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走天下学知识丛书-服务行知书
18325200000017

第17章 旅途娱乐全知道(1)

观赏类文化娱乐活动

这种娱乐形式主要是艺人表演、旅游者观赏,往往表演的是国家或地区有代表性的戏剧、曲艺、杂技、音乐、歌舞、时装表演、体育竞技等。其中有传统和现代之别,戏剧、曲艺基本是传统形式,而歌舞、时装表演则是现代风格,这些对旅游者都是很有吸引力的。

(1)戏剧和曲艺

我国的戏剧和曲艺极其丰富多彩。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戏剧剧种360余种,传统剧目5万个以上,由于历史悠久和生活土壤的深厚,再经过历代的杰出演员的反复加工,具有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作为国剧的京剧,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表演特点是“唱念做打”,歌舞并重,融合武术技巧,节奏感强,念白具有音乐性,脸谱、服饰具有程式化,形成完整的艺术体系。过去以演历史故事为主,传统剧目约有l300多出,常演的有《空城记》、《野猪林》、《将相和》、《宇宙锋》。

中国的艺术原则在这里得到了一种形式美的定型——虚拟化和程式化,划桨表行船,挥鞭代骑马,小小戏台上表演出大千世界。这种特有的表演方式,不仅在国内久演不衰,而且在东南亚、欧美一带影响很大。这些剧目不仅吸引旅游者来京争相观看,而且有专门的戏剧旅游团不远万里来中国学习京戏,并且很有造诣。另外,豫剧、越剧、昆剧、黄梅戏等也都是深受游客欢迎的。我国的曲艺十分丰富,这是说唱艺术的总称,以带有表演动作的说、唱,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民族、各地区有300多曲种,京韵大鼓、苏州弹词、扬州评话、山东琴书、相声、河南坠子、四川清音、数来宝、赞哈、大本曲等,其音乐曲调、语言都很有个性特点。以苏州弹词为例,体裁多以散文韵文结合,以“说拉弹唱”为主要艺术手段,表演上注意模拟各种类型人物。唱腔娇美、甜润,曲调典雅,有“吴语娇音”的魅力。苏州以此作为娱乐旅游资源,中外嘉宾即使有人不识中文,但被曲调吸引,音韵节奏感染,仍喜爱到不想离开。

(2)音乐歌舞

我国的音乐自成体系,很有特色。我国的许多民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各地皆有歌舞,是巨大的旅游资源。我国的音乐一方面以自己为中心独立发展,而更多的是依附在文化的方方面面,以游散的形式发挥多种功能。如仪式音乐:主要用于婚丧嫁娶、宗庙祭祀、节日盛典、寺庙修持,特点是一般在严肃场合庄严肃穆,但由此分化出的民乐(指民俗庆典中的音乐),在节庆和民间结婚祝寿时演奏,多以吹奏打击为主,轻松欢快,热闹喧哗,形式自由。声乐:有《诗经》、宋词、敦煌曲子词、元曲、明清戏曲传奇,从宫廷深院到青楼妙曲,从文人低吟到民间俚曲,不同阶层、不同场合皆以此表现情感,宣泄喜怒。宫廷舞乐:主要用于皇帝和重臣享乐,这种音乐常和舞蹈结合在一起,如唐明皇的《霓裳羽衣曲》,南唐属臣《韩熙载夜宴图》,其中有乐舞,不仅乐伎歌舞,而且主人也参加击鼓,这种音乐正是在舞蹈的推动下发展。独奏器乐:这是摆脱了仪式、舞蹈、文学而独立出来的音乐,以琴、筝、笛、箫、二胡等为主要丝弦,配以打击乐器,形成中国非常丰富的音乐曲目,河北秧歌、江南丝竹、广东音乐、川江号子、福建南曲等,都是达到了极高的音乐成就。

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比较,西方音乐重合声和配气,而中国音乐更注重音乐的旋律,注重节奏宣泄,追求的是气韵生动,尤其是民间音乐、腰鼓、锣鼓、秧歌都是载歌载舞,在喧闹的节奏中表现粗犷的阳刚之气,文人的乐曲不仅注重内心情感,而且更注重理性精神,表现了一种民族心灵、民族精神。

草原牧歌

我国的歌舞注重自娱性、群体性、民族性。自娱性表现在舞蹈和劳动相连,比如北方游牧民族放牧歌,在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草原牧区的蒙古、藏、哈萨克、柯尔克孜等少数民族不约而同地存在、发展,多为描写草原、憧憬爱情、歌唱家乡,表现勤劳勇敢,边弹边唱,边舞边歌,以悠长舒缓曲调表现豪爽、热情的民族性格。汉族的舞歌有花鼓、秧歌、采茶、花灯、旱船、莲湘、耍龙、舞狮、麒麟、高跷,可谓山花烂漫、异彩纷呈。但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在场头、街头自娱自乐,有的艺术水平很高,有的近于稚拙可笑,但重在参与,是快乐心情的自然流露,显得大方自然,乐观自适。尤其是以水为依傍,以山为背景,人与自然交融在一起,演员和观众交融成一片,没有观看舞台的拘谨,有自娱自乐的轻松活跃。近年来都市文化中心广场音乐也正在兴起,上海外滩经常举行广场音乐会,几千人共歌同舞,十分壮观。太平鼓群体性。我国的很多歌舞都和喜庆有关,不仅岁时风俗中的端午、中秋、春节总是要在繁忙一段以后,寻求快乐,造成张弛有度、劳逸结合的生活节奏。同时结婚娶亲、庆祝寿诞、喜庆丰收、工程完工、民族节日、花朝月夕、迎神赛会、新船下水都要以歌舞形式来庆祝,此时的歌舞体现出很强的群体性,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太平鼓,这是汉满民间的传统娱乐习俗,流行于内蒙、东北、北京、陕甘宁地区,如山西锣鼓、安塞腰鼓、陕北腰鼓,活动往往从正月初一开始,正月十五元宵节为高潮。太平鼓起源于唐朝,本为乐舞,后用为腊鼓,宋代称为“打断”,到明代时民间已很流行,鼓的形状多样,有圆形、扇形、桃形、扁形、柱形,框为木制,羊皮蒙面,击鼓用键,键为竹制,如筷,表演时,一面大鼓,直径大的可超过一米,周围则是小鼓,有的还伴以锣、钹,可以是一人单打、二人对打,最热烈的是众人群打。经常是一寨一村,甚至是邻寨邻村一起来会鼓,几百只鼓,甚至上千只鼓,头顶蓝天,脚踩黄土,背倚山陵,鼓点整齐,边鼓边舞,大方健美,动作中的“白马分鬃”、“鹞子翻身”、“鹁鸪旋窝”、“龙摆尾”、“剪子交”,优美而娴熟,奔放跳跃,气氛热烈,音响宏壮,震天撼地。把武术、舞蹈等动作融汇其中,有张有弛,有放有收,变化多端,气势磅礴。

民族性。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犹如五十六朵花,每个民族都能歌善舞。

朝鲜族的刀舞,刀是特制的富有美感的短刀,舞时手上握刀,灵活转动,银光闪闪,发出刷刷的声响。新疆维吾尔族的赛乃姆,舞蹈轻巧、优美,以旋转、多变、快速著称,伴奏多以手鼓“达甫”,鼓边木框镶有活动的小铁环,随着鼓声铿锵作响。特点是身体各部位都有运动,如头、肩、手、腕、腰、小腿配合巧妙,运用细致,明快活泼,步伐轻盈,舞姿变化丰富。

藏族锅庄舞,即圆圈歌舞,多为围着寨房的火塘锅庄周围跳,故名。跳时二人领唱,且歌且舞,自左而右,先慢后快,四步一顿,时而两臂撒开,时而两手合十,常见的动作是弓腰、转身,舞姿多模拟大鹰姿势,矫健奔放。

四川凉山彝族的火把节,每到傍晚男女老少手持火把奔驰田间,身穿节日盛装的青年男女在篝火旁载歌欢唱。

土家族的摆手舞,以锣鼓伴奏跳舞,双手在不过肩的部位摆动,有单摆、双摆、回旋摆,动作都不脱离农事劳动。

白族的霸王鞭,这是带器械的舞蹈,取长约一米、比拇指稍粗的香笋竹,中部缕成九个长方形孔,每孔中各穿两枚铜钱,舞时因铜钱顺势而动,发出错落有致的金属撞击之声。霸王鞭多为女子用,舞时,以鞭敲击肩、臂、胸、脚等部位,配以双肩微颤和肩腰晃动,形成舞、打、跳、跃的连续动作,有仰俯伸曲、辗转腾挪的独特美感。

风俗型文化娱乐活动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于少数民族多住在人口稀疏的边陲,形成了他们独特的社会民俗文化现象,这种文化既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创造,又供人民群众享受和利用。所以民间的大部分民俗文化活动,都带有极其浓厚的娱乐性质。尤其是节日民俗文化和竞技民俗文化最为突出。

(1)民族风俗类

民族就是指人们在一定历史阶段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民族文化特点的共同心理素质稳定的共同体。这种“共同”性正是一民族区别于另一民族的标志。

我国少数民族的能歌善舞和独具特色的集会是最具魅力的旅游资源之一。民族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不同,风格自然也不同,由于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地广人稀,交往不便,只有通过集会才能相互了解。比如云贵高原上少数民族众多,各种形式的集会也多,可谓三日一庆,五日一节,表面上每一集会看似属于某个民族的,比如踏花山是苗族的,泼水节是傣族的,赶歌会是侗族的,但这些节日都成为兄弟民族关心的节日,成为物资交流、文娱活动、增进团结的共同节日。每到节日,民族之间的界限没有了,成为各民族充分显示歌舞才华、尽情唱歌跳舞的最好机会。比如那达慕大会,一年一度,最初只是赛马、射箭、摔跤,俗称“男子三项”,以后逐渐增加歌舞、说书、下棋等内容。尤其是马术、赛马,融体育、骑术、杂技于一体,在飞奔的马上作种种高难动作,好似追风闪电,以矫健刚劲的动态美感染着旅游者。

宗教也是少数民族最重视的一项活动,它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当然其中也伴随着许多娱乐活动。如伊斯兰教的古尔邦节,这是我国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保安族、撒拉族、东乡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共同的盛大节日,每年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举行。宗教仪式是其中一项,节日前伊斯兰教徒穆斯林的家家户户打扫的干干净净,宰杀牛羊,精制糕点。节日之晨,穆斯林们经过沐浴,严整衣冠到清真寺参加礼拜,互相祝贺节日,听阿訇颂经,举行宰牲仪式。人们走亲访友,主人按传统礼节,摆出丰盛的宴席,和客人共享糕点、羊肉和瓜果,共贺佳节。

当然祝贺的形式多是歌舞竞技活动。比如哈萨克族举行叼羊活动,开始由长者祝福,叼羊的人在马背上向长者祝福;然后由长者把一只去头的山羊羔放在预定的地点,一声炮响,骑手们飞马奔去夺羊。如有骑手能一马当先把羊羔带到指定地点,便是优胜者。叼羊活动非常激烈热闹。新疆维吾尔族则举行麦西来甫歌舞集会,有古老浑朴的“撒那”、优美抒情的“赛乃姆”、大型双人舞和群舞“多钥赛乃姆”。

歌颂劳动的活动几乎各民族都有,春种秋收,夏耘冬藏,各民族都形成了本民族的生产习俗。而这些习俗常以自娱自乐的形式激励士气、凝聚人心,以求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例如藏族百姓每年藏历7月底8月初必到拉萨河边洗澡洗衣,因这一周有一颗小行星出现,藏语称之为日久星,据说用它照过的水洗浴后能治百疮。几乎在同时还有一个旺果节,俗称丰收节,庄稼快要成熟了,各村农民背着经书,拿着箭、旗、鼓乐,盛装列队、巡视田间,一边走一边唱,表示对丰年的歌颂和生活的祝福,这一活动往往持续两三天。

(2)地域风俗类

尽管我们是多民族国家,但民族居住是互相交错、相互交融的,风俗习惯既受到民族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地域因素的制约,地域宗教、语言、经济、政治的长期影响,互相依赖,铸成多姿多彩共存共荣的地域民俗特征。

北方,以东北少数民族为代表,他们共同特征是粗犷、豪放。如蒙古族的摔跤、赛马,赫哲人制作鱼皮工艺品,鄂伦春人的狩猎,鄂温克人驯养四不像——糜鹿。

西北丝绸之路,少数民族热情、欢快、勇敢、奔放,民族活动如维吾尔族的盘子舞、手鼓舞、沙巴依舞,锡伯族的射箭活动,哈萨克的姑娘追、叼羊等。

中原地区民风古朴,如北京四合院、天桥乐园、老舍茶馆,天津杨柳青和潍坊扬家埠子年画,河北吴桥杂技,河南开封宋都御街,山西乔家大院。重要的节庆有北京地坛庙会、吴桥国际杂技节、河南少林寺武术节、潍坊风筝会。

一江(长江)两湖(湖南、湖北)的楚国民风,如荆州渔家乐,武汉编钟博物馆,湘西猛洞河漂流和土家族吊脚楼,岳阳洞庭湖国际龙舟大赛。赛龙舟岭南风情,主要有莆田妈祖庙,深圳民俗村,泉州南音会馆,五指山市的民族博物馆。

西南地区民族众多,民俗特点多姿多彩,极富情调,傈僳族火把节、苗族的蜡染、傣族的泼水节、壮族的赛歌会、白族的三月街、蝴蝶会和绕三灵等活动。

江南水乡风情:苏州丝绸博物馆、南京秦淮河夫子庙、安徽九华山庙会、杭州茶道表演、黄山西递村、绍兴咸亨酒店和乌篷船。

(3)时令风俗类

岁时风俗是我国重要的民俗内容。表面看是根据时令特点进行的民间活动,其实岁时风俗和婚丧喜庆、饮食起居、文化娱乐、礼仪等习俗紧密相连,不可分开,甚至包容了这些习俗,这才形成了中国传统的五彩缤纷的岁时风俗事象。同时各地又结合自己的地域特点衍化出乡土特色的民俗事象,对旅游者来说具有永久的吸引力。

我国的民俗传统节日源于农事,主要有元旦、元宵、端午、七夕、中元、中秋、重阳、岁除等喜庆日子,逐渐构成城乡人民共同庆祝的传统节日。