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走天下学知识丛书-服务行知书
18325200000014

第14章 旅游工艺品攻略(1)

旅游工艺纪念品的分类

我国的工艺品门类十分丰富,按质料分有织绣、泥塑、木雕、瓷器、玉器、陶器、青铜器、漆器、玻璃器、家具、草、柳、藤、竹、景泰蓝、棕编织工艺等民间玩具等。按制作技艺可分为织(织锦、挑花、花边、蜡染、扎染、壁挂、花绸)、绣(苏绣、湘绣、发绣、绒绣、蜀锦、云锦、缂丝、筒裙、围腰、花帽、坎肩)、雕(竹雕、根雕、木雕、漆雕、石雕、玉雕、牙雕、骨雕、果核雕、冰雕、角雕、砖雕)、塑(瓷塑、泥塑、金属铸塑、面塑、米塑、酥油花)、剪(剪纸、剪花、剪影)、扎(花灯、风筝、纸扎、草扎、竹拼、车木)、绘(壁画、岩画、纸马、彩蛋、铁画、内画壶、纸织画、贝雕画、麦秸画、羽毛画、树皮画、糖画)、编(竹编、柳编、线编、绳结、草垫、手绣、地毯)。

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在长期而丰富的艺术实践、生产过程中,创造了许多优秀的工艺技术与艺术设计相结合、实用和审美相结合的范例,形成了我国工艺美术优秀而深厚的艺术传统。尤其是玉器、织绣、陶瓷、青铜、漆器等工艺,在世界物质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下面我们着重介绍一些独具特色的旅游工艺品:

(1)青铜器——威武兵马俑

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青铜工艺始于夏商,它既可以作礼器,也可以作乐器、炊具、工具、车马器等。甘肃武威市1969年出土了青铜制汉兵俑,还有汉代青铜器“马踏飞燕”,艺术和观赏价值极高。

武威兵马俑比秦陵兵马俑小,一般为50~80厘米,车马同比例缩小。它们大体分三类:第一类为奔马,以模具一次铸成;第二类为骑兵执械俑,马、俑一次铸成,武器则是以后安插上的;第三类为马拉战车俑,分多次铸造,人、车、马铸造成型后再组合。整个俑阵设计追求整体效果,采用以静寓动的艺术手法,虽是直立静止形体的重复排列,但给人的感觉是只要一声令下,千军立即进发。

战马塑造的全身比例匀称合度,浑厚朴实,连肌肉、筋脉、骨骼都非常逼真。匹匹战马眼似铜铃,鼻骨隆突,双耳耸立,或四足站立,前腿如柱,后腿似弓,大腿下部和小腿瘦劲,四蹄厚重硕大;或头微上扬,长尾飘逸,一副神采飞扬之态;或前腿略略抬起,张嘴嘶鸣,似乎一声令下就如离弦之箭,驰骋疆场,表现出内在的力量速度和锐不可当的气势。刚劲性格和矫健风姿使人联想到它们在战争中冲锋陷阵,奋鬣嘶鸣的英迈神情。

兵俑形态富于个性,线条简洁明快,尽管身穿战袍,不着铠甲,但皆紧身轻软,很有“胡服”的味道,兵俑所执武器皆为长器,有刀斧戈矛枪,富于变化;器杆皆细长笔直,且略前倾,似有千斤之力,表现出战士高度警惕、严阵以待的神情。

汉俑和秦俑最大的不同是改雕塑形为模制形,塑造者在制范(铸铜俑的模具)时就注意人物的表情。指挥俑相貌魁伟,面部深沉凝重。姿势庄重洒脱,一副身负重任,决胜千里的豪气;驭手俑镇定自若,面部端庄平静,分明是受将帅感染而风雨不动;骑士俑是军队中坚,成熟壮实,有丰满的面容,紧张的肌肉,圆睁的双眼,开张的嘴唇,表现出威力无比,视死如归的神情。对兵俑面部五官的刻画在铸造成型后,局部还进行修描,使之更加逼真传神,这充分显示了青铜器造型艺术的时代风格。汉代青铜兵马俑题材的无拘束,风格的非程式化已脱离了古代青铜艺术的古朴阶段。

(2)金质礼器——“金瓯永固”金杯

在中国2 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中,各朝各代都十分注重祭祀礼仪,祭天祭地祭山祭水。北京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社稷坛,这些都是封建时期皇帝祭祀之地。相应要制造许多礼器,明清时金器制作的工艺最为登峰造极,“金瓯永固”是这时的代表。

“金瓯永固”金杯通高12.5厘米,口径8厘米,足高5厘米,为清朝皇帝每年正月初一开笔仪式时专用,是清帝世袭之物。其名字意为,以金瓯(盆)喻国家疆土完整,固若金汤,长治久安。开笔仪式即元旦子时,在故宫养心殿东暖阁点燃蜡烛,在此杯中注入庆贺新岁的屠苏酒,皇帝手执刻有“万年青”字样毛笔,书写“天下太平”、“福寿长春”。

该杯是所有礼器中最重要的,从此之后,皇帝御笔将要批阅奏章,起草文告,关系国计民生。可惜该杯袭用到乾隆时已有所破损,于嘉庆二年(1797)重新制作。据内务府档案记载,重制工作由乾隆亲自过问,竟然一次批出“九成金二十两,正(珍)珠大小十一颗,红宝石大小九块,蓝宝石十二块,碧牙玺四块。”精心制成新的金瓯永固金杯。

该杯形态庄重典雅,整体采用青铜三足鼎式造型,杯体采用几何形体组合。外表纹饰极富层次,杯腹为浮雕百花争艳图,中为牡丹,周围以荷花、菊花、梅花图案围聚,成众星拱月之势,寓意春夏秋冬四季平安。每朵花则以红宝石、蓝宝石、珍珠作花蕊,珠圆玉润。杯下有三足,与杯腹衔接处也嵌珍珠,与中心珍珠相应,杯口中间对称镌刻阳文四字“金瓯永固”。

杯錾(pan,器物上手把握的部分)是两条向上的龙,龙嘴与龙爪与杯连接,自然而实用,龙头略超出杯口,龙额上各镶一珠,与杯腹、杯脚珍珠遥相呼应。

该杯采用青铜器造型,金银器的打制,景泰蓝的用色,珠玉的镶嵌,将诸种工艺的技法综合运用于金器之上,自然随意,相辅相成,确是巧夺天工。

(3)景泰蓝——故宫景泰蓝凫尊

景泰蓝是中国的传统金属工艺,又名掐丝珐琅,它以多彩而坚实的瓷(珐琅瓷)铜相结合的工艺手法享有盛誉。在我国元代时已有珐琅制品,到了明景泰年间技艺已十分成熟,此时产品多用蓝色而称为景泰蓝。故宫的景泰蓝凫尊,通高30.5厘米,清乾隆年间作品,有趣的是它是由扬州工匠制造,而不是北京完成的。清内务府档案称其为“扬州制品的代表作之一”。据载,当时全国有四大景泰蓝生产基地:北京、扬州、广州、九江,扬州的产品镀金厚重,造型华美,色彩和谐,掐丝图案丰富多变,扬州著名艺师王世雄,乾隆间京都称之“珐琅王”。

凫尊造型新颖,设计精巧,采取的是组合之法,下部是一凫鸟,凫背则负酒尊,利用凫足为尊足,使尊稳定,又以尾翼倒卷拖地,使其更稳。按常规,尊当有对称的鑒,凫尊则将鑒处理成上下两部分,成不对称形,上部为凫头凫颈,下部为凫尾,而凫头凫尾成中心对称的“S”形,线条十分流畅。凫形制造浪漫,鸭头、鹅蹼、凤尾、孔雀翅,又富仙鹤自负韵味,极富想象力。

点蓝也很有特色,总体看,下部的凫座以宝蓝为主,深而发亮,显得厚重;尊则以湖蓝为主,浅而放光,显得空灵,色彩绚丽,强弱有致。在尊口、凫首、凫足都镀金,出现了大面积的金色块面,显得金碧辉煌。

(4)象牙雕——“月曼清游图”

象牙质地细腻、致密、色泽牙黄,淡雅富有光泽,硬度大,便于施艺。我国象牙雕刻的历史十分悠久,明清时,象牙雕刻技艺高度成熟。象牙工艺以其质料名贵和工艺精细成为古雅玲珑的工艺精品。象牙雕刻形式多样,一般有将象牙裁成局部板块雕刻,利用整个象牙雕刻,将象牙抽成丝蔑编织,或将象牙制成人物粘贴成新的画面等多种形式。象牙雕作品《月曼清游图》,纵径39.1厘米、横径32.9厘米、厚3.2厘米,藏于故宫,为清代作品。它不同于一般象牙,而是将象牙制成人物后,再粘贴组合成新的画面,这是在明末才逐渐兴起的“周制百宝嵌”。

清代钱泳所著的《履园丛话》中载,明代扬州漆器艺人周翥发明了以宝石、碧玉、珍珠、珊瑚、金银雕成人物、山水、楼台,嵌于檀、梨漆器之上的工艺,故名“周制”。

《月曼清游图》共12幅画面,正月深院赏梅、二月春昼观弈、三月戏耍秋千、四月观赏玉兰、五月池塘消夏、六月柳塘采莲、七月桐荫乞巧、八月高台玩月、九月秋庭赏菊、十月明窗刺锈、十一月冬闰鉴古、十二月松阶扫雪,是由清内务府员外郎管理画院处陈枚画,绢本工笔设色,然后由陈祖章(广东)、顾彭年(江南人)两名手按扬州周翥制漆器方法制作牙雕。其法是先用象牙雕刻成形,然后约略敷彩勾出入的眉眼,再镶嵌玛瑙、翡翠、珊瑚,使诸美融于一体。作者故意将时间安排在夜晚,一群婀娜少女正在欣赏怒放的梅花。作者以两树蜡梅为背景,观梅亭、深院仅露局部,寒梅不敷彩,利用象牙原色与蜜蜡相仿,形成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的效果。十个仕女分成远近两组,高处观梅亭内4个女子正赏梅,而低处6女子刚入院中向高处翘首盼望,入院仕女提灯行走,既相互照应,又增加了动感。每个仕女的体形身段,动作举止、面容皆不同,而且一朵朵梅花正、反、仰、侧皆有别。女子的衣带、宫灯、衫领、手炉以象牙为主,加紫英、玛瑙、珊瑚镶嵌,仅在关键处点缀一二,既区别于工笔重彩的平面效果,又为画面增添不少色彩,同时也而有了立体感的丰满,别有一番风味。

(5)犀角雕——“仙人乘槎”

在古代犀牛被视为神齐之物。犀牛角质地坚硬、紧密、细腻,是雕刻的极好材料。人们经常比喻恋人的心像灵异的犀角一样,自有一线相通。唐代诗人李商隐《无题》诗中云:“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犀角艺术品非常珍贵,是名贵材料和高超工艺的结合。现藏于故宫的犀角雕“仙人乘槎”,为雍正年间的作品,长21.1厘米、宽6.6厘米、高11.1厘米,它是依据完整犀角雕成,整体形态上明显看出犀角的形状。这个犀角色黑如铁,黄如粟,上下相透,云头两脚分明,有通天花纹,为犀角之上品。作者将稍粗糙的角根处理成槎(木筏)、河浪,而将细腻的角尖处理成仙人的头部,恰当利用犀角的自然之色,又发挥犀角不同部位的雕刻特长,可谓用心良苦,巧夺天工。

古代工艺理论认为对兽角、牙、骨雕刻应该在玲珑剔透上下功夫。“仙人乘槎”的主体为槎和仙人。槎的刻画借用树根雕的技艺。从艺术上看,犀角虽整体厚实质朴,但偏偏处理成老干虬枝,苍劲古拙。下部虽空,上部枯木逢春,枝繁叶茂,枝上又有一小猕猴嬉闹。猴树融为一体,树为槎的背景,点明仙人生活在深山老林,槎下则是水波。由于整个造型故意翘起,使人联想到这不是在湖河中荡漾,而是从深山涧水中顺流而下,有如仙境般的感觉。

仙人则借用石雕镌刻之法,注重人物的形神。尽管山泉奔涌,但仙人稳坐槎中,镇定自若,恬适自在。人物躯体合度,比例匀称,衣锦薄而软,似可揭起,衣褶线条简洁。尤其是面部,慈眉善目,长髯过胸,如闲云野鹤,无拘无束。透过表情,使人产生无尽的联想。

(6)惠山泥人——“贵妃醉酒”

泥人这一传统的民间工艺是我国艺苑中的一朵奇葩,起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无锡的惠山泥人十分有名。

惠山黏土经水和调,可随意造型,干后又不裂不断,是天然的取之不尽的玩具材料。世居惠山的民间艺人首创了泥人,代代相传并不断创新,使各式各样的泥玩惟妙惟肖,逗人喜爱。

传统的惠山泥人,最初创作时皆为手捏,只有成批生产时才用印坯,多选择人物、飞禽、走兽。泥捏的最初工序是造型,材料可捏、可雕、可塑,但由于湿度大,制作的物品不宜过分纤细,所以造型时多浪漫夸张。一是对人体主要部分特别是面部精描细绘,如“贵妃醉酒”,贵妃是鸭蛋脸、丹凤眼、翘鼻子、樱桃口,高力士则以戏剧小丑形式塑造,增强了喜剧效果。二是突出整体造型而弃细微末节,贵妃身材故意塑造得修长婀娜,而高力士呈蹲跪状;贵妃口衔酒杯,高力士双手捧起衣襟,随时准备接住贵妃落下的酒杯;贵妃身体略前倾,头略低,而高力士则略后仰,头向上仰视,其眼神集中于酒杯之上。而其他部分,似乎是写意画,如颈项缩短,四肢缩短,手仅略有大概。三是突出装饰中最富特征的,贵妃的珠冠并不如戏剧道具满头珠翠,而是仅用圆雕的珠彩、绒球,浮雕的晶珠,耳旁垂下的两绺流苏,突出了贵妃的雍容华贵。高力士则突出他颈后插于领内的拂尘和太监的官帽,总体造型中突出了一个“圆”字。

惠山泥人色彩非常鲜明,在敷彩过程中采用装饰画的方法,其色块都是原色调,块面与块面之间泾渭分明,绘花、勾线也是在底色上叠加,不分明暗深浅。用色比较鲜亮,贵妃主色调是朱红,夹以梅红、粉红,突出少妇的华贵之气。而高力士则以湖蓝中黄,更衬托出贵妃的无限娇羞。

惠山泥人属于“塑三画七”的制作方法,十分注意彩绘,即塑造时仅仅是人物的大概,而形象的特征主要靠手工彩绘。面部的彩绘是最见功力的,眼廓、眉毛、嘴唇、鼻线都一笔画成,落笔即成,不能涂改。衣服的纹饰则采用图案方式,领口、袖口、腰带、衣摆都以流畅的线条精心勾勒,恰到好处。惠山的匠人常把戏文中的故事经以泥塑方式的再创造,便形成了淳厚的风俗画。这是写实与夸张的结合,也是泥塑与绘画艺术的融汇。

(7)彩陶

彩陶是先用陶土做成器具、人物,再通过雕刻或彩绘,在干陶坯上绘制各种装饰纹样,最后入窑烧制,彩陶的彩绘纹样不易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