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进入股市是为了挣钱,但在股市中成功的人却为数不多。股谚云:一赚二平七赔。其根源在于:一方面股市的确存在着与生俱来的风险;另一方面则是多数投资者不具备正确的投资理念。只有将有效的实战技法和正确的投资理念相结合,投资者炒股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学习巴菲特的五个投资理念
(一)不要试图预测股市走势
股民们每天都会被大量股评、预测所包围,但股市高手们却很少预测市场走势。股神巴菲特从不预测市场,也从来不相信有谁能预测股市。他认为,股票的内在价值是可以预测的,但股市是非理性的,是不能预测的,也没有谁能预测股市走势。我们只能利用它,无法预测它。即便做了预测也只能让你更了解自己,而不是更了解股市、更了解未来。
巴菲特的观点是有实例支撑的。2000年3月中旬,一些高科技股股价飞涨,达到了历史顶峰。巴菲特却拒绝投资这些“新经济”股,并因此受到公司股东们的诘难。结果,仅仅几个星期过后,高科技股股价就狂泻千里,迅速跌至谷底。
现在,许多股民特别是中国股民,都热衷于预测股市走势,其炒股的基本模式就是四处打听消息,一有风吹草动,就赶紧疯狂买入或疯狂卖出,跟着股价的升跌而喜怒哀乐。这是不理性和不成熟的投资行为。
总是想走捷径,幻想能走在市场前面——通过预测股市,来提前知道股票价格的变化方向。如果只通过打听消息、听股评来炒股,而不对这只股票的内在价值进行判断,无异于缘木求鱼。
再者说,股民们都希望股评家能够告诉自己在短期内如何操作股票,可是,如果这些股评家真的这样神机妙算,他们自己岂不早就赚足了吗?
(二)坚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投资
在能力范围内投资,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不熟不买,不懂不做”。意思是说,凡是投资者不熟悉、不了解的股票就不要去涉及。这一点对于长线投资尤其重要。
每个股民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利用专长了解投资对象的价值,是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表现。每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只有在能力范围内投资才是理性的投资。例如,巴菲特投资过的中国股票中,有一只是中石油H股。但持有时间不长就把它全部清仓了,虽然因此而少赚了128亿港币。但据他自己解释,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对中国股市不是十分了解。事后看他的做法,是非常理智和正确的。
我们知道,中石油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是成品油,包括制造业利润和销售利润两大块。在中国,决定成品油价格的权力并不在中石油公司手里,而是在政府手里。确切地说,中国国内成品油的出厂价和零售价是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决定的,企业仅仅能够决定批发价。而出厂价、零售价一旦确定,批发价的浮动余地就变得很小了。
当时的背景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上扬的背景,多次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成品油涨价的方案。与此同时,中国国内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已经连续多个月上扬,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必将有严格控制各项提价措施的出台。事实上,中石油从2007年第二季度开始,经营业绩就出现了持续环比滑坡。2008年初,政府已经宣布原则上不再出台新的提价政策。
这一切都表明,虽然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在不断上涨,可是我国国内成品油价格由于是政府严格管制的,所以包括中石油在内的国内石油公司的经营业绩不得不受此影响。巴菲特被誉为股神,不可能对中石油的这些基本面情况不了解,但是他又不能口无遮拦把这些理由和盘托出。所以,他唯一的办法就是2007年下半年全部抛空中石油股票,见好就收。
这次投资印证了巴菲特坚持在能力范围内做事的投资原则,让人看到了他理性投资的一面。要知道,后来有很多人被中石油的股票套牢。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某个行业,绝大多数投资者都是外行或者似是而非,所以不要轻言自己是“内行”。对于那些很难判断长期发展前景的股票,投资时一定要谨慎。
(三)不看股票看公司
对于参与股票买卖,我们习惯于用“股民”“炒股”之类的词,事实上,这种称谓本身就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差。股民买股票不仅仅是拥有几张纸片,而要把自己看作拥有这家企业的一部分。换言之,股民的本质是投资者。巴菲特、李嘉诚等投资大师便是在这种心态下投资股票的。
有人问巴菲特:“您每天的大部分时间在干什么?”
巴菲特说:“我的工作是阅读,阅读很多关于上市公司的资料,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
有个记者问巴菲特:“我应该怎么学习股票投资呢?”巴菲特说:“看上市公司的年报。”
这个记者说:“美国有几千家上市公司,又过了这么多年,上市公司的年报太多太多了。”巴菲特却告诉他:“很简单,按照字母顺序,从第一家公司的年报开始看起。”
巴菲特的办公室没有别的东西,最多的就是上市公司的年报。他阅读了大量资料,打了很多电话,主要是为了弄清这些公司的业务和财务等基本面情况。
作为股民,我们应该下工夫分析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从公司经营的角度来分析股票进行投资是最为明智的。因为,先有公司,后有股票,我们是在通过购买股票来投资公司。公司价值多少钱,决定了股票值多少钱。买股票的本质,即选定一家上市公司,与其他投资者一起投资入股。如果投资者们认为自己只是拥有一只股票而不是一家企业,就只会关心股价上下波动,或者在不了解上市公司背景的情况下贸然买入一只股票,以致成为最终的受损。
有一次,巴菲特看到某家上市公司的股价非常便宜,了解到原来这是一家亏损企业。经过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巴菲特发现这家公司虽然整体上是亏损的,但公司的三大主营业务依然经营得相当好。由此,巴菲特断定这家公司的“本质”并没有变坏,是“有救”的。于是他果断出手,大量买入这家公司的股票。后来果然如他认识的那样,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该公司的经营管理就完全恢复正常,股价也随之暴涨。
巴菲特是做价值投资的典范,他经常说投资股票要考虑“安全边际”的概念。毫无疑问,这个概念是针对上市公司而不是针对股票市场而言的。而这种观念让他能够拨开迷雾,捡到“便宜”。如果你准备进入股市,请一定要坚持巴菲特“靠近企业”的投资理念。因为,股民们的经济命运最终将取决于所拥有的公司的经济命运。
(四)学会亲自调查,不要人云亦云
在我国股市中,一方面,几乎所有投资者都喜欢根据各种消息来决定股票买卖;另一方面,根据各种消息来买卖股票,又最容易出现失误。
反观巴菲特等投资大师,他们在股票投资中虽然不是每次都能获取最大盈利,但是却很少有昏招,这与他们注重实地调查、认真阅读财务年报、不听信各种消息传播有很大关系。巴菲特从不相信任何股评。他举例说,比如一家公司收购另一家公司,只要消息一公布,这两家公司的股价都会大幅上涨的。如果这种内幕确有其事,相关人员应该自己先大量买入这些股票,好好地赚一笔才对,怎么可能会事先在大庭广众之下散布消息呢?正是基于这种观点,巴菲特在做股票分析、投资决策时,坚持亲自调查,阅读报表,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
要想不在股市中人云亦云,就必须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如何培养这种能力呢?就是要广泛地阅读。巴菲特在股票投资中越战越勇的秘密武器就是广泛的阅读。虽然一般股民不可能像巴菲特或者职业投资者那样,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但是,对所选中的股票背后的上市公司要有必要的了解。这其中,重要的是上市公司的财务年报。
(五)越简单的评估方法越有效
巴菲特认为,在对企业内在价值评估的时候,越简单的方法越有效。这是因为,影响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因素多种多样,既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而且都具有不确定性,当多项不确定影响因素综合起来考虑时,整体预测出错的概率就会增大。换言之,建立在多项不确定因素之上的精确预测率,不会比任何一种根据经验“简单估测”的结果准确率更高。
在股市中,多数人还热衷于用复杂的方法预测走势,这种现象是需要反思的。
概括地说,巴菲特所说的简单的评估方法有以下三种:
(1)使用最简单的长期现金流定义。
(2)使用最简单的贴现率。
(3)寻找最简单的明星企业。明星企业的典型特征是,具有巨大的无形资产和良好的商誉,它能够给股东以长期、稳定的获利回报。
二、投资股市的九大戒律
亏损的股民,往往是那些容易受市场波动影响、经常出现行为认知偏差的人。他们在投资股票时,常常会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
事实上,股票投资最大的风险并非来自于投资的品种,也不是来自于市场的波动,而是来自于投资者的心态。如果投资者没有了贪婪、恐惧、妄想、侥幸、急躁等弱点,风险就不会出现。作为股民,首先要认清自己,真正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交易风格,并且时刻关注自己的心态变化,适时加以调整,同时根据一定时期市场的特点,选择具体的交易方法和参与交易的周期,只有这样,才能在股市中获得较好的投资收益。
当然,每一位投资者的理性都是相对的和有限的,所以,出现这种认知和行为的偏差不足为怪。但是,我国投资者在这方面表现得过于突出,因此,股市中投资者亏损比例过大,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们认为,投资者进入股市,最需要克服以下九种市场情绪。
(一)戒无知
许多股民,特别是散户,都是在对股市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进入股市的,结果交了不少学费。事实上,股票投资不仅是买卖股票的简单动作,背后也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作支撑。首先,投资者要有丰富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综合知识,更要具备金融、证券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证券市场的运作知识,要对企业、市场有充分的认识和深刻的了解。此外,投资者还要掌握各种技术分析手段,能够很快地估算出各种股票的预期收益并进行比较。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技术水平,才能提高股票交易的效益,把握好正确的买卖时点。
(二)戒过度自信
股民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力,甚至以为自己能把握股市,从而忽略了股市运行中的非理性和不确定性,结果造成投资损失。这是一种最常见、最根深蒂固的错误情绪。
过度自信还有一种表现,即把成功的原因归于自己,把失败的原因推给别人。这种心理的最大危害是:当自己的观点与事实相符时会更加强化自信心,不符合时却不会等量削弱自信心。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种自负心理,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三)戒过热
有些股民对新的信息反应过度,比如过于关注股价波动,从而忽略历史信息,导致对近期股市发展趋势的判断过度偏离长期平均值,引发股价补跌或补涨。
此外,多数股民喜欢追逐过于热的股票。不可否认,跟着市场热点做行情炒股票,见效快、收益大,特别是短线投资更是如此。但是,做任何事情都应当把握一个度。当市场过热时,过分火暴的个股往往是人为操纵最厉害的股票,涨起来差价可观,跌下去幅度也往往很大。如果不幸接到最后一棒,损失将会非常巨大。
(四)戒反应不足
与过度反应相反,有些股民对最近得到的股票信息认识不足,有点麻木。结果很容易错失投资机会,在即将到来的股价波动(大幅度上涨或下跌)面前措手不及。
(五)戒过冷
股民在购买股票时,不应当选择过于冷门的品种,尽量规避一些长期低迷、交易不活跃的股票。一般来说,市场上的冷门股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虽有可能演化成为潜力股,甚至黑马股,但这一被冷落的时间长短不易把握。如果长时间交易稀少,价格低沉,很可能造成投资者的机会成本无限增大,甚至会因为难以变现出局而遭受损失。有些股民总想抄大底,以最低价买进股票,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后悔莫及。
(六)戒拖延,过于厌恶亏损
股民对于损失的厌恶程度普遍会高于获益的喜悦程度。例如,股民损失10万元的心痛程度,要比账面获利10万元的喜悦程度大得多。这种心理容易导致不愿意及时割肉止损,结果亏损更大。
此外,股民在实际操作中一定要克服贪心不足或犹豫不决的心理,一定要果断操作,一方面要善于获利即走,见好就收,不能太贪;另一方面要学会止损出局,当机立断,不应犹豫不决。
(七)戒后悔
不少股民在做出一项错误决定后会感到非常后悔,而这种后悔比错误决定所造成的损失更痛苦。在这种心理驱使下,很容易会接连做出一系列不理性的投资行为来。
(八)戒羊群行为
这是股市中最容易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会和别人一样思考、感觉、行动。这是一种非理性行为,在追求与别人行为一致的同时,往往会忽略自己享有的独家信息。轻信谣言、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很可能造成急躁追涨高价买进,或恐慌杀跌低价卖出的情况。
(九)戒归类偏差
为了便于投资分析,人们总喜欢将纷繁无序的股市现象归纳为几种代表性类型。这种归类往往引起错误的投资决策。例如,“好公司=好股票”,然而,“好公司”的股价一旦过高,也就谈不上是什么“好股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