。”

杜子明知道肖骥,曾经在一起开过会,还同台演讲过,难道肖骥也接受公关?杜子明不知道赵莹怎么公肖骥的关。

“肖骥出版了很多书,听王大石讲,肖骥出版的那些书全部都是自己买书号,自己印刷出版,当然销售也是自己。”赵莹在肖骥的名字后面画了一个圈:“肖骥最近出了一本公司治理的书,我们可以购买肖骥的书,以书款的名义将钱打到肖骥的帐户中。”

“处长不是很低调吗?”杜子明担心处长搞不定。

“这个人怕老婆,但是他老婆有两个爱好,一个是邮票,一个是球票。”赵莹发现杜子明一直呆呆地看着自己,有些不好意思。

“你继续说,我没事的。”杜子明朝赵莹嘿嘿一笑。

“送一枚价值五万元的邮票,再送一套甲A的全年贵宾席球票。”赵莹要亲自将这两票送到处长夫人手上。

赵莹给杜子明开了一张清单:王大石二十万、曾国明的咨询公司十万元、购买肖骥的书十万元、处长夫人的两票十一万元。

杜子明将赵莹的胆子揣进了手提包,走到自己的房间,安装上录音笔,拨通了王明的电话:“王明,北京的开销没有发票,怎么入帐?”

“多少钱?”王明知道,这些开支刘冰到时候都要清点的。“赵莹给我了一份清单,清单上是五十一万,这些费用都是给发审委委员们的,不能少。”杜子明望着闪闪红灯的录音笔,只听见对面传来王明的声音:“将这些钱打入银华证券,让银华证券开成承销费用就可以。”

挂断电话,杜子明一连冷笑,将录音笔收进了手提包。

赵莹叫财务给自己划拨六十万元经费。

第二天,赵莹从银行提出六十万元现金。

当天下午,岛泉酒业就与曾国明的咨询公司签订咨询顾问协议,赵莹从肖骥那里购得五千本最新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