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你自己的6个关键问题
1822400000021

第21章 高效的灵丹妙药(1)

你需要在办公桌上给A类工作留一个专属的区域,然后给自己准备一个C类收纳箱,最好是越大越好,用来专门放置那些不重要的C类工作。

在“ABC时间管理法”中,C类工作一般都是一些不重要也不紧急,但数量很庞大的工作。比如:洗衣服、熨床单、整理抽屉、收拾衣柜等各类生活杂事。这部分工作完全可以抽时间,或者利用休息时间来完成。可能其中还有一部分是完全可以直接扔进垃圾箱的。而需要完成这部分工作的时间很零散、很随机,可以每天安排一些,也可以在一天的不同时段来完成。

你需要在办公桌上给A类工作留一个专属的区域,然后给自己准备一个C类收纳箱,最好是越大越好,用来专门放置那些不重要的C类工作。一开始的时候,你常常会将工作按A类、B类、C类来分类。在进行一段时间后,你就可以尝试着将B类工作中一部分划分到A类,一部分归入C类,然后重新将A类工作放入A类的专属区,将C类工作再次放入C类收纳箱。

再经过几个月后,你就可以再次重新整理自己的办公桌。你可以将所有的工作都拿出来,然后进行A类、B类、C类的分类。你会发现,其中有很多工作已经不再需要花费时间了,垃圾箱就是它们最好的去处。这样的工作最好是能够不间断地进行,有利于及时发现需要紧急处理还是直接扔进垃圾箱的工作。这样就能够很好地安排时间,并省出不必要花费的时间。

或许你会认为为A类工作设专属区是必要的,因为这些工作能够给你带来更大的回报,所以值得重视和优先对待。至于B类,尤其是C类工作,只要能将A类工作区分出来就可以了,可以在大脑中将他们归到一边去,只要不影响A类工作的完成就可以了,没必要专门为C类工作准备一个收纳箱了。如果你真的这么想,那你的麻烦可能就真的来了。

比如,很多人会将种类繁多的文件全部放置在一个抽屉里,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显得很整洁。但问题在于这个整洁永远都只是暂时的,即使是暂时的,也会让你大伤脑筋。如果你将一些文件,包括邮件、便条、简报、请帖、生日贺卡、电话本、要回的信、信用卡账单、名片、记事本、银行存单、公交卡、商场促销单、杂志订阅单、孩子的涂鸦、几年前上课的笔记,以及各种丝线、剪刀、针、松紧带、扣子、数据线、u盘、手机充电器、发卡、零钱、电池等等都归到一个收纳箱里。

那每次要回一封信,你就不得不翻遍整个收纳箱,找要回的信、信纸、笔等;要去银行存钱、取钱,也要翻遍整个收纳箱来找寻银行卡和存单;要钉个扣子,也不得不翻遍整个收纳箱找针线、扣子、剪刀等。所以,只要有可能,你就会给自己找各种理由来回避这项耗时巨大、让你疲惫不堪的工作。这样做的结果直接导致你因为很反感每次都需要翻遍整个收纳箱找东西,而将工资随意地放在抽屉里;将要回的信一拖再拖;将掉了好几个礼拜的扣子扔在一边;将别人发来的请帖忘得一干二净,以致错过了朋友的婚礼……

尽管你知道这样的事情有些很重要,有些一般重要,有些根本就不重要,但是全部归在一个收纳箱里的结果就是,重要的工作也变得不重要了,因为你不是拖后腿,就是忘记了去做;一些完全没必要做的、可以直接归入垃圾箱的,却堂而皇之地占据着一席之地,每次都会成为你完成某项工作的一个障碍,你每做一次就需要翻越一次这个障碍。而这样的麻烦每次出现导致你开始厌倦接触这个收纳箱,开始将收纳其中的东西全然不顾地往后退,甚至放置在一个偏僻的角落,眼不见心不烦。

其实,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很简单,你只需要一个很大的收纳箱,在里面分成好几层或者好多格子,然后再准备足够多的标签,分门别类地贴好标签。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将你原来收在收纳箱里面的东西,按照标签的标示分门别类地放进相应的格子里。这样的格子和标签可以尽可能详细、精确,即使是一样东西占据一个格子,只要有必要也是值得做的,注意适当缩小占据的空间就可以了。这样你就能很容易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每当需要钉扣子的时候,就能直接找到放置针线的格子,不需要再翻遍整个收纳箱了。

切记不要做大概的、模糊的分类,比如:以前用的东西、学生时代的纪念物、日常用品、各种小用具等,这样的分类看似做了,实际上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大概、模糊的分类随着时间推移会让记忆也变得更加模糊,在做一项工作的时候,可能还会出现逐一翻找的情况,这样的麻烦和困扰不但没有减少,相反又增多了。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整理工作和资料的方式,可以根据自己习惯的方式来进行。在整理的时候,最主要的是要把那些A类和C类工作区别开来。在每一个类别里面,还可以进行A类、B类、C类的分类,按照需要更加细化也是必要的。比如,如果你有很多的信件需要回复,那建议你可以考虑准备不同的格子,将收到的信件也按照A类、B类、C类的顺序进行归类。

高效的灵丹妙药一:优化流程

适时地分析判断工作流程,看看哪些环节需要简化、整合、扩展、调整,使信息、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使人力、物力得到最合理的使用,从而使时间和方法得到最大程度的落实,就能得到最大化的结果。

优化流程不仅仅指做正确的事,还包括如何正确地做这些事。优化流程是一项策略,通过不断发展、完善、优化来保持竞争优势。当你有意识地不断进行流程优化的时候,你的效率就会不断得到提升。中间的磨损环节减少了,也就会有更多的时间溢出来了。

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有一次和齐威王赛马,双方用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结果因为齐威王三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田忌三场比赛全都败了。

田忌的好朋友、著名谋略家孙膑得知这件事后,就对田忌表示可以再赛一次,并保证能够取得胜利。于是,田忌上奏齐威王请求再赛一次。

第二次比赛开始了,田忌依照孙膑的计策先拿出了自己的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由于实力相差太过悬殊,所以毫无悬念地败了。但是接下来,赛况发生了逆转,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取得了两场胜利,最终结果2:1获胜。

通过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做事不但要安排次序,还得要优化流程,这是保证效率和收益的重要方法之一。

流程,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工作目的,而需要采取的一系列步骤和动作。比如,我们对手头的工作进行分类,将重要的、一般重要的、不重要的区分出来,然后安排合适的时间来分别完成它们。这样的做法就要比简单地按照日程表来做事情更有效率,这就是对完成工作的流程进行优化后得到的更好结果。

田忌第一次赛马是常规赛法,由于实力差别,最终输了;第二次改变了赛马的次序,最终以2:1获得了胜利。这个简单的改变次序,就是优化流程。虽然操作很简单,但是带来的结果上的差异则是巨大的。这也告诉我们:事物内部排列组合的不同引起量变进而导致质变。你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也不应该仅仅把眼光盯在人力物力绝对数量的增减上,还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着眼,精心协调,科学使用现有人力物力,力求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